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安全性附着式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1132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安全性附着式脚手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安全性附着式脚手架。



背景技术:

附着升降脚手架是搭设于一定高度并附着于工程结构上、依靠自身的升降的设备,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设备是本世纪初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型脚手架技术,对我国施工技术进步具有重要影响。它将高处作业变为低处作业,将悬空作业变为架体内部作业,具有显著的低碳性,高科技含量和更经济、更安全、更便捷等特点。

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使用过程中顶部防倾一直是行业中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今实践中采用预埋钢管进行防倾覆,用钢管扣件和钢管与架体连结固定,用于防倾覆固定,但由于逐层预埋钢管费用高,且钢管扣件固定抗拉能力小、易松动失效,扣件自身受到大的外力后也崩裂损坏,导致架体遇强风时存在安全隐患。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下承重架安装安装位置都是靠近底部走道板,使用中,下承重架安装高度直接影响施工人员通过,钢丝绳在走道正中,人员通过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安全性附着式脚手架,包括脚手架本体、上承重架、电葫芦、下承重架,所述上承重架和下承重架通过电葫芦、钢丝绳连接,所述上承重架和下承重架安装在括脚手架本体内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倾覆装置,所述防倾覆装置固定在脚手架本体一侧,所述下承重架安装在脚手架本体内部中间部位,所述防倾覆装置包括固定螺栓、楼层支架、螺栓、上调节杆、下调节杆、连接座、调节孔、固定孔、调节螺母,所述下调节杆下侧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楼层支架上,所述下调节杆上侧开设有调节孔,所述下调节杆上侧和上调节杆下侧连接,所述上调节杆下侧开设有调节孔,所述下调节杆和上调节杆通过调节孔、销钉固定在一起,所述上调节杆上侧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在连接座上。

所述下承重架位于脚手架本体内部底侧1-3米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使用工况架体稳定的防倾覆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可以保证脚手架在使用中的稳定,遇大风天气时手脚架不会外倾发生安全事故,确保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取消了预埋钢管的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穿墙螺栓可以重复利用,节约原材料,本实用新型即可保证脚手架使用的安全,又可以节约大量原材料。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以安装工艺简单,容易操作,不会出现技术问题导致的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和脚手架同时使用,避免了脚手架发生倾覆,提高了脚手架的安全性,排除了构件质量等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脚手架竖向主框架上,与建筑物连接固定并可调节拉紧的防倾覆装置,与架体、建筑物固定后形成稳定的桁架体系。有效解决了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顶部防倾安全问题。

将下承重架安装时一般向上移动1.5米,升降钢丝绳缩短3米以上,提升电动环链葫芦链条长度缩短9米以上,仍按照原有的安装方式安装在竖向主框架上,不改变安装方式,无增加安装难度。保证升降距离满足一层楼高度,方便施工人员架体内通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倾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倾覆装置使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如图,脚手架本体-11、防倾覆装置-22、下承重架-33、固定螺栓-1、楼层支架-2、螺栓-3、上调节杆-4、下调节杆-5、连接座-6、调节孔-7、销钉-8、调节螺母-9。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所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安全性附着式脚手架,包括脚手架本体11、防倾覆装置22、下承重架33,防倾覆装置22固定在脚手架本体11一侧,下承重架33安装在脚手架本体11内部中间部位,防倾覆装置33包括包括固定螺栓1、楼层支架2、螺栓3、上调节杆4、下调节杆5、连接座6、调节孔7、固定孔、调节螺母9,下调节杆5下侧开设有固定孔,固定孔通过固定螺栓1固定在楼层支架2上,下调节杆5上侧开设有调节孔7,下调节杆5上侧和上调节杆4下侧连接,上调节杆4下侧开设有调节孔7,下调节杆5和上调节杆4通过调节孔7、销钉固定在一起,上调节杆4上侧通过连接螺栓3固定在连接座6上。

实施例2

使用时将楼层支座用穿墙螺栓3固定在楼层预埋孔位置,用螺栓3将下调节杆5与楼层支座连结,将上调节杆4套入到下调节杆5中,用销钉插入到下调节杆5的适当调节孔7中并穿过上调节杆4的调节孔7,连接座6通过连接螺栓3固定在脚手架导轨上,然后通过调节上调节杆4上的调节管螺母,推动、固定销钉达到固定架体的目的。将下承重架33向上提高1.5米,升降钢丝绳缩短3米以上(根据楼层层高确定),提升电动环链葫芦链条长度缩短9米以上(3行链各3米),其他零部件结构不改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