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式预埋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0438阅读:762来源:国知局
槽式预埋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连接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槽式预埋件。



背景技术:

预埋件是预先安装(埋藏)在隐蔽工程内的构件,就是在结构浇筑时安置的构配件,用于砌筑上部结构时的搭接,以利于外部工程设备基础的安装固定。

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预埋件的应用环境越来越复杂多样。传统的预埋件埋进混凝土后,其承载力以及抗弯能力均较弱,无法满足高层建筑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承载力及抗弯能力较强的槽式预埋件。

一种槽式预埋件,包括:

槽体,包括底板及侧板,所述侧板设有两个,分别设于所述底板的两侧,两个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连接形成第一凹槽;

锚板,设于所述槽体与所述底板相对的一侧,所述锚板的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以及

锚筋,与所述底板和/或所述侧板连接,且所述锚筋与所述槽体设于所述锚板的同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锚筋与所述槽体连接的一端的端面宽度小于等于所述锚筋相对的另一端的端面宽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锚筋与所述槽体连接的一端的端面宽度大于等于所述底板的宽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锚筋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锚筋与所述槽体连接的一端的端面宽度小于所述锚筋相对的另一端的端面宽度,所述锚筋与所述槽体连接的一端的端面宽度等于所述底板的宽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锚筋与所述槽体连接的一端的端面宽度小于所述锚筋相对的另一端的端面宽度,所述锚筋的一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与所述侧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锚筋与所述槽体连接的一端的端面宽度等于所述锚筋相对的另一端的端面宽度,所述锚筋的一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与所述侧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槽体还包括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的延伸板,所述延伸板设有两个,一个所述延伸板对应连接一个所述侧板,两个所述延伸板、两个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连接形成C型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延伸板的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所述直角梯形的直角腰与所述锚板连接,所述直角梯形的上底与所述侧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宽度与两个所述延伸板间的距离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锚筋设有多个,沿所述槽体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上述的槽式预埋件,在槽体的一侧设有锚板,锚板能够加强预埋件整体的抗弯能力。槽式预埋件还设有锚筋,锚筋能够加强预埋件整体的承载能力。而且,该槽式预埋件结构简单,制造难度低。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槽式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槽式预埋件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槽式预埋件的第一实施例的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1的槽式预埋件的第二实施例的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1的槽式预埋件的第三实施例的沿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槽式预埋件做进一步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3,一实施方式的槽式预埋件10包括槽体100、锚板200及锚筋300,槽体100与锚板200均为长条状。

具体的,槽体100包括底板110及侧板120。侧板120设有两个,分别设于底板110的两侧,两个侧板120与底板110连接形成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呈U字型。用于连接槽式预埋件10与外部构件的T型螺栓能沿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滑动。

锚板200设于槽体100与底板110相对的一侧,锚板200的表面开设有通孔210,通孔210与第一凹槽连通。

锚筋300与底板110和/或侧板120连接,且锚筋300与槽体100设于锚板200的同一侧。即,锚筋300可以仅与底板110连接,也可以仅与侧板120连接,也可以与底板110及侧板120均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槽式预埋件10,在槽体100的一侧设有锚板200,锚板200能够加强预埋件整体的抗弯能力。槽式预埋件10还设有锚筋300,锚筋300能够加强预埋件整体的承载能力。而且,该槽式预埋件10结构简单,制造难度低。

为进一步加强槽式预埋件10的抗弯能力和承载力,锚筋300设有多个,沿槽体100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在本实施方式中,锚筋300的数目为3个。

同时结合图3至图5,锚筋300与槽体100连接的一端的端面宽度小于等于锚筋300相对的另一端的端面宽度。当锚筋300与槽体100连接的一端的端面宽度小于锚筋300相对的另一端的端面宽度时,锚筋300为上窄下宽结构,不仅能够增强槽式预埋件10的承载能力,还能够加强槽式预埋件10在混凝土中的抗拉拔力。

另外,锚筋300与槽体100连接的一端的端面宽度大于等于底板110的宽度。这样能够尽可能的增大底板110与锚筋300的接触面积,使承载力均匀分布在锚筋300上,防止锚筋过早断裂。

以下为锚筋300的几个具体实施例: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锚筋300与底板110连接,锚筋300与槽体100连接的一端的端面宽度小于锚筋300相对的另一端的端面宽度,锚筋300与槽体100连接的一端的端面宽度等于底板110的宽度。图3所示的锚筋300的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与长方形的组合图形。在其他实施例中,锚筋300的截面形状还可以仅为梯形(普通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都可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锚筋300的一端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底壁与底板110连接,第二凹槽的侧壁与侧板120连接。锚筋300与槽体100连接的一端的端面宽度小于锚筋300相对的另一端的端面宽度。同样的,图4所示的锚筋300的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与长方形的组合图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锚筋300的一端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底壁与底板110连接,第二凹槽的侧壁与侧板120连接。锚筋300与槽体100连接的一端的端面宽度等于锚筋300相对的另一端的端面宽度。此时,锚筋300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

在图4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锚筋300与底板110及两个侧板120均连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锚筋300还可以仅与底板110连接,与两个侧板120贴合。或者,锚筋300仅与两个侧板120连接,与底板110抵接。

进一步,锚板200与槽体100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或铆接,锚筋300与槽体100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或铆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锚板200与锚筋300均与槽体100以焊接的方式连接,使得槽式预埋件10的结构更为牢固。

如图3所示,槽体100还包括与底板110相对设置的延伸板130。延伸板130设有两个,一个延伸板130对应连接一个侧板120,两个延伸板130、两个侧板120与底板110连接形成C型槽140。延伸板130能够与T型螺栓的T型端部抵接,以限制T型螺栓在垂直于槽体100延伸方向上的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延伸板130的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直角腰与锚板200连接,直角梯形的上底与侧板120连接。延伸板130靠近C型槽140的一侧呈钩状,这样能够使得T型螺栓与槽体100卡合的更为紧密。

另,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孔210的宽度与两个延伸板130间的距离相等。通孔210的宽度只需大于T型螺栓的螺杆的直径即可。当槽体100内的凹槽呈U字型时,即省略两个延伸板130时,通孔210的宽度大于T型螺栓的螺杆的直径且小于T型端部的宽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