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度可调的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5033阅读:9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角度可调的脚手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角度可调的脚手架。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也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各种各样的建筑物都是由下而上堆砌和建造起来的,在建筑物的堆砌和建筑时,需要在建筑物的外部搭建脚手架,以便登高作业。

目前,公开号为CN20435709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高度可调的脚手架,所述的设备包括:架子管、轴承、底座、丝杆、套筒扳头、螺旋齿轮、挡板;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架子管的底部内部设置了丝杆,丝杆与架子管底部内部的连接方式为螺纹咬合连接,通过旋转套筒扳头使螺旋齿轮转动,螺旋齿轮转动控制着丝杆和架子管的相对上下移动,来调整脚手架高度,让多个脚手架在同一水平高度,使架子搭建得更加牢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方便施工;挡板的设置,防止架子管移动出丝杆,发生安全事故,与传统方法相比,该脚手架的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利于推广。

然而,设置脚手架时也可能会遇到倾斜的地面,此时常常便会在脚手架底座的底板下方放置木头等物,以使脚手架底座保持水平;但是这种做法不仅需要寻找具有适合高度的木头,木头摆放后也因为没有进一步固定并且又放置于倾斜的地面上而容易脱离脚手架底座,如此便会导致脚手架倾倒而造成严重的意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角度可调的脚手架,具有在倾斜地面上,也能使脚手架保持直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角度可调的脚手架,包括底座和螺杆,所述底座上设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的上表面设有向下凹陷且呈球状性的转动槽,所述螺杆的下端设有与转动槽转动连接的转动球,所述转动座上设有用于使转动球在转动槽内固定的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将底座放置在需要支撑的位置,通过转动螺杆使转动球在转动槽内转动来调整角度,螺杆的角度调整好后,再通过固定组件使转动球在转动槽内不能再进行转动,这样就能使螺杆保持直立,且通过固定组件将转动球固定后,螺杆也不易倾倒。

优选的,所述转动座的外形呈圆柱形,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套接于转动座上的螺纹套、开设于转动座侧面的外螺纹以及开设于转动座上端的若干个沿转动底座高度方向的凹槽,向上旋转螺纹套使转动槽的槽壁与转动球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螺杆的角度调节好后,通过向上旋转螺纹套,螺纹套向上运动将使转动座的上端向中间靠拢,从而使转动槽的槽壁与转动球的表面相抵接,通过转动槽的槽壁与转动球之间的静摩擦力,这样就能够使转动球在转动槽内固定不动,实现对螺杆的角度进行调节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螺纹套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纹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路增加了螺纹套的摩擦系数,进而操作人员的手和螺纹套之间的摩擦力得到显著增加,从而在旋转螺纹套时,将减少手与螺纹套相对滑移的情况,使螺纹套在转动座上更加容易转动。

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开设于转动座且与转动槽连通的螺纹孔以及与螺纹孔螺纹配合的螺钉,旋转螺钉使螺钉朝向转动槽的一端与转动球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螺杆的角度调节好后,通过旋转螺钉使螺钉旋进螺纹孔内,从而使螺钉朝向转动槽的一端与转动球的表面相抵接,这样就能够使转动球在转动槽内固定不动,实现对螺杆的角度进行调节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螺钉位于螺帽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旋拧的旋拧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拧槽有利于人们将螺丝刀插入,进而方便操作人员将螺钉旋入螺纹孔内,进而加快了螺钉朝向转动槽的一端与转动球相抵接。

优选的,还包括与螺杆相配合的螺合部以及套接于螺杆上且抵压在螺合部上端的支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螺合部使其在螺杆上上下滑动,从而使支杆在螺杆上进行高度方向上调整,让多个脚手架在同一水平高度,使架子搭建得更加牢固,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情况,而且调整方法简单、便捷,而且省力。

优选的,所述螺合部的外侧设有用于旋转螺合部的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把手的设置,方便施加作用力,使螺合部在螺杆上上下移动将更加的容易。

