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减隔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0433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减隔震支座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支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减隔震支座。



背景技术:

近年来,减隔震技术己广泛应用到各类建筑、桥梁工程中,但在飓风较多的沿海地区、高烈度地震区的高层建筑以及桥梁所使用的减隔震支座还应满足对竖向抗拉拔能力的要求,但普通抗震支座抗拉能力不足的问题却让减隔震技术难以更深入地推广应用,其原因在于,应用最广泛的橡胶减隔震支座竖向抗拉能力差,其极限抗拉强度只有极限抗压强度的6%~8%,而高层建筑或大跨度桥梁高宽比大,倾覆力矩也大,当高层结构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产生倾覆力矩或在竖向地震力作用下出现竖向拉压力时,橡胶减隔震支座容易产生受拉破坏,导致建筑结构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减隔震支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减隔震支座,包括下盖板、上盖板和减隔震支座,所述下盖板上方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且第一安装座与第二安装座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滑动套设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且第一滑块通过第二减震弹簧与第一安装座固定连接,第二滑块通过第三减震弹与第二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的一侧通过销轴安装有第二连接杆,第二滑块的一侧通过销轴安装有第一连接杆,且第二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皆通过销轴与上盖板底部中间位置处设有的凸块固定连接,所述上盖板两侧的底部皆安装有伸缩杆,两伸缩杆远离上盖板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固定连接,且伸缩杆的外侧设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上盖板的下方下盖板上固定有减隔震基座,减隔震基座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抗拨板,且下盖板的底部固定有与抗拨板相匹配的限位板,所述减隔震基座包括中心位置设有的铅芯以及包绕铅芯并列所设的弹性元件,且弹性元件由两块钢板以及橡胶垫组合形成,且相邻弹性元件间均匀设有碟形弹簧。

