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收集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0831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水收集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雨水收集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资源缺乏问题日益严重,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屋顶的降雨积水量不可小视,如果能把这部分雨水收集起来再利用,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资源。

国内的雨水利用研究历史久远,但相对来说发展缓慢,最近十几年来才陆续出现了一些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但是从城市绿地的角度来分析,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指导,更多的只是停留在城市绿地大的层面上,大多数绿地灌溉未能利用雨水资源。

利用屋顶收集利用雨水可有效缓解水资源缺乏地区用水难问题,屋顶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在国外如德国、日本等已有广泛应用,其优点除缓解水匮乏现象,还可以美化环境,调节微气候,补偿建筑物占用的绿化地面,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在中国干旱的农村地区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收集净化装置,能有效收集并净化屋顶雨水以缓解水资源缺乏地区用水难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一种雨水收集净化装置,用于屋顶雨水收集净化,包括生物漫滤层、引水槽和集水桶;所述生物漫滤层由下至上依次包括防水层、承托层、土壤层和草皮层,所述生物漫滤层铺设于屋顶的倾斜面上;所述生物漫滤层的土壤层上还设有鹅卵石层,所述鹅卵石层铺设于屋顶倾斜面的下端,所述鹅卵石层设有供水流出的间隙;所述引水槽沿屋顶倾斜面的边沿下方四周设置,所述引水槽的槽底上设有出水口;所述集水桶的桶口置于引水槽出水口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引水槽2朝向出水口21方向倾斜设置,其倾斜坡度系数为0.5~1%。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桶3内设有曝气机5,所述曝气机5由连接集水桶3外的风力发电机6提供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桶3上设有桶盖31,所述桶盖31上设有进水口311,所述进水口311位于所述引水槽2出水口21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桶盖31上的进水口311与引水槽2的出水口21通过导水管22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层11为聚乙烯层,所述承托层12为橡胶层。

进一步地,防水层11的厚度为3~5mm,所述承托层12的厚度为20~30mm,所述土壤层13的厚度为100~150mm。

进一步地,所述鹅卵石层15的厚度为100~150mm,所述鹅卵石层15上的间隙控制在3~10mm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桶3的底面直径为60~100cm,其高度为50~8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用于屋顶雨水收集净化,生物漫滤层中的土壤层中有多种微生物,能有效降解雨水中的污染物和有机物而使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水经鹅卵石截留土壤后通过引水槽流入集水桶中,从而实现屋顶雨水的收集和净化;本实用新型可利用屋顶收集利用雨水来有效缓解水资源缺乏地区用水难的问题,且节能实用、美化人居环境。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雨水收集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生物漫滤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集水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生物漫滤层;2—引水槽;3—集水桶;4—屋顶;5—曝气机;6—风力发电机;11—防水层;12—承托层;13—土壤层;14—草皮层;15—鹅卵石层;21—出水口;22—导水管;31—桶盖;311—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现结合下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的一种雨水收集净化装置,用于屋顶4雨水收集净化,包括生物漫滤层1、引水槽2、集水桶3、曝气机5、风力发电机6;

所述生物漫滤层1铺设于屋顶4的倾斜面上;所述生物漫滤层1由下至上依次包括防水层11、承托层12、土壤层13、草皮层14、鹅卵石层15;

所述防水层11为聚乙烯材质制作的防水层,其面积大小与屋顶面积相当,铺设在屋顶4的表面,厚度为3~5mm;

所述承托层12为橡胶材质制作的承托层,具有耐腐蚀和防滑的优点,设置在防水层11和土壤层13之间,用于承载固定土壤,厚度为20~30mm;

所述土壤层13厚度为100~150mm,土壤层应具备良好的通气性、足够的肥力、排水良好以及适宜的pH值(pH值约为6~8),土壤层13中含有多种微生物,能有效降解雨水中的污染物和有机物,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

所述草皮层14种植于土壤层13上,能有效固定土壤并防止雨水直接冲刷土壤层;

所述鹅卵石层15铺设在土壤层13上,并铺设于屋顶4倾斜面的下端处,鹅卵石铺设面积占屋顶4倾斜面的1/5左右,鹅卵石的粒径为16~32mm,铺设覆盖厚度为100~150mm,鹅卵石之间预设供雨水流出的间隙,空隙控制在3~10mm内;经过土壤降解净化的雨水携带部分土壤经过鹅卵石,土壤被鹅卵石截留,雨水沿鹅卵石之间的间隙流入引水槽2中;

所述引水槽2沿屋顶4倾斜面的边沿下方四周设置,引水槽2围绕屋檐一周,所述引水槽2的槽底上设有出水口21,引水槽2朝向出水口21方向倾斜设置,其倾斜坡度系数为0.5~1%,利于净化后的雨水排入集水桶3中;

所述集水桶3的桶口上设有桶盖31,桶盖31上设有进水口311,所述进水口311置于引水槽2的出水口21的正下方,进水口311和出水口21之间通过导流管22连通;导流管22的一端焊接固定在引水槽2的出水口21上,另一端直接插入桶盖31上的进水口311;在集水桶3上设置桶盖31和导流管22能防止下雨时雨水直接落入集水桶3中,当需要用水时,直接抽出导流管22,将集水桶3搬运至需要用水的地方。集水桶3为PVC材质圆柱形水桶,其底面直径为60~100cm,高度为50~80cm,能容纳大量的净化后的雨水且方便运输;

所述曝气机5设置在集水桶3内,所述曝气机5由通过与集水桶3外的风力发电机6连接来提供电源。曝气有利于雨水的保存,确保水质的稳定,采取风力发电的方式发电有利于降低能耗,实现零运行成本。曝气机5与风力发电机6均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可参考现有的结构,不作过多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