优选的,所述螺合部的上端设有向上凸起的卡环,所述支杆的下端插入所述卡环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环的设置,将支杆的下端插入卡环内,卡环能够对支杆横向的位置进行限制,能够减少支杆从螺杆上脱离的情况,从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卡环的侧壁设有橡胶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圈能够增加其与支杆的摩擦力,从而进一步减少支杆从螺杆上脱离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卡环与所述橡胶圈之间设有耐候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耐候胶层在室温下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固化成弹性体,进而填充至卡环的侧壁和橡胶圈之间的缝隙里,能够将橡胶圈固定在卡环上,增加了橡胶圈的牢固性,以使橡胶圈不易脱离卡环,增加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使用时,将底座放置在需要支撑的位置,通过转动螺杆使转动球在转动槽内转动来调整角度,螺杆的角度调整好后,再通过固定组件使转动球在转动槽内不能再进行转动,这样就能使螺杆保持直立,从而使套接在螺杆上的支杆保持直立,让多个脚手架均保持直立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使架子搭建得更加牢固,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底座、螺合部和支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二中底座、螺合部和支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底座;2、螺杆;3、转动座;4、转动槽;5、转动球;6、固定组件;61、螺纹套;62、外螺纹;63、凹槽;64、螺纹孔;65、螺钉;7、防滑纹路;8、旋拧槽;9、螺合部;10、支杆;11、把手;12、卡环;13、橡胶圈;14、耐候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一种角度可调的脚手架,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和螺杆2,螺杆2呈圆柱状且外表面带有螺纹,螺杆2的下端一体成型有转动球5;底座1的上表面一体成型有与转动球5适配的转动座3,转动座3的上表面向下凹陷有转动槽4,转动槽4呈四分之三的球状形,转动球5在转动槽4内转动连接时,转动槽4能够对转动球5的位置进行限制,减少转动球5从转动座3上脱离的情况,同时,通过拨动螺杆2使转动球5在转动槽4内转动,来调节螺杆2的角度,使得底座1放置在不同倾斜度的地面上,能够使螺杆2保持直立。

转动座3的外形呈圆柱形,且转动座3的外侧开设有外螺纹62;转动座3的上表面开设有四个凹槽63,四个凹槽63沿转动座3高度方向分布且均匀的分布在转动座3的上表面,同时凹槽63连通转动槽4;转动座3上螺纹连接有螺纹套61,当螺杆2的角度调节好后,通过向上旋转螺纹套61,能够使转动座3的上端向中间靠拢,从而使转动槽4的槽壁与转动球5的表面相抵接,这样就能够使转动球5在转动槽4内固定不动,实现对螺杆2的角度进行调节的目的。

螺纹套61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纹路7,防滑纹路7增加了螺纹套61的摩擦系数,进而操作人员的手和螺纹套61之间的摩擦力得到显著增加,从而在旋转螺纹套61时,将减少手与螺纹套61相对滑移的情况,使螺纹套61在转动座3上更加容易。

螺杆2上螺纹连接有螺合部9,螺合部9的外侧一体成型有把手11,把手11有两个,呈对称设置;螺合部9的上端向上凸起有卡环12,卡环12呈圆环状,卡环12与螺杆2外表面之间存在间隙,卡环12的内侧壁安装有橡胶圈13,卡环12的内侧壁和橡胶圈13的侧面涂有耐候胶,从而形成耐候胶层14,橡胶圈13通过耐候胶固定在卡环12上,增加了橡胶圈13的牢固性,以使橡胶圈13不易脱离卡环12,增加了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螺杆2上套接有支杆10,支杆10的下端插入到卡环12内,卡环12能够对支杆10横向自由度进行限制,减少支杆10从螺杆2上脱离的情况,从而减小安全事故发生的情况;螺合部9在螺杆2上上下移动,能够带动抵压在螺合部9上表面的支杆10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对支杆10进行高度方向上调整,让多个脚手架在同一水平高度,使架子搭建得更加牢固,减小安全事故发生的情况。

实施例二:一种角度可调的脚手架,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转动座3的侧壁开设有螺纹孔64,螺纹孔64与转动槽4相连通,转动座3上螺纹连接有螺钉65,螺钉65与螺纹孔64相配合,螺钉65位于螺帽的一端开设有旋拧槽8,当螺杆2的角度调节好后,操作人员通过螺丝刀插入旋拧槽8内,拧转螺丝刀使螺钉65旋进螺纹孔64内,从而使螺钉65朝向转动槽4的一端与转动球5的表面相抵接,这样就能够使转动球5在转动槽4内固定不动,实现对螺杆2的角度进行调节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