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材料找坡之倒置屋面水落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3129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防水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材料找坡之倒置屋面水落口结构。
背景技术
:倒置屋面,特别是材料找坡的倒置屋面,主防水层是设在保温层之下的。由于受保证期(5年)过短的鼓励,有时会加设次防水层(置于找坡层以下),加上现场各种因素的负面影响,屋面渗漏率高达50%,这意味着结构板以上各层有更高的渗漏率。因渗水只进不出,积聚在保温层与找坡层之中,不仅导致屋面渗漏率连年飙升,也使节能等同虚设。因此,应设法将这两层中的渗积水及时泄出。单独设置泄水口,使防水薄弱的节点数目增加,且用于两层泄水的难度很大。在水口处泄水,则泄水口同时也是进水口,当降雨量较大,水口出现雍水时,倒流进水大过泄水。所以,设计一种新型水落口,即能将保温层、找坡层中的渗积水同时泄出,又能防止汇水量大时,明水不至倒流。就成为本发明追求的目标。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材料找坡之倒置屋面水落口结构,以解决现有材料找坡倒置屋面保温层和找坡层排水困难导致屋顶漏水率极高的问题。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材料找坡之倒置屋面水落口结构,包含结构顶板;所述结构顶板上设置找坡层,找坡层上设置主防水层和保温层,还包含预留于结构顶板内的水落管和水口斗座,所述水口斗座包含管身和喇叭端口,所述管身插入水落管的上端,喇叭端口与结构顶板固定;所述喇叭端口的上表面设置两圈周向均匀分布的凸起,一圈设置于喇叭端口的边缘,另一圈设置于靠近管身的位置;还包含压环,所述压环设置于水口斗座之上,所述压环包含筒身和翼边,所述筒身套在水口斗座的管身内,翼边叠置于水口斗座喇叭端口上;所述翼边与水口斗座上的两圈凸起之间形成一个空腔以及两两相邻凸起之间形成沟槽;所述找坡层内设置导水装置,所述导水装置连通保温层及找坡层,所述空腔和沟槽用于排泄保温层及找坡层的水。进一步的,所述导水装置包含滤水袋、泄水孔板及导水绳,所述滤水袋设置于水口斗座周围,所述泄水孔板固定于找坡层,导水绳穿过所述泄水孔板上的孔,形成保温层和找坡层内渗积水的排水通道。进一步的,所述导水装置为聚酯毡,所述聚酯毡设置于防水层之上,所述聚酯毡围绕压环设置,一端及压环内壁,另一端压置于保温层之下。进一步的,所述压环翼边的下方设置翼边凸起,所述翼边凸起与水口斗座最外圈的凸起卡接。进一步的,所述压环之上设置箅盖,所述箅盖包含侧向排水口斗座,所述侧向排水口斗座的周围设置大粒径卵石。进一步的,所述箅盖周围设置JS保护层直至保温层。本发明实现的一种材料找坡之倒置屋面水落口结构,通过设置找坡层和保温层的排水结构,不仅可排除保温层和找坡层内的渗积水,还可以有效防止水口内明水倒流进入保温层或找坡层。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材料找坡之倒置屋面水落口结构。图中:10水落管20水口斗座30压环41导水绳42滤水袋43泄水孔板60结构顶板50密封圈2泄水通道1第一凸起4空腔3主防水层6砼压置层5JS保护层8找坡层7保温层22下坡21上坡31翼边凸起23第二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一种材料找坡之倒置屋面水落口结构,如图1所示,包含结构顶板60,所述结构顶板60上设置找坡层8,找坡层8上设置主防水层3和保温层7,还包含预埋于结构顶板内的水落管10和水口斗座20,所述水口斗座20包含管身和喇叭端口,所述管身插入水落管10的上端,喇叭端口与结构顶板60固定;喇叭端口通过锚架与结构顶板固定。所述喇叭端口的上表面设置两圈周向均匀分布的凸起,一圈设置于喇叭端口的边缘,称之为第二凸起23,另一圈设置于靠近管身的位置,称之为第一凸起1;水口斗座20的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白色,厚10mm,上口内径160下口内径120。