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机构、支撑组件及建筑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3034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连接机构、支撑组件及建筑部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结构,特别是一种建筑领域的连接机构、支撑组件及建筑部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连接结构一般仅考虑连接的可靠性,而大多没有考虑连接结构的两端的温差环境而导致的热量传导的影响。而在某些应用环境中,连接机构的两端对于温度较敏感、需要维持在特定温度或者温度变化可能造成不利的影响。譬如,在建筑房屋的内外存在着室内与室外温度的差异,而与相应的连接结构连接时容易导致室内与室外进行热量传导,从而改变了室内的温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隔绝、减少热量传导的连接机构、支撑组件及建筑部件。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杆及第一绝热件。所述连杆沿所述连接机构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连杆的一端用于与第一部件连接。所述第一绝热件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绝热件用于与第二部件连接且热绝缘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连杆至少为两个。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连接其中两个所述连杆。

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热件包括热绝缘垫片及金属板。所述热绝缘垫片的一侧与所述金属板正对或接触设置,所述热绝缘垫片的另一侧用于与第二部件正对或接触设置;或

所述金属板的一侧与所述热绝缘垫片正对或接触设置,所述金属板的另一侧用于与第二部件正对或接触设置。

优选地,所述绝缘件还包括黏胶层,所述黏胶层设置在所述热绝缘垫片与金属板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热绝缘垫片及所述金属板黏结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热件开设有第一紧固通孔。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连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紧固通孔。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第一紧固螺母及第二紧固螺母。所述第一紧固螺母及第二紧固螺母分别与所述第一外螺纹螺接配合,且沿所述连杆的轴向将所述第一绝热件限制在所述连杆上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热件的可用于与第二部件相对的一侧壁上开设有凹陷。所述第一紧固螺母部分或全部容置在凹陷内。所述第二紧固螺母与所述第一绝热件的另一侧壁正对或抵接设置。

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套设在所述第一外螺纹上,且设置在所述第一紧固螺母与所述第一绝热件的一侧壁之间;和/或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垫片套设在所述第一外螺纹上,且设置在所述第二紧固螺母与所述第一绝热件的另一侧壁之间。也即是,所述第一垫片、所述第二垫片中采用至少一个就可以进一步便于使得对应第一紧固螺母、第二紧固螺母的松紧性能。

优选地,所述连杆为尼龙材质。作为替代,所述连杆亦可以为纤维加强的工程塑料材质。相应地,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尼龙材质制成的部件均可以采用纤维加强的工程塑料材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二部件及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机构。所述第一绝热件与所述第二部件紧固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部件为檩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建筑部件。所述建筑部件包括第一部件及如前述中所述的支撑组件。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部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部件为屋面板或墙面板。

优选地,所述连杆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建筑部件还包括连接件、第三紧固螺母及第四紧固螺母。所述连接件开设有第二紧固通孔,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二紧固通孔套设在所述第二外螺纹上。所述第三紧固螺母及第四紧固螺母分别与所述第二外螺纹螺接配合,且沿所述连杆的轴向将所述连接件限制在所述连杆上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建筑部件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设在所述第二外螺纹上,且密封设置在所述第三紧固螺母与所述连接件的一侧壁之间;和/或

所述建筑部件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套设在所述第二外螺纹上,且密封设置在所述四紧固螺母与所述连接件的另一侧壁之间。也即是,所述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中采用至少一个就能进一步提到密封作用。

优选地,所述建筑部件还包括第三垫片,所述第三垫片套设在所述第二外螺纹上,且设置在所述第三紧固螺母与所述连接件的一侧壁之间;和/或

所述建筑部件还包括第四垫片,所述第四垫片套设在所述第二外螺纹上,且设置在所述第四紧固螺母与所述连接件的另一侧壁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也即是所述第三垫片、第四垫片中至少一个就能进一步获得方便对应第三紧固螺母、第四紧固螺母松紧的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机构可作为对保温隔热要求极高的被动式建筑中的专用绝热连接装置。所述连接机构的连杆穿越可采用保温材料的第二部件,用于在建筑外侧根据特定的要求附加上建筑装饰体系,如穿孔金属装饰板,连杆一方面要牢固附着在第一部件上,另一方面使得第二部件不会向第一部件传导太多的热量,从而获得较佳的绝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接机构与连接件连接时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部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部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接机构101。所述连接机构101包括连杆10及第一绝热件20。所述连杆10的一端用于与下述第一部件60连接。所述第一绝热件20与所述连杆10的另一端连接,且用于与下述第二部件50之间热绝缘地设置。

