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与后浇筑混凝土框架梁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3678阅读:1433来源:国知局
剪力墙与后浇筑混凝土框架梁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剪力墙,特别涉及剪力墙与后浇筑混凝土框架梁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剪力墙是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破坏,剪力墙一般由钢筋混凝土制成。

以下类型工程中,剪力墙需先于楼面梁浇筑:

1、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建筑在建造时,为加快施工进度,塔楼的混凝土核心筒剪力墙通常采用爬模的施工方案,使得核心筒剪力墙的施工进度超前楼面的梁板结构3-5 层。

2、多层及高层建筑的清水混凝土结构墙在施工时,为增强模板的密闭性能,防止漏浆,保证墙体整体感,要求完成清水混凝土墙整体的浇筑施工后,再进行外侧功能区的楼面梁板的施工。

上述结构中,楼面梁需要在剪力墙混凝土达到预设强度后才能施工,剪力墙与后浇筑混凝土楼面梁的连接结构是一个难点,通常为了避免这个难点,楼面梁通常选用钢梁,采用在剪力墙内预埋钢板,钢梁与预埋板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法,这样剪力墙与楼面梁之间的连接结构较容易处理。但钢结构楼面的造价较高。

当楼面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时,目前先浇的剪力墙与后浇筑的框架梁的连接结构的处理方法是:

在剪力墙内预埋接驳器,接驳器墙内端连接的钢筋锚人墙体内;在剪力墙上框架梁中部的位置预埋钢板,钢板内侧焊接预埋钢筋;剪力墙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墙体内预埋的接驳件及预埋钢板外露,通过接驳件连接框架梁的纵向钢筋,同时在预埋钢板上焊接钢牛腿;当剪力墙混凝土达到预设强度后,进行框架梁混凝土的浇筑。

在这种剪力墙与后浇筑框架梁的连接结构中,框架梁通过钢牛腿传递楼面的剪力,通过接驳件传递钢筋承担的弯矩,完成楼面荷载向墙体传力的过程。

现有的剪力墙与后浇筑混凝土框架梁的连接结构存在下述缺点:

1、如果采用钢结构框架梁,虽然处理方式较简单,但造价较高。

2、混凝土框架梁的钢筋无法直接锚入剪力墙,而是通过接驳件的连接,这就相当于纵向钢筋在梁端全部被截断后再接长,不利于节点的抗震;

3、混凝土框架梁梁端的钢筋较密,接驳件数量较多且间距较小,在施工时不容易被准确定位,在框架梁纵向钢筋与接驳件连接时,发生错位的可能性很大,施工难度大且施工质量难以确保;

4、抗剪钢牛腿受力大,造成预埋钢板的预埋锚筋数量较多,预埋时锚筋容易和墙内的结构钢筋位置发生冲突,造成钢板的预埋困难;

5、框架梁仅通过钢牛腿传递剪力,这种两种材料之间的力的传递容易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裂缝,影响外观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首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传力直接、构造简单、抗震性能强的剪力墙与后浇筑混凝土框架梁的连接结构。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剪力墙包括墙体及剪力墙水平钢筋、剪力墙竖向钢筋,所述连接结构位于剪力墙在与框架梁的连接位置,所述连接结构连接先浇筑的剪力墙部分与后浇筑的混凝土框架梁,所述连接结构内设置有暗柱钢筋,所述暗柱钢筋绑扎有暗柱水平箍筋及暗柱竖向钢筋,所述连接结构还在先浇筑的剪力墙部分预留与框架梁的中心位置相交的后浇留洞。

特别的,所述暗柱钢筋与在所述后浇留洞位置的两侧的1倍框架梁梁高范围内的剪力墙水平钢筋和剪力墙暗柱的水平箍筋不绑扎,并设有后安装的水平钢筋与该后浇留洞位置的剪力墙水平钢筋搭接,墙体内的暗柱还环设有若干U型箍筋环绕并在交接处焊接后的封闭箍,该后浇留洞的表面呈凿毛状。

进一步的,所述后浇留洞的宽度比框架梁的宽度大30-50毫米;所述后浇留洞的高度比框架梁的高度大30-50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后浇留洞内外露内部钢筋。

