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板系统框架及楼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1897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楼板系统框架及楼板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楼板系统框架及楼板系统。



背景技术: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方式,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施工速度快、集成化程度高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将是我国未来建筑业发展的重点。

对于新型建筑工业化来说,首要的就是将建筑构件单元模块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楼板系统的系统性连接。现有的楼板系统框架及楼板系统中,楼板单元及其框架与建筑主体结构(承重柱、承重梁)、楼板单元与楼板单元间的连接安全可靠性低、适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楼板系统框架及楼板系统,以提高楼板系统及其框架的连接安全可靠性,从而提高楼板系统及其框架的结构安全性和整体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楼板系统框架,包括平行竖立的多根楼板立柱、多道楼板梁和多个楼板单元框架,其中,所述多个楼板单元框架通过连接片连接拼合,所述楼板立柱间隔设置于拼合连接的多个楼板单元框架边缘,所述楼板梁贴合设置于拼合连接的多个楼板单元框架侧面,且每道楼板梁两端分别抵接于相邻两根楼板立柱顶端,每个楼板单元框架通过连接片与楼板立柱或楼板梁连接。

优选的,所述楼板单元框架包括两道主梁和垂直于所述主梁设置的多道横梁,其中,所述多道横梁包括两道封边横梁和多道中间横梁,所述两道封边横梁分别设置于主梁两端,且所述两道主梁两端具有距封边横梁抵接固定处设定长度的第一连接端;所述多道中间横梁间隔且平行设置,每道中间横梁两端分别抵接固定于相邻两道主梁,且在主梁外侧具有距主梁抵接固定处设定长度的第二连接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开有多个螺栓孔;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通过连接片与楼板立柱或楼板梁、相邻楼板单元框架的第二连接端螺栓连接。

可选的,所述楼板立柱包括方管、圆管、工字钢和/或钢管混凝土。

优选的,所述楼板梁为工字钢。

优选的,每道主梁为槽钢主梁;每道横梁包括槽钢横梁或工字钢横梁。

优选的,所述每道主梁和/或所述每道横梁的腹板间隔设置有加劲肋。

可选的,所述每道主梁和/或所述每道横梁为型钢梁、焊接钢梁或蜂窝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楼板系统框架包括平行竖立的多根楼板立柱、多道楼板梁和多个楼板单元框架,相邻楼板单元框架之间,以及楼板单元框架和楼板立柱、楼板梁之间通过连接片连接拼合,能够提高楼板系统框架的连接安全可靠性,从而提高楼板系统框架的结构安全性和整体性。

一种楼板系统,包括预制楼板和如上所述的楼板系统框架,所述预制楼板固定安装于所述楼板系统框架的楼板单元框架内。

优选的,所述预制楼板的厚度至少为80mm。

优选的,楼板单元框架与预制楼板间通过栓钉连接。

优选的,楼板单元与楼板梁之间、相邻的楼板单元第二连接端之间设置拉结筋。

优选的,楼板单元与楼板梁之间、相邻楼板单元之间进行拼接缝灌浆处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楼板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楼板系统框架,能够进一步提高楼板系统的连接安全可靠性,从而提高楼板系统的结构安全性和整体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楼板系统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楼板系统框架的楼板单元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a、图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楼板系统框架的相邻两个楼板单元框架的局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楼板系统框架的楼板单元框架与楼板立柱连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楼板系统框架的相邻两个楼板单元框架分别与楼板立柱连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楼板系统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楼板系统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楼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楼板立柱