所述连杆10用于起到连接第一部件60与第二部件50的作用。所述连杆10 是具体形状及结构只要能够满足上述连接作用即可,譬如可以为弯折状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充分节省材料,所述连杆10为直杆。具体地,所述连杆10为圆柱形直杆。所述连杆10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或木质等。为了进一步提升绝热性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杆10为尼龙材质。所述连杆10的数量根据连接需要而选择。为了增强稳固连接性能,所述连杆10至少为两个。该至少两个连杆10平行且间隔设置。为了与第二部件50形成稳固的连接,所述连杆10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一外螺纹11。为了与所述第一部件60形成稳固的连接,所述连杆10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外螺纹12。所述连杆10与其他部件的配合关系将在下述内容中进一步地描述。所述连杆10沿所述连接机构10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即所述连杆10的两端为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热绝缘”、“绝缘”、“绝热”等表示相同的含义,均指的是隔绝、阻止热量的传递、散失、对流。

为了进一步提升稳固连接性能,所述连接机构101还包括支撑件31。附图中只画出支撑件31的两端。所述支撑件31连接其中两个所述连杆10。所述支撑件31为尼龙材质的通长板状结构。所述支撑件31的材质根据需要而选择,譬如金属、尼龙或其他塑料。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31为尼龙材质制成的通长板状结构,即尼龙板。

所述第一绝热件20用于隔绝或减少热量自第二部件50传导至第一部件60。所述第一绝热件20的材质、结构只要能够满足相应的热绝缘需求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热件20包括热绝缘垫片21及金属板23。所述热绝缘垫片21采用相应的绝热材料制成。所述金属板23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热绝缘垫片21及第二部件50正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板23为钢板。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与下述第一紧固螺母41形成紧固配合的前提下使得所述热绝缘垫片21与第二部件50紧密配合,所述热绝缘垫片21的与第二部件50正对的一侧壁上开设有凹陷211。所述凹陷211用于容置下述第一紧固螺母41。

当然,作为另一种替代设置方式,所述热绝缘垫片21的两侧分别与所述金属板23及第二部件50正对设置。

为了形成稳固连接、整体性强,所述第一绝热件20还包括黏胶层25。所述黏胶层25设置在所述热绝缘垫片21与所述金属板23之间。所述黏胶层分别与所述热绝缘垫片21及所述金属板23黏结配合。所述黏胶层25可以采用任意黏性材质制成。

为了便于与第二部件50形成稳固连接,所述第一绝热件20开设有第一紧固通孔(图中标示)。所述第一紧固通孔套设在所述连杆10的第一外螺纹11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紧固孔沿所述连杆10的轴向贯穿所述热绝缘垫片21及所述金属板23。

为了形成紧固连接,所述连接机构101还包括第一紧固螺母41及第二紧固螺母43。所述第一紧固螺母41与所述第二紧固螺母41将所述第一绝热件20紧固设置在所述连杆10的另一端上。

为了便于提升实现松紧,所述连接机构101还包括第一垫片45及第二垫片47。所述第一垫片45夹设在所述第一紧固螺母41与所述第一绝热件2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垫片47容置在所述凹陷211内。所述第二垫片47夹设在所述第二紧固螺母43与所述第一绝热件20之间。具体地,所述第二垫片47夹设在所述金属板23与所述第二紧固螺母43之间。根据需要,还可以在所述第一紧固螺母41与所述第一绝热件20之间设置密封圈。所述第二紧固螺母43与所述第一绝热件20之间也可以设置密封圈。