更进一步的,外露的内部钢筋为暗柱的竖向钢筋、后安装的水平钢筋、及后安装的U型箍筋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后浇筑混凝土框架梁包括框架梁纵向钢筋和框架梁箍筋,所述框架梁纵向钢筋伸入墙体并在末端弯折锚固。

所述连接结构核心区内混凝土标号与墙体混凝土标号相同,连接结构核心区外混凝土标号为框架梁本体的混凝土标号,连接结构核心区与梁本体之间通过45度角的钢丝网分隔,所述钢丝网隔断处最靠近剪力墙边处距离剪力墙边为框架梁高度的一半。

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剪力墙能通过预留洞口使得框架梁的钢筋完全锚入剪力墙墙体内,使得框架梁梁端的剪力向剪力墙的传递更直接,同时,框架梁与连接结构核心区的混凝土同时浇筑,也相应增加了框梁梁端连接结构的整体性,提高了结构的延性。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内部构件少,有利于钢筋的准确定位,并为连接结构内部混凝土的浇筑足够的空间,使用时,连接结构表面不易产生裂缝,具有比较理想的外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示意图及1-1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绑扎墙体钢筋时,在框架梁位置两侧1倍框架梁梁高范围内的剪力墙水平钢筋和剪力墙暗柱的水平箍筋不绑扎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搭设墙体模板时,在框架梁位置留出凹槽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所述开孔槽口装置的示意图,包括开孔槽口装置的正面示意图,1-1剖面图及2-2剖面图,以及后安装U型箍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所述剪力墙模板的凹槽内安装开孔槽口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浇筑剪力墙的混凝土时,由于开孔槽口装置的隔离作用,框架梁位置留出后浇留洞的示意图。

图7按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步骤S101-S104完成的上一层混凝土剪力墙的浇筑过程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敲除开孔槽口装置,并在槽口内壁凿毛的示意图及1-1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绑扎框架梁钢筋,将框架梁纵向钢筋伸入槽口内锚固的过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完成浇筑框架梁及连接结构核心区混凝土的示意图。

图中,1:剪力墙水平钢筋,2:剪力墙竖向钢筋,3:暗柱水平钢筋,4:暗柱竖向钢筋,6:后安装的水平钢筋,7:U型箍筋,8:混凝土框架梁,9:后浇留洞,10:剪力墙模板,11:模板预留凹槽,12:开孔槽口装置,13:底板,14:侧板,15:框架梁纵向钢筋,17:穿筋孔,18:后浇留洞,30:U型箍筋焊接点,50:连接结构核心区,51:钢丝网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图1左侧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剪力墙的正面示意图,右侧为对应的剖面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剪力墙9与后浇筑框架梁8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大致位于剪力墙9与后浇筑框架梁8的相交位置,该连接结构主要为剪力墙部分,连接结构的设置便于后浇筑的框架梁8的浇筑作业。

因此,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墙体及剪力墙水平钢筋1、剪力墙竖向钢筋2,所述剪力墙9在与框架梁8的连接结构位置(连接位置)设置有暗柱钢筋,所述暗柱钢筋绑扎有暗柱水平箍筋3及暗柱竖向钢筋4,剪力墙9与框架梁8的相交位置设置有后浇留洞18;

所述暗柱钢筋与在该后浇留洞18位置的两侧的1倍框架梁8梁高范围内的剪力墙水平钢筋1和剪力墙暗柱的水平箍筋3不绑扎,并设有后安装的水平钢筋与该后浇留洞18位置的剪力墙水平钢筋1搭接,墙体内的暗柱还环设有若干后安装的U型箍筋7环绕并在交接处焊接后的封闭箍,该后浇留洞18的表面特别是内表面呈凿毛状,该凿毛状及箍筋的设置有利于后浇筑混凝土与先浇筑混凝土具备可靠的粘结性。

所述连接结构核心区50内混凝土标号与墙体混凝土标号相同,连接结构核心区外混凝土标号为框架梁8本体的混凝土标号,连接结构核心区50与梁本体之间通过45度角的钢丝网51分隔,所述钢丝网隔断处最靠近剪力墙边处距离剪力墙边为框架梁8高度h的一半。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剪力墙与后浇筑混凝土框架梁连接结构的贯通式处理方法,结合附图,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如图2所示,绑扎剪力墙的钢筋,在与框架梁8的连接位置,绑扎剪力墙中的暗柱钢筋。在剪力墙中,位于框架梁8位置两侧1倍梁高范围内,框架梁8梁高高度范围内的水平钢筋及剪力墙9暗柱的水平箍筋先不绑扎;

