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回弹马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7388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自动回弹马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具体是一种自动回弹马凳。



背景技术:

马凳是一种在钢筋工程中支撑固定混凝土板中上层钢筋网片的器件。

现有的马凳包括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第一支撑臂的一端与第二支撑臂的一端相互连接,并形成夹持槽;第一支撑臂的另一端和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都设有支撑脚,支撑脚抵接于模板上,以使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支撑第二钢筋,支撑脚与模板之间的夹角在45°~135°之间。这种结构的马凳在混凝土浇筑和拆除模板后,会在浇筑的混凝土上留下支撑脚的外露点,给后续工作带来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自动回弹马凳,该自动回弹马凳能够安全稳固地支撑混凝土板中上层钢筋网片,而且混凝土浇筑时踩踏下去后还能自动回弹起来,且后续混凝土浇筑后没有外露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回弹马凳,用于将混凝土板中的上层钢筋网片支撑于下层钢筋网片上,所述上层钢筋网片包括处于水平上方的第一钢筋和处于水平下方的第二钢筋;所述马凳包括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分别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支撑臂的第一端与第二支撑臂的第一端相互连接,并形成夹持所述第一钢筋的夹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的第二端设有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臂的第二端设有第二支撑脚,所述第一支撑脚与第一支撑臂之间的夹角在20°~45°以内,第二支撑脚与第二支撑臂之间的夹角等于第一支撑脚与第一支撑臂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抵接于下层钢筋网片上,以使所述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支撑所述第二钢筋。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臂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撑臂的第一端连接后形成V字形夹角,该V字形夹角在45°~60°以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及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一体折弯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回弹马凳安装时,将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处于第二钢筋的下方,并支撑第二钢筋,然后再通过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的第一端连接形成的夹持槽与第一钢筋配合而限制该第一支撑臂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撑臂的第一端向上层钢筋网片方向运动,并通过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的第二端与上层钢地支撑上层钢筋网片。而且混凝土浇筑时操作人员从钢筋网片上走过时,会将钢筋网片踩踏下去,由于钢筋网片有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回弹马凳固定,自动回弹马凳能够回弹,使被踩塌下去的钢筋网片也可以回弹到原状;而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回弹马凳的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都是抵接在下层钢筋网片上,在后续混凝土浇筑完成拆除模板后,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不会裸露在外,省去后续相关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回弹马凳的应用状态图

图2是为图1所示自动回弹马凳的应用状态的另一视角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自动回弹马凳,适用于建筑工程中,用于将混凝土板中的上层钢筋网片支撑于下层钢筋网片上,如图1、图2所示,所述上层钢筋网片包括第一钢筋101和处于第一钢筋101水平下方的第二钢筋102,其中第一钢筋101和第二钢筋102相互垂直,且通过扎带相互绑扎固定以形成上层钢筋网片;所述下层钢筋网片包括第三钢筋103和处于第三钢筋103水平下方的第四钢筋104,其中第三钢筋103与第二钢筋102相互平行,第四钢筋104与第一钢筋101相互平行,第三钢筋103和第四钢筋104相互垂直,且通过扎带相互绑扎固定以形成下层钢筋网片。

所述自动回弹马凳包括第一支撑臂10和第二支撑臂20,所述第一支撑臂10和第二支撑臂20分别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支撑臂10的第一端与第二支撑臂20的第一端相互连接,并形成夹持所述第一钢筋101的夹持槽;所述第一支撑臂10的第二端设有第一支撑脚11,第二支撑臂20的第二端这有第二支撑脚21,第一支撑脚11与第一支撑臂10之间的夹角α在20°~45°以内,第二支撑脚21与第二支撑臂20之间的夹角也为α;第一支撑脚11和第二支撑脚21抵接于下层钢筋网片的第三钢筋103上,以使第一支撑臂10与第二支撑臂20支撑第二钢筋102。

本实施例的自动回弹马凳在用于支撑并固定混凝土板中的上层钢筋网片时,首先将第一支撑臂10和第二支撑臂20横跨于钢筋网片的第一钢筋101的两侧,使第一支撑臂10和第二支撑臂20形成的夹持槽夹持所述第一钢筋101,并通过该第一钢筋101限制该第一支撑臂10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撑臂20的第一端向下层钢筋网片的方向运动;然后将第一支撑脚11的第二支撑脚21放置于第三钢筋103上,并使得第一支撑臂10和第二支撑臂20置于钢筋网片的第二钢筋102下方,并支撑第二钢筋102;这样,当钢筋网片的重量施加于第一支撑臂10和第二支撑臂20时,由于第一支撑臂10和第二支撑臂20的第一端受到第一钢筋101的限位,且第一支撑臂10和第二支撑臂20的第二端受到第三钢筋103的限位,使得第一支撑臂10和第二支撑臂20不会下沉或移动,而形成一个稳定的受力支撑结构,保证其所支撑的上层钢筋网片安全稳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臂10和第二支撑臂20连接后形成V字形的夹持槽,安装时,将槽口对准第一钢筋101即可;其中,第一支撑臂10和第二支撑臂20也形成V字形夹角,该V字形夹角在45°~60°以内,能够匹配大多数钢筋网片中的钢筋尺寸以及楼层厚度的需求。

以厚度为10cm,负筋间距为20cm的现浇板为例,采用直径为6mm或8mm的钢筋作为原料进行自动回弹马凳的加工,总长度根据负筋间距确定,扣除两端第一支撑脚11和第二支撑脚21长度(各5cm)后,剩余长度大于或等于2倍的负筋间距,根据板厚10cm,扣除板上下层保护层厚度1.5cm,此间距作为第一支撑臂10和第二支撑臂20的延伸长度(7sinα);负筋间距为20cm,2倍的长度为40cm,因此总长共需(50+7sinα)cm;即以直径为6mm或8mm、长度为(50+7sinα)cm的钢筋为原料,以中间为准,用弯曲机加工成V字,两端各留5cm的位置弯成α角度,作为第一支撑脚11和第二支撑脚21。本实施例中,α等于45°,所以钢筋总长度为70cm,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的长度都为5cm。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臂10、第二支撑臂20以及第一支撑脚11、第二支撑脚21是将一整根钢筋一体折弯成型,这种折弯成型的方式简单,结构强度大,不易断裂,且避免了采用焊接方式的明火操作,更加安全。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回弹马凳通过设置第一支撑臂10和第二支撑臂20,并设置所述第一支撑臂1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臂20的第一端相互连接,而形成夹持所述第一钢筋101的夹持槽;安装时,将第一支撑臂10和第二支撑臂20处于所述第二钢筋102的下方,并支撑所述第二钢筋102,然后再通过第一支撑臂10和第二支撑臂20的第一端相互连接形成夹持槽与第一钢筋101配合而限制该第一支撑臂10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撑臂20的第一端向下层钢筋网片的方向运动,并通过第一支撑脚11和第二支撑脚21抵接在第三钢筋103上,与第三钢筋103之间的摩擦限位,使得整个自动回弹马凳支撑山城钢筋网片后,不会松动,从而实现安全稳固的支撑上层钢筋网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设计原理的情况下,利用上述技术内容所作的更动或修饰均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