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水再利用型绿色屋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0409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再利用领域,具体是一种集水再利用型绿色屋顶。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和数量的急剧增加,城市面积也在快速上升,随之的带来楼房越来越多,绿地面积急剧减少。现有的屋面的雨水径流是通过下水管将雨水排至地下水,成为浓度较大的污染水源。为了充分利用雨水和增大绿化面积,绿色屋顶的构思应运而生。绿色屋顶不仅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还能延长屋顶使用寿命,并有一定的隔热效果和去除噪音的效果;还可对污染物进行部分拦截,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能削减径流量,为城市面源控制作出贡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水再利用型绿色屋顶,一方面利用雨水对设置在屋顶上的植被进行浇灌,一方面对雨水进行收集再利用,充分利用雨水,防止其被二次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集水再利用型绿色屋顶,包括有设置于屋面上方的防水层、设置于防水层上方的集水过滤箱、以及设置于橡胶防水层上方且位于集水过滤箱两侧的排水道,所述的集水过滤箱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集水腔、带有透水孔的防水隔板、土工布过滤层、活性炭滤料层、轻质土壤层和石英砂层,所述的轻质土壤层内种植有植被,植被从石英砂层中伸出,所述的集水过滤箱的侧壁且位于轻质土壤层的侧部设置有两个导流管,所述的两个导流管的底部分别伸入到对应排水道的上方。

所述的集水腔通过排水管与外置水箱连接。

所述的防水层选用轻质橡胶防水层。

所述的石英砂层的厚度为30-50mm,所述的轻质土壤层的厚度为100-150mm,所述的活性炭滤料层的厚度为20-30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石英砂层可初步降低水浊度,然后处理后的水进入土壤中浇灌植被,形成屋顶绿化带;进入土壤中的水,一部分被土壤吸收,一部分通过导流管和排水道排出,还有一部分最后经过活性炭滤料层和土工布过滤层进一步过滤净化处理后进入集水腔内存储,排入水箱,作为生活用水;本实用新型的材料均选用轻质材料,不会对屋顶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见图1,一种集水再利用型绿色屋顶,包括有设置于屋面上方的轻质橡胶防水层1、设置于轻质橡胶防水层1上方的集水过滤箱2、以及设置于橡胶防水层1上方且位于集水过滤箱2两侧的排水道3,集水过滤箱2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集水腔21、带有透水孔的防水隔板22、土工布过滤层23、活性炭滤料层24、轻质土壤层25和石英砂层26,轻质土壤层25内种植有植被,植被从石英砂层26中伸出,集水过滤箱2的侧壁且位于轻质土壤层25的侧部设置有两个导流管4,两个导流管4的底部分别伸入到对应排水道3的上方,集水腔21通过排水管5与外置水箱6连接。

其中,石英砂层的厚度为30-50mm,轻质土壤层的厚度为100-150mm,活性炭滤料层的厚度为20-30m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雨水首先进入集水过滤箱2中,首先进入石英砂层26进行初步过滤,然后进入轻质土壤层25中浇灌植被,剩余的水分一部分经过两个导流管4进入到排水道3排出,另一部分再次经过活性炭滤料层24、土工布过滤层23进入集水腔21内,最后经排水管5流入外置水箱6存储,作为生活用水进行再利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