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脚手架吊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4642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无脚手架吊篮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辅助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脚手架吊篮。



背景技术:

膜结构是由多种高强薄膜材料及加强构件(钢架、钢柱或钢索)通过一定方式使其内部产生一定的预张应力以形成某种空间形状,作为覆盖结构,并能承受一定的外荷载作用的一种空间结构形式。膜结构可分为充气膜结构和张拉膜结构两大类。充气膜结构是靠室内不断充气,使室内外产生一定压力差,室内外的压力差使屋盖膜布受到一定的向上的浮力,从而实现较大的跨度。张拉膜结构则通过柱及钢架支承或钢索张拉成型。

将张拉膜固定在绷膜钢管上,简称绷膜。在绷膜过程中,工人先把绷膜钢管固定在待安装位置,然后再向绷膜钢管上进行绷膜工作。一般采用在绷膜钢管侧布置满堂式脚手架的方法,但是这种传统的满堂式脚手架不适合跨度较大的张拉膜的安装,因为跨度较大的张拉膜的,面积较大,如果采用满堂式脚手架的方法,安装成本过高,施工效率低。

现有的可参考申请号为200810021139.9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大跨度大幅面吊顶移动吊篮式施工方法,在大跨度大幅面吊顶的相邻轴线上的桁架上弦杆之间,栓系钢丝绳,钢丝绳上挂设可移动的吊篮,作为施工人员的操作平台,吊篮上连接有绳索用于吊篮的牵引移动,然后,在桁架上弦腹杆处设置滑轮,通过滑轮将吊顶板吊至安装位置,由吊篮内的施工人员进行吊顶板的安装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另外一种结构的无脚手架吊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无脚手架吊篮,在绷膜钢管之间固设有至少两条相互平行的钢丝绳,钢丝绳上设置有操作平台,操作平台与钢丝绳之间供操作平台沿着钢丝绳滑移的滑移组件,操作平台与钢丝绳之间设置有固定操作平台位置的卡箍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平台在受外力的作用时,通过滑移组件沿着钢丝绳的长度方向滑移,当移动至需要的位置时,通过卡箍组件让操作平台的位置固定,不会由于意外的外力使得操作平台在钢丝绳上滑移,保证工人在操作平台上施工时,更加稳定。

较佳的,操作平台四角处设置有牵引杆,所述滑移组件包括固设在牵引杆顶部的挂环,挂环的内壁与钢丝绳的外壁相适配,挂环套设在钢丝绳的外部并可沿着钢丝绳滑移运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挂环在操作平台的重力作用下,挂环的内壁顶部与钢丝绳的顶部抵接,在受外力的作用时,挂环能够沿着钢丝绳的长度方向滑移,挂环便于加工。

较佳的,所述卡箍组件包括其中至少一个挂环两侧的卡箍体,卡箍体的内壁与钢丝绳的外壁抵接固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箍体在挂环的两侧固定在抵接,通过摩擦力固定在钢丝绳上。两个卡箍体将挂环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得挂环无法在钢丝绳上滑移运动,保证操作平台在施工时的稳定。

较佳的,卡箍体包括相互铰接的左卡箍和右卡箍,左卡箍和右卡箍远离铰接处的一侧用第一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左卡箍和右卡箍相互铰接,能够减少零件的个数,避免在拆卸过程中卡箍体的零件丢失。

较佳的,卡箍体的内壁固设有防滑垫。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增大卡箍体与钢丝绳之间的摩擦力,同时防滑垫具有一定高度弹性,能够在保证卡紧的同时,避免将钢丝绳的表面损坏,保证钢丝绳的使用寿命,保证工人的安全。

较佳的,所述操作平台上表面便于设置有护栏体,护栏体上设置有铰接有门体,门体与护栏体之间设置有锁紧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护栏体防止工人从操作平台的边缘掉落,起到保护作用。门体供工人从外面进入到操作平台上。当工人在操作平台上施工时,用锁紧组件将门体固定在护栏体上,避免门体晃动。

较佳的,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固设在护栏体上的第一锁紧板,门体远离铰接处的边缘固设有第二锁紧板,第一锁紧板与第二锁紧板通过锁紧螺栓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锁紧螺栓将第一锁紧板和第二锁紧板固定在一起,由于第一锁紧板与护栏体固定连接,第二锁紧板与门体固定连接,从而实现门体和护栏体的固定连接。使得门体在与护栏体固定时保持闭合的状态。

