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型材的建筑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9036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合金型材的建筑模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模板的辅件,特别涉及一种铝合金型材的建筑模板。



背景技术:

铝合金型材作为辅件用于建筑模板中具有诸多作用,例如一种梯形铝合金型材,使用时将型材用铆钉和铝模板连接在一起,浇注后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梯形凹槽,可以用于门洞处防止上沿雨水渗漏和楼层分割装饰线条,降低了二次装修时后续处理难度。

现今提倡资源重复使用以达到提高资料利用率,而以上铝合金型材使用铆钉与铝模板连接在一起的模板组能够满足重复使用的,但是出现铝模板损坏或者铝合金型材形变弯曲后,需要对该模板组进行拆卸、舍取完好部分,然而使用铆钉固定的铝模板和铝合金型材在拆卸过程中容易对铝模板产生破坏,具有不容易拆卸的缺点,故在重复使用上存在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铝合金型材的建筑模板,通过紧固件实现铝模板和铝合金型材之间为可拆卸连接,继而实现其中之一可更换,达到提高利用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铝合金型材的建筑模板,包括相贴合的铝模板和铝合金型材,所述铝模板开设有贯穿其的贯穿孔,所述铝合金型材贴合于铝模板的一侧垂直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贯穿孔内穿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的穿设端螺纹连接于螺纹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将铝合金型材贴合在铝模板的侧面,采用紧固件穿设贯穿孔并螺纹连接在铝合金型材的螺纹孔内,直到铝合金型材抵紧到铝模板上;使用过程中若出现铝模板损坏或者铝合金型材形变弯曲时,可以将紧固件拆卸下来,实现铝模板和铝合金型材分离,更换其中之一形成可以继续使用的建筑模板,从而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

作为优选地,所述铝模板贴合铝合金型材一侧开设有放置槽,所述铝合金型材卡嵌于放置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铝合金型材卡嵌在放置槽内后,放置槽对铝合金型材具有限位作用,避免铝合金型材位置的偏移,达到提高其稳定性的目的。

作为优选地,所述铝模板位于放置槽的槽底处向两侧开设有卡嵌槽,所述铝合金型材底面向两侧延伸设有卡嵌块,所述卡嵌块与卡嵌槽呈卡嵌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卡接槽卡嵌卡接块后,铝模板就能够对铝合金型材在垂直于铝模板方向上的限位,在铝合金型材位于铝模板下方的情况下,铝合金型材也不会从铝模板中脱离出来,所以进一步提高了两者的连接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地,所述铝合金型材内设有抵接腔,所述铝合金型材贴合铝模板一侧开设有抵接槽,所述抵接槽连通于抵接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混凝土凝结后需要拆卸下铝合金型材时,将一字型拆卸工具从抵接槽内插入到抵接腔中,旋转一定的角度,使得拆卸工具抵接到抵接腔位于抵接槽的内壁,向外拉拆卸工具进而将铝合金型材从混凝土中拔出。

作为优选地,所述铝合金型材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铝合金、第二段铝合金和第三段铝合金,所述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铝合金贴合铝模板一侧均垂直开设有螺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铝合金钢材分体设置成三段,在当某一块铝合金破坏后仅需对其进行拆除和更换,而另外两块不需要拆卸下,所以就能够继续使用,故提高了铝合金型材的使用率。

作为优选地,所述铝合金型材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段铝合金、第二段铝合金和第三段铝合金,所述第二段铝合金两端分别插接于第一段铝合金和第三段铝合金,且所述第一段铝合金和第三段铝合金贴合铝模板一侧均垂直开设有螺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段铝合金之间相互插嵌后,第一段铝合金和第三段铝合金可以将第二段铝合金夹紧固定,因此仅需在第一段铝合金和第三段铝合金上开设螺纹孔就可以了。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二段铝合金两端垂直固接有插嵌块,所述第一段铝合金和第三段铝合金朝向第二段铝合金的一端分别开设有插嵌槽,所述插嵌块与插嵌槽呈插嵌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段铝合金两端的插嵌块分别插嵌在第一段铝合金和第三段铝合金的插嵌槽内时,就能够达到三者相互连接、紧密配合的目的,反之当插嵌块从插嵌槽内拔出时就实现三者相互分离,其中一块铝合金能够被拆卸来下进行更换。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三段铝合金背离第二段铝合金一端固定连接有管道成型模,所述管道成型模位于第三段铝合金背离铝模板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道成型模能够浇筑成型出一个孔道,达到便于安装落水管的目的,雨水随着集水槽流入到落水管中进而流到地表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为铝模板和铝合金型材之间采用紧固件实现可拆卸连接,达到两者可更换,提高了利用率;其二为设置抵接槽和抵接腔达到方便使用工具拆卸下来;其三为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浇注混凝土时,在门洞上方形成梯形凹槽,达到防止上沿雨水渗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铝合金型材、铝模板和紧固件的分体示意图;

