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篮无动力自动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4802阅读:5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吊篮无动力自动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车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吊篮无动力自动门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人们在城市里生存的空间却越来越小,因而对城市动态、静态交通管理制度的完善和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提高,给停车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汽车的“住宅”——停车库的建设,由平面停车库向立体停车库、由简单的停车向电脑管理高度自动化的现代立体停车库演变,现代立体车库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观赏性和适合城市环境的建筑。机械立体停车设备既可用于宾馆酒店、影剧院、医院、学校、商场、写字楼、政府等公共和办公场所,也可用于住宅小区的停车库。可以创造多层停车位,空间利用率高,产品适应范围较为广泛。机械立体停车设备可以设计成多层,通过升降驱动系统实现底层以上的载车板的升降,完成汽车存取过程。车库是机械立体停车设备中不可缺少的设备。现有的车库自动门机构效率低,开门速度低,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吊篮无动力自动门装置,以克服上述问题。技术实现要素:针对
背景技术
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篮无动力自动门装置,当车辆驶入车库时,用户方便通过无动力自动门装置从车库出来,或者当用户要进去车库把车辆驶出时,方便用户通过无动力自动门装置进入车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吊篮无动力自动门装置,其包括:一车载框,所述车载框底面包括一车载板用于承载一车辆,一自动门装置设于所述车载框一侧,所述自动门装置包括一第一转动部位于所述车载框后端,所述第一转动部设有一轧板向所述车载框体内延伸,且位于所述车载板上方,所述自动门装置包括一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二转动部与所述第一转动部枢接,所述第二转动部设有一中连杆位于所述车载板的外侧,所述中连杆前端设有一下挂钩,所述自动门装置包括一卷帘,所述卷帘上端固定于所述车载框上端,所述卷帘下端设有一上挂钩,当所述自动门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上挂钩与下挂钩相互扣持,所述上挂钩位于所述下挂钩外侧,当所述车辆从所述车载框后端驶入时,所述车辆的车轮扎到所述轧板,使得所述轧板转动,所述第一转动部转动带动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从而使得所述中连杆转动,所述下挂钩向内转动,使得所述下挂钩与所述上挂钩相互脱离,从而使得所述卷帘自动向上移动,以此形成一出入口。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转动部设有一限位板位于所述轧板前方且所述限位板低于所述轧板,当所述轧板转动到与所述限位板抵持时,所述限位板挡止所述轧板向前移动。所述自动门装置包括一手闸,所述手闸枢接于所述中连杆上,当所述手闸向车载框内侧移动时,所述中连杆带动所述下挂钩向内移动,使得所述卷帘自动向上移动,以此形成所述出入口。所述第一转动部设有一打杆,所述打杆固定于所述轧板底面,所述打杆向前弯折延伸。所述第二转动部设有一压板位于所述打杆下方,所述中连杆与所述压板一端枢接,当所述轧板转动时,所述打杆向下压所述压板使得所述压板转动。所述第二转动部设有一固定架位于所述手闸前方,所述固定架一端固定于所述车载框上,所述固定架另一端与所述中连杆枢接。所述压板另一端与一弹簧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部设有一限位杆位于所述压板上,用于向下挡止所述压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车辆的车轮扎到所述轧板,使得所述轧板转动,所述第一转动部转动带动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从而使得所述中连杆转动,所述下挂钩向内转动,使得所述下挂钩与所述上挂钩相互脱离,从而使得所述卷帘自动向上移动,以此形成一出入口,从而使得用户方便通过无动力自动门装置从车库出来。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吊篮无动力自动门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吊篮无动力自动门装置的局部示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吊篮无动力自动门装置的另一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车载框1车载板11自动门装置2弹簧225第二转动部22第一转动部21限位杆226中连杆221轧板211卷帘23下挂钩222限位板212上挂钩231压板223打杆213手闸227固定架224钢管214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吊篮无动力自动门装置,其包括:一车载框1,所述车载框1底面包括一车载板11用于承载一车辆;及一自动门装置2设于所述车载框1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自动门装置2位于所述车载框1的左侧。