2-楼板梁

3-楼板单元框架

4-连接片

5-螺栓孔

6-预制楼板

7-拉结筋

8-加劲肋

31-主梁

32-横梁

321-封边横梁

322-中间横梁

33-第一连接端

34-第二连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提高楼板系统及其框架的连接安全可靠性,从而提高楼板系统及其框架的结构安全性和整体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楼板系统框架及楼板系统。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楼板系统框架,包括平行竖立的多根楼板立柱1、多道楼板梁2和多个楼板单元框架3,其中,多个楼板单元框架3通过连接片4连接拼合,楼板立柱1间隔设置于拼合连接的多个楼板单元框架3边缘,楼板梁2贴合设置于拼合连接的多个楼板单元框架3侧面,且每道楼板梁2两端分别抵接于相邻两根楼板立柱1顶端,每个楼板单元框架3通过连接片4与楼板立柱1或楼板梁2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楼板系统框架包括平行竖立的多根楼板立柱1、多道楼板梁2和多个楼板单元框架3,相邻楼板单元框架3之间,以及楼板单元框架3和楼板立柱1、楼板梁2之间通过连接片4连接拼合,能够提高楼板系统框架的连接安全可靠性,从而提高楼板系统框架的结构安全性和整体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楼板单元框架3包括两道主梁31和垂直于主梁31设置的多道横梁32,其中,多道横梁32包括两道封边横梁321和多道中间横梁322,两道封边横梁321分别设置于主梁31两端,且两道主梁31两端具有距封边横梁321抵接固定处设定长度的第一连接端33;多道中间横梁322间隔且平行设置,每道中间横梁322两端分别抵接固定于相邻两道主梁31,且在主梁31外侧具有距主梁31抵接固定处设定长度的第二连接端3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楼板单元框架3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楼板系统框架的结构强度和连接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33开有多个螺栓孔5;和/或,第二连接端34开有多个螺栓孔5;第一连接端33和第二连接端34通过连接片4与楼板立柱1或楼板梁2、相邻楼板单元框架3的第二连接端34螺栓连接。

如图3a和图3b所示,相邻两个楼板单元框架3的第二连接端34通过连接片4螺栓连接,楼板单元框架3的第二连接端34和连接片4上皆开有螺栓孔5,相邻两个楼板单元框架3的第二连接端34于连接片4贴合之后,在螺栓孔5中插入螺栓51即可紧固连接,从而形成整体楼板系统框架。3a示意铰接连接做法,3b示意固接连接做法。

同理如图4所示,楼板单元框架3的第二连接端34通过连接片4螺栓连接于楼板立柱1或楼板梁2上。

如图5所示,楼板单元框架3的第一连接端33通过连接片4螺栓连接于楼板立柱1或楼板梁2上。利用螺栓51和连接片4将楼板单元框架3固定于楼板立柱1或楼板梁2上能够进一步提高楼板系统框架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楼板立柱包括方管、圆管、工字钢和/或钢管混凝土。本实用新型不对楼板立柱的选用进行具体的限定,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工作人员可自行选用。如图6所示,楼板梁2为工字钢。优选的,每道主梁31为槽钢主梁;横梁包括多道中间横梁322和封边横梁321,中间横梁322包括槽钢横梁或工字钢横梁,封边横梁321为小型槽钢横梁。槽钢应用于楼板单元框架的周边区域,使得楼板单元框架的侧边为平整表面,能够更好地运输和安装。工字钢和槽钢的力学性能都较好,均适合用于中间横梁,在实际施工装配过程中,施工人员可自行选用,本实用新型对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进一步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楼板系统框架的楼板单元框架3的两道主梁31和/或所述多道中间横梁322的腹板间隔设置有加劲肋8。如图6所示,槽钢主梁31、槽钢中间横梁322和工字钢中间横梁322的腹板间隔设置有加劲肋8。加劲肋8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楼板系统框架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从而提高楼板系统框架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楼板系统框架的楼板单元框架3的两道主梁31和/或所述多道中间横梁322为蜂窝梁。在钢梁的腹板上开设孔洞形成蜂窝梁,不仅能够减少用钢量,还可方便进行楼板单元和楼板系统内部管线的布置。对于蜂窝梁来说也可通过加设加劲肋8以增强蜂窝梁的强度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楼板系统,如图8所示,包括预制楼板6和如上所述的楼板系统框架,该预制楼板6固定安装于楼板系统框架的楼板单元框架3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楼板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楼板系统框架,楼板系统框架包括楼板立柱1、楼板梁2和楼板单元框架3。

优选的,楼板单元与楼板梁之间、相邻的楼板单元第二连接端之间设置有拉结筋。预留的拉结筋经过搭接能够进一步提高楼板系统的结构整体性。

优选的,楼板单元与楼板梁之间、相邻楼板单元之间进行拼接缝灌浆处理。即采用浇灌混凝土带或浇灌CGM灌浆材料的方式填满楼板单元框架周边的缝隙,加强预制楼盖体系的整体性。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楼板系统的厚度为80mm。楼板的厚度过低则不能满足防火和隔声需要;厚度过厚则造成原材料的浪费并增加楼板的自重。进一步的,楼板单元框架与预制楼板间通过设置栓钉达到完全抗剪连接,形成组合梁共同受力,提高楼板单元的承载能力。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