图3为图2的I部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第三段铝合金型材的局部示意图,主要展示抵接腔;

图5为实施例二中铝合金型材、铝模板和紧固件的分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1、铝模板;2、铝合金型材;21、第一段铝合金;22、第二段铝合金;23、第三段铝合金;3、贯穿孔;4、螺纹孔;5、紧固件;6、放置槽;7、卡嵌槽;8、卡嵌块;9、抵接腔;10、抵接槽;11、插嵌块;12、插嵌槽;13、管道成型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参见图1与图2,一种铝合金型材的建筑模板,包括铝模板1和铝合金型材2,铝合金型材2是横截面为梯形的长条块。

铝合金型材2设置在铝模板1的下方,两者是通过紧固件5实现固定连接,具体如下设置,铝模板1上开设有贯穿其的三个贯穿孔3,三个贯穿孔3中心呈共线设置;而铝合金型材2依次分成第一段铝合金21、第二段铝合金22和第三段铝合金23,并且在三段铝合金上均垂直其侧面开设有螺纹孔4,采用三个紧固件5分别穿设铝模板1上的三个贯穿孔3,并且紧固件5的穿设端分别螺纹连接在三段铝合金上的螺纹孔4内,最后达到铝合金型材2安装在铝模板1上的目的。

为了提高铝合金型材2与铝模板1之间的连接紧密度,本实施例在铝模板1的侧面开设有水平的放置槽6,同时位于放置槽6的槽底处向两侧继续开设卡嵌槽7;在三段铝合金的底部又均向两侧延伸成型出卡嵌块8,首先通过卡嵌块8卡嵌在卡嵌槽7内,使得铝合金型材2匹配到铝模板1上后再使用紧固件5穿过贯穿孔3、螺纹匹配到螺纹孔4内,从而达到铝合金型材2安装在铝模板1上的目的。

使用该建筑模板浇注完混凝土后,需要将铝模板1和铝合金型材2从混凝土上拆除,紧固件5从两者之间退旋出来后可以利用铝模板1的拆卸工具将铝模板1先拆卸下来;而铝合金型材2随混凝土一并凝固,拆除难度相对较大,为了方便拆除,参见图2至图4,本实施例在第一段铝合金21、第二段铝合金22和第三段铝合金23贴合在铝模板1的宽面上开设有一字型抵接槽10,同时在三段铝合金对应抵接槽10的内部设置有抵接腔9,抵接槽10相当于是抵接腔9的一个开口,使用一字型的工具从抵接槽10处插入到抵接腔9内,并旋转一定角度,使得工具抵接到抵接腔9的内壁,然后对工具施加向外的作用力,进而各段铝合金均能够较为顺利地从混凝土中被拉出,从而达到拆除铝合金型材2的目的。

另外铝合金型材2在混凝土上形成有凹槽达到便于排水的效果后,为了进一步地达到引流的积水的效果,所以工作人员会在凹槽处连接引流管道,为了减少后期打孔步骤,因此本实施例在铝合金型材2的窄面上垂直其固定连接有圆柱形的管道成型模13,浇注后能够成型出与凹槽相连通的通孔,然后只需在混凝土开设水平的孔道,该孔道与通孔连通,进而便于接入一段L型的引流管道。

实施例二:一种铝合金型材的建筑模板,参见图5,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段铝合金21和第三段铝合金23贴合铝模板1一侧均垂直开设有螺纹孔4,第二段铝合金22通过插接的方式可拆卸连接第一段铝合金21和第三段铝合金23之间:即在第二段铝合金22两端垂直固定连接有插嵌块11,第一段铝合金21和第三段铝合金23朝向第二段铝合金22的一端分别开设有插嵌槽12,先将插嵌块11插嵌在插嵌槽12中,接着将三段铝合金放置到铝模板1的放置槽6中,最后使用紧固件5进行固定。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