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测量孔防护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9817阅读:714来源:国知局
建筑测量孔防护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的防护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测量孔用的防护盖。



背景技术:

建筑测量孔是建筑物建设过程中对应测量控制点位上的各楼层必须预留的,主要用于从底层向上传递高程及轴采控制点位,又称工程测量传递孔。在高层建筑中,每个楼层对应部位都要预留,为方孔或圆孔;为了具有一定的安全防护作用,在每个楼层的建筑测量孔上通常都要设置防护盖,在不测量时,用防护盖盖在该孔上;需要在测量前,到每个楼层都反复去揭开防护盖,待测量完后又去盖上。该种测量孔的防护盖,测量操作很不方便,由于每个楼层的防护盖之间不能联动,需要每个楼层反复揭开防护盖,费时费力;还有,安装也不方便,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每层楼的防护盖结构复杂,而且不能联动,测量时需要每个楼层反复揭开防护盖等。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测量孔防护盖,包括防护盖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本体的一侧通过铰接件可转动式与建筑物连接,盖在所述建筑物测量孔上;每个防护盖本体上,对应设置穿孔,拉绳穿入穿孔内连接在防护盖本体上,相邻的两个防护盖本体通过拉绳而连接。

进一步的特征是,在拉绳上设置警示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得到的建筑测量孔防护盖具有如下优点:

1、自身结构简单,制作加工容易、方便;

2、成本较低,所用材料在现场就能找到,采用边角余料就能制作;

3、上下楼层的防护盖通过拉绳连接,具有联动性;测量放线操作时,只需将最顶层待测量楼层的拉绳向上提拉起至防护盖露出出测量孔的角度位置,将拉绳拴锚固定,即可进行测量,测量完成后,解开拴锚的拉绳,放下防护盖于测量孔上即可达到日常防护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防护盖俯视图;

图2为防护盖盖在测量孔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防护盖翻转揭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测量孔防护盖,它包括防护盖本体1,防护盖本体1的尺寸与预留的建筑测量孔的尺寸配合,能够盖在测量孔的孔口上。防护盖本体1的一侧通过铰接件2与建筑物11连接,可转动式盖在建筑物11的测量孔的孔口上。防护盖本体1可用现场剩余胶合板或薄钢板制作,制作方便且成本较低。防护盖本体1的直径比测量孔的孔口大5—10mm,防护盖本体1的厚度在10—20mm。铰接件2采用现有的铰链等。

在每个防护盖本体1上,对应设置穿孔,拉绳3穿入穿孔内连接在防护盖本体1上,相邻的两个防护盖本体1通过拉绳3而连接;为了提高安全性能,在拉绳3上设置警示旗4,在拉动拉绳3转动防护盖本体1而打开测量孔的孔口,警示旗4能够起到安全警示作用,避免在测量作业或是日常防护时施工人员、机具设备等撞到拉绳上,造成人员、机具设备对拉绳、防护盖的破坏或是拉绳对人员、机具设备等的破坏。拉绳3连接相邻的楼层的防护盖本体1,便于从最上层提拉时能全部联动,达到在最上层就能开启全部各楼层防护盖本体1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测量孔防护盖结构简单、安装、操作方便。在需要进行测量放线操作时,只需将最顶层待测量楼层的拉绳向上提拉起至防护盖露出出测量孔的角度位置,将拉绳拴锚固定,即可进行测量,测量完成后,解开拴锚的拉绳,放下防护盖于测量孔上即可达到日常防护的效果。而不需要在测量前,到每个楼层都反复去揭开防护盖,待测量完后又去盖上。并且所用材料可在现场找到,成本较低,并且还可重复利用,还达到较好的安全防护效果。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