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地铁超深基坑中隔墙临时换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1035阅读:772来源:国知局
临近地铁超深基坑中隔墙临时换撑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临近地铁超深基坑中隔墙临时换撑。



背景技术:

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城市建筑也呈现出“更高、更深、更近”的趋势。随着城市交通地铁的不断普及,规划线路的全城化,地铁隧道周边的建筑工程也越来越常见。由于深基坑靠近地铁隧道,出于对地铁隧道区间的保护,保障地铁能在施工期间正常的运营,目前为止,最为安全的施工方案就是以地铁为标准将深基坑划分为大小两个基坑进行现场施工,先施工距离地铁较远的大基坑,待该大基坑地下室结构完成后,开始施工距离地铁较近的小基坑,采取这种“先远后近,先大后小”的施工原则。

鉴于这种“分坑”施工的方案,基坑开挖深度较深,由于施工的时间错开造成施工过程中中隔墙两侧土压力不均衡的差异较大,所以较为安全的中隔墙为地下连续墙。在地下室结构施工期间,为了便于后期中隔墙的凿除,以及凿除的建筑垃圾顺利运出地下室,通常于中隔墙两侧留设出足够的空间以作为后续施工的施工空间,待中隔墙完全拆除后,再将整个地下室结构补充完整。但是由于在地下室结构未补充完整前,地下室由于结构楼板缺失,导致地下室的水平侧向力无法达到平衡的状态,基坑外围的围护结构易变形,对于基坑周边的建筑物、市政管线以及基坑自身的安全都具有很大的威胁。所以在地下室结构补充完整前,为满足受力平衡,必须采取临时换撑作为临时的传力撑。

传统的临时换撑采取钢筋混凝土板带作为水平传力支撑,但是钢筋混凝土板带施工无法保证地下室结构楼板与中隔墙之间的施工间隙,不便于后期中隔墙拆除;另外,由于临时换撑后期将拆除,钢筋混凝土板带施工过程复杂,形成强度时间较长,且后期拆除麻烦,产生较多的建筑垃圾以及粉尘造成污染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临近地铁超深基坑中隔墙临时换撑,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临近地铁超深基坑中隔墙临时换撑,包括多组一一对应的预制埋件和型钢支撑,每组所述预制埋件对称式预埋在中隔墙的两侧;所述型钢支撑水平架设于地下室结构楼板与所述中隔墙之间,且一端与所述预制埋件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入所述地下室结构楼板中。

较佳地,所述预制埋件的位置分别与每个结构梁以及两根结构梁之间一跨楼板的位置对应。

较佳地,与所述结构梁对应的预制埋件为500mm×300mm×12mm的长方体钢板,在四角处分别以锚固筋固定;与所述楼板对应的预制埋件为300mm×200mm×12mm的长方体钢板,在四角处分别以锚固筋固定。

较佳地,所述锚固筋的直径均为16mm。

较佳地,所述型钢支撑与所述预制埋件之间焊接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临近地铁超深基坑中隔墙临时换撑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过程简单方便,在类似的重要性基坑施工过程中,能高效快速的形成有效的水平支撑,对于深基坑周边的建筑物、管线以及地铁隧道起到保护作用;

2.本实用新型统筹考虑了围护结构施工与地下室结构施工过程,充分利用设置的后浇带作为施工区间,在中隔墙施工期间,将预制埋件设置在适当位置处,利用型钢支撑与预制埋件之间的固接,形成可靠性连接;

3.在后期临时换撑拆除过程中,型钢支撑的拆除简单方便,可回收利用,绿色环保,真正做到节约施工成本,达到文明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临近地铁超深基坑中隔墙临时换撑中预制埋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临近地铁超深基坑中隔墙临时换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临近地铁超深基坑中隔墙临时换撑的拆除示意图。

图中:1-预制埋件、2-中隔墙、3-地下室结构楼板、4-型钢支撑、5-切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附图均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临近地铁超深基坑中隔墙临时换撑,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多组一一对应的预制埋件1和型钢支撑4,每组所述预制埋件1对称式预埋在中隔墙2的两侧(如图1所示);所述型钢支撑4水平架设于地下室结构楼板3与所述中隔墙2之间,且一端与所述预制埋件1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入所述地下室结构楼板3中(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过程简单方便,在类似的重要性基坑施工过程中,能高效快速的形成有效的水平支撑,对于深基坑周边的建筑物、管线以及地铁隧道起到保护作用。

较佳地,请继续参考图1,所述预制埋件1的位置分别与每个结构梁(未图示)以及两根结构梁之间一跨楼板(未图示)的位置对应。具体地,与所述结构梁对应的预制埋件1为500mm×300mm×12mm的长方体钢板,与之对应的型钢支撑4型号为I32a,在四角处分别以锚固筋固定;与所述楼板对应的预制埋件1为300mm×200mm×12mm的长方体钢板,与之对应的型钢支撑4型号为I20a,在四角处分别以锚固筋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锚固筋的直径均为16mm。

较佳地,请重点参考图2,所述型钢支撑4与所述预制埋件1之间焊接固定,以形成可靠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临近地铁超深基坑中隔墙临时换撑的施工方法如下:

S1:在所述中隔墙2施工期间,在对应的结构梁以及一跨楼板的对应位置设置所述预制埋件1(如图1所示),具体地,将地下室结构中的楼板标高以及地下室结构中的轴线位置与中隔墙2相结合,在中隔墙2钢筋笼施工期间,将预制埋件1固定在钢筋笼上,随钢筋笼下放到地下,随后浇筑中隔墙混凝土,从而将预制埋件1设置于中隔墙2中;

S2:在地下室结构施工期间,首先在相应的标高位置,将前期预埋的预制埋件1挖出,进行清理、除锈等一系列处理,随后进行保护;在地下室结构回筑期间,在所述中隔墙2的位置处设置后浇带,所述后浇带设置的尺寸须满足后期中隔墙2拆除时的施工空间,以便于后期中隔墙2的拆除与吊装,本实施例中后浇带的宽度为1200mm,本实用新型统筹考虑了围护结构施工与地下室结构施工过程,充分利用设置的后浇带作为施工区间;

S3:请参考图2,在与所述中隔墙2相接的位置处放置所述型钢支撑4,将所述型钢支撑4的一端插入所述地下室结构楼板3,与混凝土一体浇筑,另一端与所述预制埋件1固定连接,以形成水平传力支撑,对于深基坑周边的建筑物、管线以及地铁隧道起到保护作用。

较佳地,需拆除所述中隔墙2时,先将所述型钢支撑3逐层切割拆除,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型钢支撑4采用氧气切割方式沿图3中虚线所示的切割线5的位置进行拆除,拆除后的型钢支撑4可回收利用,绿色环保,真正做到节约施工成本,达到文明施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临近地铁超深基坑中隔墙临时换撑,包括多组一一对应的预制埋件1和型钢支撑4,每组所述预制埋件1对称式预埋在中隔墙2的两侧;所述型钢支撑4水平架设于地下室结构楼板3与所述中隔墙2之间,且一端与所述预制埋件1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入所述地下室结构楼板3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施工的临时换撑结构,在保证基坑安全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现场施工的难度,具有可靠的操作性和较高的安全性;且节约资源,绿色环保。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