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墙及其防水层保护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9820阅读:8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进一步地涉及一种外墙及其防水层保护墙。



背景技术:

在外墙的防水施工完成后,需要在外侧砌筑保护墙对防水层进行保护,传统的做法是砌筑120mm的粉煤灰保护墙,在施工过程中每次砌筑的高度不超过1.5m,每隔5m左右设置加强砖垛,每层砌筑完成后分层进行回填,回填至砌筑顶标高并夯实完毕后,接着砌筑上一层砌体,以此类推,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地下室结构顶标高。

采用上述方法施工作业的安全隐患较大,由于保护墙砌体在脚手架拆除完毕之后才能开始施工,砌筑处于基槽内,砌筑材料在基槽内而无专门的堆放场地;当日的砌筑高度不得超过1.5m,砌筑完成后立刻进行回填工作,回填完成后才可进行上部砌筑,因此严重地制约了工期;此外,由于砌体结构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因外墙环境影响造成整体倒塌。

因此,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如何设计一种施工速度快,安全性好的防水层保护结构,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墙防水层保护墙,施工速度快,安全性好。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外墙防水层保护墙,包括固定贴合于外墙上的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外侧粘贴保护板;所述保护板的高度和宽度与所述外墙相等,所述保护板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外墙。

可选地,所述保护板为挤塑板。

可选地,所述挤塑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50mm。

可选地,所述保护板采用点胶法胶粘于所述防水层外侧。

可选地,所述保护板的外侧还设置滑移层,所述滑移层能够与所述保护板产生相对滑动。

可选地,所述滑移层的高度和宽度大于所述保护板,所述保护板被包裹在所述滑移层内。

可选地,所述滑移层的底部延伸至条形基础外放大脚上,通过浇筑细石混凝土进行固定;所述滑移层的顶部延伸到地下室顶板。

可选地,所述滑移层为聚乙烯薄膜,多块所述聚乙烯薄膜通过胶带或图钉定位在所述保护板上。

可选地,所述聚乙烯薄膜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4mm,所述聚乙烯薄膜搭接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50mm。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外墙,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外墙防水层保护墙。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墙防水层保护墙,包括固定贴合于外墙上的防水层,防水层的外侧粘贴保护板,保护板能够阻挡防水层与外侧的回填土接触;保护板的高度和宽度与外墙相等,保护板的厚度小于或等于外墙。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防水层上固定设置保护板的方式对防水层进行保护,避免防水层与外侧的回填土接触,相对于传统的砌筑保护墙的方式,不需砌筑墙体,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安装铺设的过程简单直接,不会对工人的安全产生隐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外墙,可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墙防水层保护墙处的剖面结构图。

其中包括:

外墙1、保护板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外墙防水层保护墙,施工速度快,安全性好。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外墙防水层保护墙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墙防水层保护墙处的剖面结构图。该防水保护墙包括固定贴合于外墙1上的防水层,防水层的外侧粘贴保护板2,通过保护板2阻挡防水层与外侧的回填土接触;保护板2的高度和宽度与外墙1相等,以将外墙1上的防水层进行全面的包裹覆盖,一般地,保护板2的厚度小于或等于外墙1。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防水层上通过胶粘的方式固定设置保护板的方式对防水层进行保护,相对于传统的砌筑保护墙的方式,不需砌筑墙体,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安装铺设的过程简单直接,不会对工人的安全产生隐患。

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中的保护板2为挤塑板,挤塑聚苯板是由聚苯乙烯树脂及其它添加剂经挤压过程制造出的拥有连续均匀表层及闭孔式蜂窝结构的板材,这些蜂窝结构的厚板,完全不会出现空隙,抗压强度较高。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的板材。

挤塑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50mm,以保证足够的强度,如果过薄可能无法达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保护板2采用点胶法胶粘于防水层外侧,以使保护板2与防水层牢固贴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及其相互结合的基础上,保护板2的外侧还设置滑移层,滑移层能够与保护板2产生相对滑动。当外侧回填之后,回填土尚未紧实,回填土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向下缓慢沉降,就会带动与回填土直接接触的结构向下移动,此作用力十分巨大,而保护板2粘贴在外墙的防水层上,若带动保护板2运动,则极容易使防水层脱落,因此为了避免沉降对防水层造成的破坏,在保护板2的外侧包裹一层滑移层,回填土出现沉降现象时直接带动滑移层向下移动,而滑移层的摩擦系数小,与保护板2会产生相对滑动,因此不会造成防水层脱落。

滑移层的高度和宽度大于保护板2,使保护板2被包裹在滑移层内。由于滑移层会在沉降作用的带动下向下滑动,因此滑移层的长度需大于保护板2,保证在滑移层下降时依旧有效覆盖在保护板2外侧。

具体地,滑移层的底部延伸至条形基础外放大脚上,通过浇筑细石混凝土进行固定;滑移层的顶部延伸到地下室顶板,一般地,滑移层需要延伸出顶板1000mm,预留充足的余量。

滑移层可采用聚乙烯薄膜,多块聚乙烯薄膜通过胶带或图钉定位在保护板2上,以形成在块完整的滑移层将保护板2完全包裹。一块聚乙烯薄膜无法将面积很大的保护板2完全覆盖,因此需要将多块聚乙烯薄膜重叠搭接设置,通过胶带或图钉进行暂时的定位,且胶带或图钉不会阻挡聚乙烯薄膜向下滑动。

具体地,采用的聚乙烯薄膜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4mm,聚乙烯薄膜搭接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50mm。

外墙防水施工完成之后,在外墙外侧粘结50mm挤塑板,挤塑板施工完成之后,张贴0.4mm厚聚乙烯薄膜,下侧下返至条形基础外放大脚上,浇筑40mm细石混凝土进行固定,上部0.4mm厚聚乙烯薄膜上返到顶板平面上(防水层由外墙延伸至顶板平面1000mm),宽度为300mm,在顶板聚乙烯薄膜上浇筑细石混凝土保护板进行固定。待外墙防水保护板施工完成之后,开始分层进行回填。0.4mm厚聚乙烯薄膜竖向、横向搭接宽度为150mm,采用塑料胶带固定。大面积聚乙烯薄膜采用图钉与挤塑板进行临时固定。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墙防水层保护墙,一次性施工完成,无需交叉施工;施工作业环境安全,挤塑板张贴时,可利用地下室外脚手架进行施工;在回填土与挤塑板之间设置滑移层,很好地解决了因回填土下沉造成防水层“脱裤子”现象,1、达到了绿色施工的基本标准,提高了施工效率,有效地减少了施工周期。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