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所述自动门装置2包括一第一转动部21位于所述车载框1后端,所述第一转动部21设有一轧板211向所述车载框1体内延伸,且位于所述车载板11上方,所述第一转动部21设有一限位板212位于所述轧板211前方且所述限位板212低于所述轧板211,当所述轧板211转动到与所述限位板212抵持时,所述限位板212挡止所述轧板211向前移动。所述第一转动部21设有一打杆213,所述打杆213固定于所述轧板211底面,所述打杆213左端向前弯折延伸,所述打杆213右端为一钢管214,所述钢管214位于所述轧板211右侧。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所述自动门装置2包括一第二转动部22,所述第二转动部22与所述第一转动部21枢接,所述第二转动部22设有一中连杆221位于所述车载板11的外侧,即所述中连杆221位于所述车载板11左侧,所述中连杆221前端设有一下挂钩222;所述第二转动部22设有一压板223位于所述打杆213下方,所述中连杆221与所述压板223一端枢接,当所述轧板211转动时,所述打杆213向下压所述压板223使得所述压板223转动,所述压板223再带动所述中连杆221转动,从而使得所述下挂钩222转动;所述压板223另一端与一弹簧225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部22设有一限位杆226位于所述压板223上,用于向下挡止所述压板223。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所述自动门装置2包括一卷帘23,所述卷帘23上端固定于所述车载框1上端,所述卷帘23下端设有一上挂钩231,所述上挂钩231呈倒钩状,当所述自动门装置2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上挂钩231与下挂钩222相互扣持,所述上挂钩231位于所述下挂钩222外侧,及所述上挂钩231位于所述下挂钩222左侧。所述自动门装置2包括一手闸227,所述手闸227枢接于所述中连杆221上,当所述手闸227向车载框1内侧移动时,即当所述手闸227向右转动,所述中连杆221转动带动所述下挂钩222向内移动,即所述中连杆221转动带动所述下挂钩222顺时针向右移动,使得所述下挂钩222与所述上挂钩231分离,从而使得所述卷帘23自动向上移动,以此形成所述出入口。所述第二转动部22设有一固定架224位于所述手闸227前方,所述固定架224一端固定于所述车载框1上,所述固定架224另一端与所述中连杆221枢接。当所述车辆从所述车载框1后端驶入时,所述车辆的车轮扎到所述轧板211,使得所述轧板211转动,所述第一转动部21转动带动所述第二转动部22转动,从而使得所述中连杆221顺时针转动,所述下挂钩222向内转动,使得所述下挂钩222与所述上挂钩231相互脱离,从而使得所述卷帘23自动向上移动,以此形成一出入口,以方便用户方便通过无动力自动门装置2从车库出来。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所述自动门装置还包括一轨道(未标号),所述轨道自上而下固定在所述车载框1左侧,所述卷帘23枢接于所述轨道中,所述轨道位于所述手闸227前方。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吊篮无动力自动门装置的,在存车时如何开关出入口,包括:以下步骤:S1、所述车辆从所述车载框1后端驶入,所述车辆的前轮首先进入所述车载板11上;S2、当所述车辆的前轮轧到所述轧板211使得所述轧板211转动,所述轧板211转动到所述限位板212时停止转动,在所述轧板211转动的同时也带动了所述打杆213发生转动;S3、当所述打杆213转动到所述打杆213的左端抵接到所述压板223,所述打杆213向下压所述压板223,所述压板223转动带动所述中连杆221转动,从而使得所述下挂钩222顺时针向右转动,使得所述所述下挂钩222自动的与所述上挂钩231脱离;S4、所述卷帘23自动向上移动,带动所述上挂钩231向上移动,以此形成一个出口供所述用户从所述车库中出来;S5、当所述车辆的后轮轧到所述轧板211,所述第一转动部21与所述第二转动部22在所述弹簧225的作用下,恢复到步骤S1前的状态,所述下挂钩222位于所述上挂钩231下方,且所述上挂钩231的投影与所述下挂钩222部分重回,即所述上挂钩231在上下方向与所述下挂钩222部分重合;S6、当所述用户从所述出口出来后,所述用户手动拉下所述上挂钩231,所述上挂钩231带动卷帘23向下移动,当所述上挂钩231抵持到所述下挂钩222,所述下挂钩222顺时针向右移动;S7、当所述上挂钩231继续向下移动,直到所述上挂钩231的接触面低于所述下挂钩222的接触面,下挂钩2223逆时转动,带动所述中连杆221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压板223转动;S8、当所述压板223碰到所述限位杆226,所述限位杆226挡止所述压板223使得所述压板223停止,用户松手,所述上挂钩231与所述下挂钩222相互扣持,此时所述出口被封上。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吊篮无动力自动门装置的,取车时如何开关出入口,包括:以下步骤:S1、用户手动手闸227顺时针向右转动,从而带动中连杆221发生转动;S2、所述中连杆221带动所述下挂钩222发生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得所述下挂钩222自动脱离了所述上挂钩231,从而使得所述卷帘23向上移动,带动所述上挂钩231一起向上运动,从而形成了驾驶员的出入口;S3、当所述手移开手闸227时,所述第一转动部21与所述第二转动部22在所述拉簧的作用下复位;S4、当所述用户进入车库将车开出,后再下车,手动拉上卷帘23。实用新型的所述车辆的车轮扎到所述轧板211,使得所述轧板211转动,所述第一转动部21转动带动所述第二转动部22转动,从而使得所述中连杆221转动,所述下挂钩222向内转动,使得所述下挂钩222与所述上挂钩231相互脱离,从而使得所述卷帘23自动向上移动,以此形成一出入口,从而使得用户方便通过无动力自动门装置2从车库出来。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