优选的,所述抗拨板的顶端与上盖板中间具有竖直间隙,且上盖板的底部对应抗拨板的位置处设有缓冲垫。

优选的,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上皆设有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远离上盖板的一端的下方下盖板上安装有触碰感应装置,且限位板与触碰感应装置间的距离与第一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以及第三减震弹的极限形变距离相等,且第一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以及第三减震弹的弹性系数相等。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远离上盖板一端的内侧设有与抗拨板延伸出减隔震基座的两端皆的倒钩相匹配的卡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多功能减隔震支座,通过第一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以及第三减震弹簧间的巧妙结合,提高了支座结构的整体性,并大幅度提升减隔震与复位能力,并配合上盖板与下盖板间设置的减隔震基座,有效的实现了竖向承载力、竖向抗拉拔、水平恢复力及阻尼耗能,实现了四位一体的功效,在正常情况下,可满足结构物温度变形产生的位移,在地震作用下,可在不同强度的地震作用下同时抵抗竖向震动和水平震动,水平方向既可抵抗平动也可抵抗转动,具有足够的耗能能力和一定的抗拔能力,并具有良好的震后自复位功能,可有效消耗地震能量,从而实现在小震、中震、强震以及余震等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的多重减隔震目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支座抗拔、抗扭等方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限位板下方下盖板上安装触碰感应装置,可实现对支座整体受力特征的实时监测,当高层结构在竖向地震力作用下出现竖向拉压力过大使得限位板触碰到触碰感应装置时,对异常负荷进行有效预警,便于人们及时处理异常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伸缩杆;2-限位板;3-第一连接杆;4-凸块;5-销轴;6-第二连接杆;7-抗拨板;8-第一减震弹簧;9-第一安装座;10-下盖板;11-触碰感应装置;12-第二减震弹簧;13-第一滑块;14-连接杆;15-第二滑块;16-第三减震弹簧;17-安装孔;18-第二安装座;19-上盖板;20-铅芯;21-钢板;22-橡胶垫;23-碟形弹簧;24-缓冲垫;25-减隔震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多功能减隔震支座,包括下盖板10、上盖板19和减隔震支座13,下盖板10上方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安装座9和第二安装座18,且第一安装座9与第二安装座18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4,连接杆14上滑动套设有第一滑块13和第二滑块15,且第一滑块13通过第二减震弹簧12与第一安装座9固定连接,第二滑块15通过第三减震弹16与第二安装座18固定连接,第一滑块13的一侧通过销轴5安装有第二连接杆6,第二滑块15的一侧通过销轴5安装有第一连接杆3,且第二连接杆6与第一连接杆3的另一端皆通过销轴5与上盖板19底部中间位置处设有的凸块4固定连接,上盖板19两侧的底部皆安装有伸缩杆1,两伸缩杆1远离上盖板19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安装座9和第二安装座18固定连接,且伸缩杆1的外侧设有第一减震弹簧8,通过第一减震弹簧8、第二减震弹簧12以及第三减震弹簧16间的巧妙结合,提高了支座结构的整体性,并大幅度提升减隔震与复位能力,上盖板19的下方下盖板10上固定有减隔震基座25,减隔震基座25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抗拨板7,且下盖板10的底部固定有与抗拨板7相匹配的限位板12,减隔震基座25包括中心位置设有的铅芯20以及包绕铅芯20并列所设的弹性元件,且弹性元件由两块钢板21以及橡胶垫22组合形成,且相邻弹性元件间均匀设有碟形弹簧23,减隔震基座25采用两块钢板21以及橡胶垫22组合形成的弹性元件,并配合相邻弹性元件间均匀设有的碟形弹簧23,有效的加强的减隔震基座25的耗能能力,从而显著减小外力对在建筑结构的破坏作用,抗拨板8的顶端与上盖板9中间具有竖直间隙,且上盖板9的底部对应抗拨板8的位置处设有缓冲垫24,上盖板19与下盖板10上皆设有安装孔17,限位板2远离上盖板19的一端的下方下盖板10上安装有触碰感应装置11,且限位板2与触碰感应装置11间的距离与第一减震弹簧8、第二减震弹簧12以及第三减震弹16的极限形变距离相等,且第一减震弹簧8、第二减震弹簧12以及第三减震弹16的弹性系数相等,当建筑结构因外力作用下出现竖向拉压力过大而超出第一减震弹簧8、第二减震弹簧12以及第三减震弹簧16的弹性系数极限时,使得上盖板19底部设有的限位板2触碰到触碰感应装置11时,能对减隔震支座的异常负荷进行有效预警,便于人们及时处理异常状况,限位板2远离上盖板19一端的内侧设有与抗拨板7延伸出减隔震基座25的两端皆的倒钩相匹配的卡槽,有效的限制上盖板19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距离。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减隔震支座利用上盖板19与下盖板10上设有的安装孔17固定在建筑结构底部,当建筑结构受外力影响而产生惯性震动时,使得上盖板19与下盖板10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从而依靠第一减震弹簧8的弹性伸缩以及第一滑块13和第二滑块15分别通过第二减震弹簧12和第三减震弹簧16在连接杆14上的滑动来实现保护上盖板19顶部建筑结构的作用,在强烈外力影响下,在第一减震弹簧8、第二减震弹簧12以及第三减震弹簧16一定的弹性系数内,上盖板19与下盖板10之间设有的减隔震基座25将发挥作用,通过由两块钢板21以及橡胶垫22组合形成的弹性元件,并配合相邻弹性元件间均匀设有的碟形弹簧23,有效的加强的减隔震基座25的耗能能力,从而显著减小外力对在建筑结构的破坏作用,当建筑结构因外力作用下出现竖向拉压力过大而超出第一减震弹簧8、第二减震弹簧12以及第三减震弹簧16的弹性系数极限时,使得上盖板19底部设有的限位板2触碰到触碰感应装置11时,能对减隔震支座的异常负荷进行有效预警,便于人们及时处理异常状况。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