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冰区500kV交流输电20°~40°转角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2254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冰区500kV交流输电20°~40°转角塔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铁塔,具体涉及一种中冰区500kV交流输电20°~40°转角塔。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转角塔的应用有很多,其设计技术虽然较为成熟,但目前还无法适用在500kV电压等级中海拔大于5000m、覆冰厚度为15mm的区域,由于电气间隙和杆塔荷载的变化导致结构尺寸和结构强度难以满足要求,应用传统的转角塔,无法进行实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中冰区500kV交流输电20°~40°转角塔,该塔的电气间隙和结构强度能够满足高海拔中冰区地区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包括塔身以及自上而下设置在塔身上的地线横担、上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所述的地线横担设置在塔身的顶部,上导线横担设置在塔身的内角侧,地线横担与下导线横担均设置在塔身的两侧;所述地线横担的顶端设有地线挂点,上导线横担的底部以及下导线横担的两侧底部均设有导线挂点;所述塔身在下导线横担的下方设置有变坡处,塔身外角侧的地线横担上平面为矩形,端部口宽均为2.203m,上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的下平面均为矩形,端部口宽分别为3.30m和4.649m;所述地线横担与上导线横担之间的层间距为8.0m;上导线横担与下导线横担之间的层间距为9.5m;塔身的底部连接有塔腿。

所述的地线横担在塔身内角侧的端部设置跳线挂点,下导线横担在塔身两侧的端部均设置有跳线横担,跳线横担端部设置有跳线孔。

所述的变坡处距离下导线横担与塔身的连接处为6.0m。

所述的地线挂点设置在地线横担的上平面,塔身外角侧的地线挂点距离塔身中轴线9.7m,塔身内角侧的第一地线挂点设置在地线横担的上平面距离塔身中轴线8.0m处,塔身内角侧的第二地线挂点设置在地线横担的上平面距离塔身中轴线12.3m处,第一挂点之间的距离与第二挂点之间的距离均为4.3m。

所述上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上设置的导线挂点均采用双挂点,第一挂点之间的距离与第二挂点之间的距离均为0.59m。

所述地线横担的总长为22.0m,其与塔身连接处的垂直高度为2.7m,塔身外角侧地线横担的横担端头为尖形,且端部夹角为17.7°;

上导线横担的长度为1.19m,其与塔身连接处的垂直高度为1.9m,塔身内角侧上导线横担的横担端头为尖形,且端部夹角为55.1°;

下导线横担的总长为21.91m,其与塔身连接处的垂直高度为3.3m,塔身外角侧的端头夹角为19.8°,塔身内角侧的端头夹角为22.0°。

所述的塔身采用Q420钢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针对500kV电压等级中冰区高海拔地区的特点,通过合理布置塔身结构,以保证杆塔的安全可靠性,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导线横担设置在塔身的内角侧,上导线的跳线挂点设置在内角侧地线横担上,有效缩短了上导线横担的长度,减轻了塔重,降低了造价。本实用新型设置在塔身两侧的下导线横担采用不对称设计,缩短了塔身内角侧的横担长度,既能满足电气间隙,又节省了大量材料,减轻了塔重。塔身底部连接塔腿,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可以选择短塔腿或长塔腿。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铁塔架设安全,能够满足500kV电压等级中冰区高海拔地区的线路架设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短塔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长塔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塔身;2-地线横担;3-上导线横担;4-下导线横担;5-变坡处;6-连接处;7-塔腿;8-短塔腿;9-长塔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包括塔身1、地线横担2、上导线横担3、下导线横担4、变坡处5、连接处6以及塔腿7。其中,地线横担2设置在塔身1顶端、上导线横担3的上方,地线横担2包括不对称布置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塔身1的左右两侧;地线横担2的顶部设置有地线挂点,用于悬挂地线,地线对导线起到保护作用;地线横担2的两个分支最外端到塔身1中轴线的距离分别为9.7m、12.3m,地线横担2与塔身连接处的高度为2.7m。本实用新型上导线横担3及下导线横担4的底部设置有导线挂点,并选用双挂形式。

上导线横担3用于悬挂一相输电导线,并满足电气间隙的要求。横担长度为1.19m,横担根部与塔身连接处的垂直高度为1.9m,顶部形状为尖形,夹角为55.1°。

下导线横担4用于悬挂两相输电导线,并满足电气间隙的要求。横担总长度为21.91m,包括左横担、右横担以及与横担连接的塔身部分,除去塔身宽度,左右横担单侧长度分别为8.925m、7.925m,设置于塔身两侧,向塔头左右两边水平伸展,横担根部与塔身连接处的垂直高度为3.3m,顶部形状为尖形,夹角分别为19.8°、22.0°,并在左右横担端部均增加跳线横担,高0.8m;导线挂点为双挂点,左侧横担导线挂点分别设置在距离塔身中心11.705m处及12.295m处,右侧导线挂点分别设置在距离塔身中心10.205m处及10.795m处。

本实用新型地线横担2与上导线横担3之间的层间距为8.0m;本实用新型的上导线横担3与下导线横担4之间的层间距为9.5m。

本实用新型的输电导线均采用双联金具与塔身1连接,上导线横担3和下导线横担4的导线挂点分别设置两个挂点与金具连接,结构布置合理,传力明确,保障了工程的安全运行。

本实用新型转角塔的地线挂点设置在地线横担2的顶部,导线挂点分别设置在上导线横担3和下导线横担4的底部,挂点均采用挂板型式,从而避免焊接工作,有效的加强挂点的受力性能,满足挂线节点的强度等各项要求。

塔身1的变坡处5距离下导线横担4与塔身1之间的连接处6为6.0m,合理的选择变坡处5的位置能够有效的节省材料,而且加工安装方便。塔身1主材主要采用Q420高强钢,主材刚度从上到下依规律变化,焊接少,施工方便,塔重降低。参见图2,3,塔身1的底部连接有塔腿7,塔腿7选用短塔腿8或长塔腿9,以适应不同的地形地貌。

本实用新型转角塔在铁塔的结构布置中,内侧地线横担上平面设置双地线挂点,将上导线的跳线挂点设置在内角侧地线横担上,很大程度的缩短了上导线横担的长度,减轻了塔重,节省塔材,降低了造价。通过合理布置塔身结构及选材保证杆塔的安全可靠性,通过合理布置导线横担和跳线横担来满足电气间隙,下导线横担的左右分支采用不对称的设计,缩短了内角侧的横担长度,既能满足电气间隙,又节省了材料,减轻塔重。综上所述,该种新型铁塔的应用能够满足500kV电压等级中冰区高海拔地区的线路架设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