较佳的,所述钢丝绳设置有多根成股使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强度和操作平台的安全度,当其中一根钢丝绳断了之后,剩余的钢丝绳还可以继续使用,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使用安全。

较佳的,在绷膜钢管之间设置有用于操作人员挂安全带的安全绳。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人将安全带挂在安全绳上,能够在钢丝绳发生断裂时,对工人的人身安全起到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保证工人在操作平台上施工时,更加稳定,保证人身安全,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无脚手架吊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无脚手架吊篮门体打开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4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4中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绷膜钢管;2、钢丝绳;3、操作平台;31、牵引杆;4、挂环;5、卡箍体;51、左卡箍;52、右卡箍;53、第一螺栓;6、防滑垫;7、护栏体;71、门体;72、锁紧组件;721、第一锁紧板;722、第二锁紧板;723、锁紧螺栓;8、安全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无脚手架吊篮,如图1所示,绷膜钢管1上固设有两组相互平行的钢丝绳2。两组钢丝绳2之间设置有安全绳8,安全绳8的两端固设在绷膜钢管1上,用于工人连接安全带。

每组钢丝绳2包括两根相邻设置的钢丝绳2。在钢丝绳2上设置有操作平台3。操作平台3呈长方形板状结构,操作平台3的上表面边缘处固设有护栏体7。

结合图4、图5和图6,在操作平台3长度方向的端头的护栏体7上设置有门体71,门体71的侧边与护栏体7铰接,门体71远离铰接处的一侧与护栏体7之间设置有锁紧组件72。

如图2所示,锁紧组件72包括固设在护栏体7上的第一锁紧板721,护栏体7上设置有第二锁紧板722,第一锁紧板721和第二锁紧板722形状均为正方形。当门体71闭合时,第一锁紧板721和第二锁紧板722抵接,并用锁紧螺栓723固定。

回看图1,操作平台3的上表面四角处固设有垂直于操作平台3平面的牵引杆31,牵引杆31的端头固设有挂环4,挂环4套在两根相邻的钢丝绳2外壁,挂环4的内壁的顶部与钢丝绳2抵接。挂环4能够沿着钢丝绳2的长度方向滑移运动,带动操作平台3沿着钢丝绳2的长度方向滑移运动。

结合图3和图7,在其中一个挂环4旁设置有卡箍组件。卡箍组件包括两个分置在挂环4两侧的卡箍体5,卡箍体5包括左卡箍51和右卡箍52,左卡箍51和右卡箍52的内壁与钢丝绳2的外壁相适配且贴合。在左卡箍51和右卡箍52与钢丝绳2贴合的内壁上分别固接有防滑垫6,防滑垫6由天然橡胶等材料制成,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

左卡箍51和右卡箍52的一侧铰接,左卡箍51远离铰接处的一侧固设有左凸台,右卡箍52远离铰接处的一侧固设有右凸台,左凸台和右凸台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二者的第一螺栓53。第一螺栓53将左卡箍51和右卡箍52拉紧。两个卡箍体5在钢丝绳2上的位置固定,将挂环4限制在两个卡箍体5之间,使得挂环4无法沿着钢丝绳2的长度方向滑移运动,保持工人在施工平台上施工时的稳定性。

其中,施工时,工人站在操作平台3上,通过手拽钢丝绳2,挂环4在钢丝绳2上滑移运动,带动操作平台3滑移运动,或其他通过其他外力拽动或推动操作平台3,操作平台3沿着钢丝绳2的长度方向滑移运动。当操作平台3运动至理想位置时,将两个卡箍体5固定在钢丝绳2上,限定两个卡箍体5之间的挂环4的滑移运动,使得操作平台3保持稳定。当然也可以使得每个挂环4的两侧均设置卡箍体5,操作平台3会更加稳定。当需要将操作平台3移动至下一个工位时,转动第一螺栓53,使得卡箍体5与钢丝绳2的固定连接解除,再给操作平台3施加外力,使得操作平台3可以沿着钢丝绳2的长度方向滑移运动,成本较低且便于使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