一种超节能建筑室内装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7042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节能建筑室内装修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节能建筑室内装修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建筑室内装修仅仅局限于美观及装修风格、格调等装饰性设计,导致室内经过装修后仍然是夏热冬冷能耗非常大,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居住起来也不够舒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节能建筑室内装修结构,能够系统性地降低能耗,节能减排。

实现本实用新型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

一种超节能建筑室内装修结构,具有室内地面、室内棚顶、外墙、入户门,外墙上设有外窗,其特征在于:室内地面上方设有第一保温层,室内棚顶下方设有第二保温层,外墙内侧设有第三保温层,入户门为保温密封门或入户门内侧设有保温密封内门,外窗为保温密封窗或外窗内侧设有保温密封内窗。

外窗与内窗之间设有可透光遮阳装置。

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第三保温层的厚度为3-5cm。

外墙面至外墙内侧保温层的内端距离为150-200cm。

室内棚顶的吊顶支架为断冷热桥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室内地面上方设有第一保温层,室内棚顶下方设有第二保温层,外墙内侧设有第三保温层,入户门为保温密封门或入户门内侧设有保温密封内门,外窗为保温密封窗或外窗内侧设有保温密封内窗。本实用新型在地面、棚顶、外墙内侧、入户门、外窗均采用了保温设计,大幅节省能源,可系统性地降低能耗,真正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外窗与内窗之间设有可透光遮阳装置,根据实际情况,可对阳光进行遮挡,进一步降低室内能耗,节省能源。

本实用新型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第三保温层的厚度为3-5cm;外墙面至外墙内侧保温层的内端距离为150-200cm,在保证原有建筑及建筑外墙面的基础下,有效实现节能效果,控制装修成本。

本实用新型室内棚顶的吊顶支架为断冷热桥结构,进一步保证了室内的保温效果,有效节省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地面部分的保温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屋顶部分的保温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墙内保温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入户门部分的保温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外窗部分的保温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地面保温结构

如图1所示,室内地面1上方设有第一保温层3。实施时,在清洁完地面1后除卫生间需做加强防水外,室内其它地面均做保护性防水层2,然后做第一保温层3,第一保温层的厚度为3-5cm,在第一保温层3上,再做面层木地板或敷设地板砖。

(二)棚顶保温结构

如图2所示,室内棚顶4下方设有第二保温层6。实施时,清理完屋顶灰尘后,刷一层防水涂料5,然后做第二保温层6,第二保温层6的厚度为3-5cm,棚顶的吊顶支架为断冷热桥结构。

(三)外墙内侧保温结构

如图3所示,外墙7内侧设有第三保温层9。实施时,在清洁完外墙7内侧的基层墙壁后刷一层防水涂料8,再均做第三保温层9,第三保温层9的厚度为3-5cm,外墙面至外墙内侧保温层的内端距离H为150-200cm。由室内通向室外的管线做保温、防结露处理。

(四)入户门保温结构

如图4所示,入户门为保温密封门或入户门内侧设有保温密封内门,本实施例中,入户门10的内侧设有保温密封内门11,连接处要做断桥处理。

(五)外窗保温结构

如图5所示,外窗为保温密封窗或外窗内侧设有保温密封内窗,本实施例中,外窗12内侧设有保温密封内窗14,外窗12与内窗14之间设有可透光遮阳装置,可透光遮阳装置采用卷帘遮阳窗13。

(六)室内空调通风系统

室内空调通风系统可调节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空气中CO2含量指标、空气稀薄度和空气流通度。

温度调节,即有对室外空气预冷预热功能,同时室内室外空气交换需要安装全热交换装置,进行室内采暖的一次性能源需求量≤20 kwh/(m²,a),最大采暖负荷≤15w/ m²。制冷一次性能源需求量≤20kwh/(m²,a),夏热冬冷地区及以南地区夏季制冷补偿,一次性能源需求≤5kwh/(m²,a),寒冷地区采暖补偿一次性能源需求量≤5kwh/(m²,a)。常年室内温度保持在18-26℃之间。热量回收率≥75%。

湿度调节,南方地区新风除湿一次性能源需求≤5kwh/(m²,a),北方地区加温设备一次性能源需求≤1kwh/(m²,a),湿度在40%-60%之间。

空气清洁度调节,设备风口PM2.5值≤10μg/m3,甲醛≤0.03mg/m3,O3值≤0.10 mg/m3,TVOC值≤0.2 mg/m3,细菌指数500cfu/h3,苯、甲苯、二甲苯≤0.01mg/m3 ,出风口噪音≤25db。一次性能源需求指标≤1kwh/(m²,a),滤网需具备可重复使用要求或者可自洁功能。

空气新鲜度调节,主要指室内空气的CO2指标,风口CO2浓度≤400ppm,室内空气CO2浓度≤1000ppm,基于此换气次数指标为≥0.6次/小时。

空气稀薄度调节,在高原地区建设的聚能房应有大气增压和增氧的措施。

空气流通度调节,出风口风速≤0.3m/s,出风口压力≥50pa,出风口噪音≤25db。房屋死角换气次数≥0.3次/小时。

(七)空气对流系统

室内设有独立的空气对流系统,依靠自然风压差或者尽可能少的动力,将自然风将自然风送入室内。

(八)利用绿色可再生能源

采用太阳能、风能、垃圾发电电能、温差发电电能或沼气燃烧发电电能,通过地源热泵或空气源热泵对余热进行回收利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