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桥式结构建筑横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4494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跨度桥式结构建筑横梁。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尤其是高层建筑,横梁作为上部载荷传递到下部的主要构件,其受力比较复杂,不仅受到梁上部整体结构形式、载荷形式的影响,而且还与支点设置情况有很大关系。横梁作为楼层整体的一部分,除了直接承担自身位置的载荷,还要接受来自上层结构的各项载荷,因此在横梁设计过程中,分析方法的不同、分析模型的差异直接导致横梁设计结果的偏差。如何合理地选择分析模型,合理设计配筋的形状及位置,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另一方面,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规定:梁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少于两根,当截面高度大于3mm时,应沿梁全长设置构造箍筋,并且在梁的宽度大于400mm时,所设置的箍筋多于3根。根据这些规定,横梁的浇注过程中需要采取保护层,如500mm高的横梁需要保证上下各25mm的保护层厚度,钢筋笼高度为450mm;要采取木方进行浇注的支撑,导致楼板厚度不易控制,从而影响楼面平整度,出现板厚度不均现象;负弯矩钢筋多为一级钢,强度较低,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变形,出现露筋现象。

为了弥补以上设计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大跨度桥式结构建筑横梁结构,使得建筑横梁为一整体结构,不易产生变形及露筋现象。其配筋根据拓扑优化设计方法,通过施加分布式载荷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可提高横梁整体承受上层建筑结构载荷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建筑横梁配筋形状及位置设计、横梁易在浇注过程中变形露筋、承载力不足等缺陷,提供一种大跨度桥式结构建筑横梁。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跨度桥式结构建筑横梁由上加强筋(1)、钢筋连接件(5)、主配筋(3)、副配筋(4)、焊接点(6)、下加强筋(2)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通过采用拓扑优化方法对主配筋(3)、副配筋(4)的结构进行设计,并通过焊接点(6)及钢筋连接件(5)与上加强筋(1)、下加强筋(2)相连接,所构成的建筑横梁为一整体结构,解决了变形和露筋工程问题。2.主配筋(3)、副配筋(4)的拓扑优化结构,可有效地提高横梁整体的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一种大跨度桥式结构建筑横梁结构图。

图中:1.上加强筋,2.下加强筋,3.主配筋,4.副配筋,5.钢筋连接件,6.焊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跨度桥式结构建筑横梁。

按照示意图1所示,大跨度桥式横梁由上加强筋(1)通过钢筋连接件(5)、主配筋(3)、副配筋(4)、焊接点(6)与下加强筋(2)相连接,主配筋(3)、副配筋(4)的几何形状通过拓扑优化设计方法得出,并以横梁中心线为对称轴排列在横梁两端。横梁内部填充混凝土材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