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点支承玻璃幕墙,属于建筑领域。
背景技术:
点支承玻璃幕墙是由玻璃面板、点支承装置和支承结构构成的建筑幕墙。点支承装置类型较多,其中有一种是长条形夹具,通过穿孔夹持的方式,将玻璃面板固定在支承结构上。由于此类夹具没有可以适应安装误差的球头形驳接头,玻璃与驳接头之间的可调节安装空隙小,对玻璃面板的加工、安装精度要求非常高,影响了实际应用。此外,采用穿孔式固定玻璃,驳接头与玻璃孔边缘直接接触,局部压力大,玻璃容易爆裂。
因此,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以上的不足而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对安装误差适应能力强,连接更安全可靠的点支承玻璃幕墙。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点支承玻璃幕墙,由多块方形玻璃1拼接而成,多块玻璃1拼接时形成纵向缝80和横向缝9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向缝80上设有竖向的支承龙骨2,所述的支承龙骨2上并位于横向缝90的两侧分别设有横向的支承内夹板3,所述的支承内夹板3上设有能穿过相邻两块玻璃1的支承托芯4,所述的横向缝90下方并位于纵向缝80一侧的一块玻璃1上设有与支承托芯4配合而能支承玻璃1自重且能限制玻璃1横向移动的承重限位驳接组件7,所述的横向缝90下方并位于纵向缝80另一侧的一块玻璃1上设有与支承托芯4配合而能支承玻璃1自重且能让玻璃1横向活动的承重非限位驳接组件8,所述的横向缝90上方的两块玻璃1上均设有非承重驳接组件9,所述的非承重驳接组件9与支承托芯4之间设有环形空隙10,所述的支承内夹板3上连接有与其配合而夹持玻璃1的支承外夹板5。
如上所述的点支承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重限位驳接组件7包括穿设于玻璃1内的承重限位垫圈71,所述的承重限位垫圈71的内壁与支承托芯4的外壁贴合;所述的承重非限位组件8包括穿设于玻璃1内的承重非限位垫圈81,所述的承重非限位垫圈81包括上圈部811和下圈部812,所述的上圈部811与下圈部812之间设有与二者一体成型的左圈部813和右圈部814,所述的上圈部811和下圈部812分别与支承托芯4抵靠,所述的左圈部813和右圈部814与支承托芯4之间分别设有间隙20,所述的非承重驳接组件9包括设在玻璃1内的金属垫环91,所述的金属垫环91与支承托芯4之间形成所述的环形空隙10。
如上所述的点支承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重限位垫圈71与玻璃1之间、所述的承重非限位垫圈81与玻璃1之间均设有金属支承环30。
如上所述的点支承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支承环30和金属垫环91与玻璃1之间均设有结构胶70。
如上所述的点支承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龙骨2与支承内夹板3之间设有能够调节支承内夹板3前后位置的调节机构6。
如上所述的点支承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机构6包括设在支承龙骨2上的调节母座61,所述的支承内夹板3上设有调节螺杆62,所述的调节母座61与调节螺杆62之间设有能与二者配合的调节套筒63,所述的调节螺杆62上还套设有能将调节螺杆62与调节套筒63锁定的锁紧环64。
如上所述的点支承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内夹板3与玻璃1之间、所述的支承外夹板5与玻璃1之间设有橡胶垫片4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承重限位驳接组件可以承受玻璃的自身重力和限制玻璃的横向移动,另外,承重非限位驳接组件可以承受玻璃的自身重力,而且承重非限位驳接组件可以让玻璃横向移动,所以在玻璃幕墙安装时,可以消除由于玻璃开孔、支承结构及夹具安装的施工误差,提高安装精度。再者,非承重驳接组件与支承托芯之间具有环形空隙,因此,非承重驳接组件只承受玻璃前后方向的水平荷载,不承受玻璃的自重,使玻璃成为悬挂构件,同时可以消除加工及安装误差。因此,本实用新型点支承玻璃幕墙采用不同的驳接组件,实现不同的结构受力功能和位移能力,消除加工及安装误差,使得连接更安全可靠。
2、本实用新型的玻璃内设有金属支承环和金属垫环,避免玻璃孔边缘直接与驳接组件接触,因此,杜绝了因局部应力集中而造成玻璃爆裂的情况发生。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剖视图之一;
