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攀爬的抗震钢管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2248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管塔,特别涉及一种防攀爬的抗震钢管塔。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用电需求,我国目前使用的输电钢管塔结构与美国、俄罗斯的相比,使用的高强钢材的屈服强度达到448MPa ;在借鉴国外经验的情况下,国内在5OOkV 双回路铁塔和同塔四回铁塔中也已使用钢管型材,通过使用钢管塔体现出了良好性能和效益;然而现有的钢管塔中的防攀爬装置结构比较复杂,安装也比较费时费力,另外钢管塔的抗震能力也比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防攀爬的抗震钢管塔,以解决现有的钢管塔中的防攀爬装置结构比较复杂,安装也比较费时费力,另外钢管塔的抗震能力也比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

一种防攀爬的抗震钢管塔,包括钢管塔主体和爬梯,所述爬梯竖直固定连接在钢管塔主体右侧面上,还包括固定套座、上拉杆、上锁紧螺母、螺纹连接套、下锁紧螺母、下拉杆、固定件、底座、地锚、固定螺钉、挡罩、合页、防攀爬门、紧固件和固定卡套;所述地锚为数个,所述地锚下侧分别固定连接在地底下,所述地锚上侧分别固定连接在底座下侧;所述底座上面中央通过固定螺钉固定连接有钢管塔主体;所述固定套座固定连接在钢管塔主体下侧外圆上,所述固定套座四周分别活动连接有上拉杆;所述上拉杆下侧通过上锁紧螺母固定连接在锁紧螺母上侧;所述锁紧螺母下侧通过下锁紧螺母与下拉杆上侧固定连接;所述下拉杆下侧分别活动连接在固定件上侧;所述固定件分别固定连接在底座上面四周;所述挡罩与爬梯位于同一侧,所述挡罩左侧通过紧固件和固定卡套固定连接在钢管塔主体中央下侧位置;所述防攀爬门通过合页活动连接在挡罩上侧开口处。

作为优选,所述挡罩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下侧呈倒T字形状。

作为优选,所述地锚上侧呈T字形状。

本实用新型钢管塔中防攀爬装置为挡罩,只要通过紧固件和固定卡套就可以安装到钢管塔中防止人们随意攀爬;另外设置了地锚,能够保证了底座牢牢的固定在地面上,也就是能够使本钢管塔牢牢的固定在底座上,另外还设置了上拉杆、锁紧螺母和下拉杆等部件,能够有效的防止本钢管塔发生侧歪的现象,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管塔主体;2-固定套座;3-上拉杆;4-上锁紧螺母;5-螺纹连接套;6-下锁紧螺母;7-下拉杆;8-固定件;9-底座;10-地锚;11-固定螺钉;12-爬梯;13-挡罩;14-合页;15-防攀爬门;16-紧固件;17-固定卡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防攀爬的抗震钢管塔,包括钢管塔主体1和爬梯12,所述爬梯12竖直固定连接在钢管塔主体1右侧面上,还包括固定套座2、上拉杆3、上锁紧螺母4、螺纹连接套5、下锁紧螺母6、下拉杆7、固定件8、底座9、地锚10、固定螺钉11、挡罩13、合页14、防攀爬门15、紧固件16和固定卡套17;所述地锚10为数个,所述地锚10下侧分别固定连接在地底下,所述地锚10上侧分别固定连接在底座9下侧;所述底座9上面中央通过固定螺钉11固定连接有钢管塔主体1;所述固定套座2固定连接在钢管塔主体1下侧外圆上,所述固定套座2四周分别活动连接有上拉杆3;所述上拉杆3下侧通过上锁紧螺母4固定连接在螺纹连接套5上侧;所述螺纹连接套5下侧通过下锁紧螺母6与下拉杆7上侧固定连接;所述下拉杆7下侧分别活动连接在固定件8上侧;所述固定件8分别固定连接在底座9上面四周;所述挡罩13与爬梯12位于同一侧,所述挡罩13左侧通过紧固件16和固定卡套17固定连接在钢管塔主体1中央下侧位置;所述防攀爬门15通过合页14活动连接在挡罩13上侧开口处。

其中,所述挡罩13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固定件8下侧呈倒T字形状;所述地锚10上侧呈T字形状。

本实用新型抗震钢管塔的防攀爬装置为挡罩13,只要通过紧固件16和固定卡套17就可以安装到钢管塔中防止人们随意攀爬;另外设置了地锚10,能够保证了底座9牢牢的固定在地面上,也就是能够使本钢管塔牢牢的固定在底座9上,另外还设置了上拉杆3、螺纹连接套5和下拉杆7等部件,能够有效的防止本钢管塔发生侧歪的现象,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