下面具体说明所述第一绝热件20设置在所述连杆10上的配合关系:首先,将第二紧固螺母43与所述第一外螺纹11配合,从而套设在所述连杆10上。其次,将所述金属板23、所述热绝缘垫片21依次套设在所述第一外螺纹11上。最后,将所述第一紧固螺母41螺接在所述第一外螺纹11上,直至将第一紧固螺母41与旋进至所述热绝缘垫片21的凹陷211内。为了使得所述热绝缘垫片21与第二部件50形成面接触,所述第一紧固螺母41全部容置在所述凹陷211内。当然,根据应用需求,所述第一紧固螺母41也可以部分容置所述凹陷211内。根据需要,所述第一紧固螺母41、第二紧固螺母43可以与所述第一绝热件20正对或抵接设置。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支撑组件102。所述支撑组件102包括第二部件50及如实施例一记载的所述连接机构101。

所述第二部件50与所述第一绝热件20连接设置。所述第二部件50可以通过任意方式与所述第一绝热件20连接,譬如螺接、卡接甚至焊接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件50之间通过紧固件(图中未示出)连接。也即是,所述第二部件50、所述第一绝热件20依次开设紧固孔,然后所述紧固件依次穿设所述紧固孔而将所述第二部件50与所述第一绝热件20连接一体。根据需要,所述第二部件50可以为檩条。檩条,亦称桁子,是房屋的一种主要构件。此时,所述连接机构101能够阻止、减少处于室外的第二部件50传导热量至第一部件60。

实施例三:

请一并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建筑部件103。所述建筑部件103 包括第一部件60及如实施例二记载的所述支撑组件102。所述连杆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部件60固定连接。

根据需要,所述第一部件60可以为屋面板。此时,所述第一部件60可以承载所述支撑组件102。

为了提升所述支撑组件102与所述第一部件60连接的稳固性能以及绝热性能,所述建筑部件103还包括连接件71、第三紧固螺母73及第四紧固螺母75。所述连接件71开设有第二紧固通孔(图中未标示)。所述连接件71通过所述第二紧固通孔套设在所述连杆20的一端的所述第二外螺纹12上。所述连接件71用于连接第一部件65。所述连接件71的具体形状根据需要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承重性能及稳固连接性能,所述连接件71为钢板。所述第三紧固螺母73及第四紧固螺母75分别与所述第二外螺纹12螺接配合,且沿所述连杆20的轴向将所述连接件限制在所述连杆20上地设置。所述连接件71可以与支撑结构连接,以实现对所述制成组件102的安装。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连接件71不是必要,可以通过所述第一部件60直接与支撑结构连接。

为了便于实现所述第三紧固螺母73、第四紧固螺母75的松紧调节,所述建筑部件103还包括第三垫片77、第四垫片78。所述第三垫片77设置在所述第三紧固螺母73与所述连接件71的一侧壁之间。所述第四垫片78设置在所述第四紧固螺母75与所述连接件71的另一侧壁之间。

为了提升密封、绝热性能,所述建筑部件103还包括密封圈79。所述密封圈79设置在所述第四垫片78与所述连接件71的另一侧壁之间。当然,根据需要,所述密封圈79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三垫片77与所述连接件71之间。

下面具体说明所述支撑组件102与所述第一部件60的连接配合关系:首先,将第三紧固螺母73套设在所述第二外螺纹12上。然后,将所述连接件71套设在所述第二外螺纹12上。最后,将第四紧固螺母75套设在所述第二外螺纹12上。根据需要,所述第四紧固螺母75可以与所述连接件71间隔、接触或相抵接,也即是将所述第三紧固螺母73、第四紧固螺母75将所述连接件71沿所述连杆20的轴向进行限制。

实施例四:

作为实施例三的变形,请参阅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建筑部件103’。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所述建筑部件103’包括第一部件65及第二部件50’与前述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件65为屋面板。所述第二部件50’为屋面檩条。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