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图2中B处的放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剖视图之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剖视图之三;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的剖视图之一;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的剖视图之二;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的剖视图之三;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的剖视图之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6,图10至图12所示,一种点支承玻璃幕墙,由多块方形玻璃1拼接而成,多块玻璃1拼接时形成纵向缝80和横向缝90,所述的纵向缝80上设有竖向的支承龙骨2,所述的支承龙骨2上并位于横向缝90的两侧分别设有横向的支承内夹板3,所述的支承内夹板3上设有能穿过相邻两块玻璃1的支承托芯4,所述的横向缝90下方并位于纵向缝80一侧的一块玻璃1上设有与支承托芯4配合而能支承玻璃1自重且能限制玻璃1横向移动的承重限位驳接组件7,所述的横向缝90下方并位于纵向缝80另一侧的一块玻璃1上设有与支承托芯4配合而能支承玻璃1自重且能让玻璃1横向活动的承重非限位驳接组件8,所述的横向缝90上方的两块玻璃1上均设有非承重驳接组件9,所述的非承重驳接组件9与支承托芯4之间设有环形空隙10,所述的支承内夹板3上连接有与其配合而夹持玻璃1的支承外夹板5。承重限位驳接组件7可以承受玻璃1的自身重力和限制玻璃1的横向移动,另外,承重非限位驳接组件8可以承受玻璃1的自身重力,而且承重非限位驳接组件8可以让玻璃1横向移动,所以在玻璃幕墙安装时,可以消除由于玻璃开孔、支承结构及夹具安装的施工误差,提高安装精度。再者,非承重驳接组件9与支承托芯4之间具有环形空隙10,因此,非承重驳接组件9只承受玻璃1前后方向的水平荷载,不承受玻璃1的自重,使玻璃1成为悬挂构件,同时可以消除加工及安装误差。因此,本实用新型点支承玻璃幕墙采用不同的驳接组件,实现不同的结构受力功能和位移能力,消除加工及安装误差,使得连接更安全可靠。
如图5、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的承重限位驳接组件7包括穿设于玻璃1内的承重限位垫圈71,所述的承重限位垫圈71的内壁与支承托芯4的外壁贴合,支承托芯4与承重限位垫圈71之间没有空隙,可以承受竖向自重,并在横向方向起到限位作用;所述的承重非限位组件8包括穿设于玻璃内的承重非限位垫圈81,所述的承重非限位垫圈81包括上圈部811和下圈部812,所述的上圈部811与下圈部812之间设有与二者一体成型的左圈部813和右圈部814,所述的上圈部811和下圈部812分别与支承托芯4抵靠,所述的左圈部813和右圈部814与支承托芯4之间分别设有间隙20,支承托芯4与承重非限位垫圈81之间在上下方向没有空隙,可以承受玻璃1的竖向自重,而支承托芯4与承重非限位垫圈81在左右方向留有间隙20,玻璃1与承重非限位驳接组件8在水平左右方向可以相对滑移,可以消除由于玻璃开孔、支承结构及夹具安装的施工误差;所述的非承重驳接组件9包括设玻璃1内的金属垫环91,所述的金属垫环91与支承托芯4之间形成所述的环形空隙10。支承托芯4与金属垫环91之间不设任何垫圈,支承托芯4与金属垫环91之间留有环形空隙10,使非承重驳接组件9只承受玻璃1前后方向的水平荷载,不承受自重,使玻璃1成为悬挂构件,同时可以消除加工及安装误差,提高安装精度,进而使得连接更安全可靠。
如图5,图6,图8至图12所示,所述的承重限位垫圈71与玻璃1之间、所述的承重非限位垫圈81与玻璃1之间均设有金属支承环30。金属支承环30和金属垫环91能够避免玻璃孔边缘直接与驳接组件接触,因此,杜绝了因局部应力集中而造成玻璃1爆裂的情况发生。
如图9至图12所示,金属支承环30与金属垫环91采用相同形状的结构,所述的金属支承环30和金属垫环91与玻璃1之间均设有结构胶70。金属支承环30和金属垫环91与玻璃1上的玻璃孔四周通过硅酮结构胶连接,起到传力作用。若玻璃1为中空玻璃,金属支承环30和金属垫环91则同时粘接内外片玻璃,起到传力及密封的作用。
如图6至图8所示,所述的支承龙骨2与支承内夹板3之间设有能够调节支承内夹板3前后位置的调节机构6。
如图7所示,所述的调节机构6包括设在支承龙骨2上的调节母座61,所述的支承内夹板3上设有调节螺杆62,所述的调节母座61与调节螺杆62之间设有能与二者配合的调节套筒63,所述的调节螺杆62上还套设有能将调节螺杆62与调节套筒63锁定的锁紧环64。调节母座61焊接于支承龙骨2上,通过前后调节调节套筒63、前后调节调节螺杆62就可以实现玻璃1的前后调节,保证玻璃1的平整度。调节好前后位置后,紧固锁紧环64。支承内夹板3与支承外夹板5采用连接螺栓连接,从而夹持玻璃1。支承托芯4与支承内夹板3焊接成整体,采用承重限位驳接组件7以及承重非限位驳接组件8与之支承托芯4配合,将玻璃1的自重传递到支承龙骨2上。
如图6和图8所示,所述的支承内夹板3与玻璃1之间、所述的支承外夹板5与玻璃1之间设有橡胶垫片40。
如图3所示,所述的纵向缝80和横向缝90内采用密封胶50防水密封,也使各块玻璃1拼接得更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