S102,如图3所示,架设剪力墙9的模板10,在楼层标高框架梁8与剪力墙9的相交位置,留出模板预留凹槽11,模板预留凹槽11的宽度和高度比框架梁8的宽度和高度多出30~50毫米;

S103,如图5所示,在模板凹槽内安装开孔槽口装置12,安装步骤如下:

A根据剪力墙内水平钢筋1、暗柱竖向钢筋4、暗柱水平箍筋3的位置,在开孔槽口装置12的底板13和侧板14预留出穿筋孔17,穿筋孔17直径为40毫米。

B 将开孔槽口装置12底板13的穿筋孔17与剪力墙中暗柱相应位置的竖向钢筋4对齐后,从上往下穿过暗柱的竖向钢筋4并放置于模板预留凹槽11内。开孔槽口装置12底板13与模板预留凹槽11顶紧后通过底板13和侧板14的钢钉101固定在剪力墙模板上。采用发泡剂将开孔槽口装置与模板之间的缝隙填满。

C 将框架梁8梁高范围内的后安装水平钢筋水平穿过开孔槽口装置12的侧板穿筋孔17,并与相应位置的剪力墙水平钢筋搭接。将框架梁8梁高范围内的暗柱的后安装U型箍筋水平穿过开孔槽口装置的侧板穿筋孔,并在U型箍筋相交处将两个U型箍焊接成为一个封闭箍。如图4所示,附图标记30为相交的U型箍筋的焊接点。

S104,如图6所示,进行剪力墙9内混凝土的浇筑。

S105,如图7所示,浇筑完本层墙体后,待墙内混凝土达到预设强度后,将模板拆除或者模板的整体上移,按上述S101-S104的步骤完成上一层混凝土剪力墙的浇筑。

S106,如图8所示,左侧为正面示意图,右侧为对应的剖面图。敲除开孔槽口装置12,使整个预留洞口18完整外露,把预留洞口18内壁凿毛并进行表面的清理。

S107,如图9所示,左侧为正面示意图,右侧为对应的剖面图。架设框架梁模板,绑扎框架梁的钢筋,将框架梁的受力纵向钢筋15伸入墙体的预留方孔内,钢筋伸入墙体的长度需满足钢筋的锚固长度。如果墙厚较薄,不能满足钢筋锚固长度时,纵向钢筋可穿过墙体伸至墙体外,通过附加混凝土装置与墙体形成整体。框架梁的钢筋能够完全锚入剪力墙墙体内,避免通过接驳件传力的方式,使框架梁的梁端弯矩向剪力墙的传递更加直接。

S108,如图10所示,左侧为正面示意图,右侧为对应的剖面图。浇筑框架梁8的混凝土。连接结构核心区内混凝土标号与墙体混凝土标号相同,连接结构核心区50外混凝土标号为框架梁8本体的混凝土标号,连接结构核心区与梁本体之间通过45度角的钢丝网分隔。框架梁8与连接结构核心区的混凝土同时浇筑,增加了框架梁梁端连接结构的整体性,提高了结构的延性。更重要的,在连接结构区不再采用钢筋接驳件和抗剪钢牛腿,减少了连接结构内部的部件数量,有利于连接结构内部钢筋的准确定位,并为连接结构内部混凝土的浇筑留出了足够的空间,有效的保障了连接结构区域钢筋绑扎的质量和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在所述的贯通式处理方法中,所述连接结构核心区50内混凝土标号与墙体混凝土标号相同,连接结构核心区外混凝土标号为框架梁8本体的混凝土标号,连接结构核心区50与梁本体之间通过45度角的钢丝网51分隔,所述钢丝网隔断处最靠近剪力墙边处距离剪力墙边为框架梁8高度h的一半。

而且,由于连接结构区域不需要钢板作为传力部件,在受力工作时,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在使用状态下,连接结构区域的混凝土表面不易产生裂缝,连接结构具有较理想的外观。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只是为了描述的需要,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进行限定。本技术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修改、改进及等同替换,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