喇叭端口包含两段连续变坡,靠近端口的为上坡,坡度18°,宽约140-180mm;靠近管身的为下坡,长约60mm,43°坡。喇叭端口外缘设置带向上向内之第二凸起,每处约1/8弧长。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喇叭端口,所述喇叭端口位于第二凸起的外侧设置延长边,延长边上坡,整个喇叭端口变坡宽约180mm,延长边约40mm。喇叭端口靠近管身的内壁设置的第一凸起1设置有4处,呈对称十字型布置,每处约1/8弧长,宽约40mm,凸起高6mm,与压环组合后可形成4段泄水通道,总长约圆周之一半。喇叭端口带锚架,锚架由6mm厚横竖条带构成,4组,呈对称十字型布置;竖向条带宽约20mm,横向条带宽约40mm,与凸起的位置对应。水口斗座20上设置压环30,所述压环30包含筒身和翼边,所述筒身套在水口斗座管身内,翼边叠置与水口斗座喇叭端口上;所述翼边与水口斗座上的两圈凸起之间形成一个空腔4以及两两相邻凸起之间形成沟槽2;压环30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白色,环管壁厚10mm,内径120mm,外缘直径400mm,翼边总宽约140mm,包含两段变坡,上坡靠近端部,坡度18°~20°,下坡靠近管身,坡度为43°,宽60mm。翼边外缘处设置向下向外的翼边凸起31,翼边凸起31与水口斗座上的第二凸起23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翼边凸起高15-20mm,翼边凸起每处略小于1/8弧长;压环30与水口斗座20组合后,翼边凸起31与水口斗座上的第二凸起23吻合扣紧,形成4段泄水通道2,总长约圆周之一半。所述找坡层内设置导水装置,所述导水装置连通保温层及找坡层,所述空腔和沟槽用于排泄保温层及找坡层的水,即所述导水装置可以同时封闭性连通保温层和找坡层,亦可单独连接其中任意一个,使渗积水形成单向流动通道。作为一种可选的导水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导水装置包含滤水袋42、泄水孔板43及导水绳41,所述滤水袋42设置于水口斗座20周围,所述泄水孔板43固定于保温层,防水层位于泄水孔板上泄水孔的位置穿孔,导水绳41穿过所述泄水孔连接保温层和找坡层,通过导水绳4将保温层的渗水穿过泄水孔板引导滤水袋42,然后渗水从滤水袋42渗出在重力作用下沿水口斗座与压环之间的空腔和沟槽进入水落管。由于明水无法越过水口斗座,所以明水无论大小都不能回流至找坡层与保温层。滤水袋42为紧密闭合之扁环形化纤织物密缝缝合而成,高约35mm,宽约70mm,内装粗砂、豆石,体积比3:1,充盈度小于1/3。滤水袋施作时,其内缘紧搭预埋水口斗座20的外缘,拍实后,施工找坡层;找坡层优选陶粒砼,1:3:6,拍实后随即安放泄水孔板43及聚合物水泥砂浆(10~15厚)及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3~5mm厚)找平。找坡层施工前,可加作附加涂膜防水;其内边界直至压环内,覆盖压环翼板;其外边界可延至1000mm以外或直至整个屋面。泄水孔板43由8组上、下孔板组合而成,材质均为耐候PVC。其中,下孔板由80×80×4翼板及Φ20×4套管焊接(或专用耐水粘合剂)而成。8个泄水孔板43均布于滤水袋之上,压触紧密,随即用M15纤维水泥砂浆固定,也可直接用找平之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固定。上孔板由80×80×4翼板及Φ12×4泄水管焊接(或专用耐水粘合剂)而成。在主防水层施工前,将其插入下孔板,并将泄水孔作临时防护。主防水层延至孔口,形成不小于30mm的密封搭接。导水绳41由环形主绳及横向次绳组成。主绳优选Φ18mm三股软性丙纶;次绳优选Φ8软性丙纶,套结于主绳,形成双股。导水绳41在作为保温层7的XPS保温板施工后,细石砼压置层6施工前安装:次绳套结形成的双股端塞紧于泄水孔板的孔之上段,全部就位后,主、次绳一并用JS一道(只用一道)粘固于XPS板下边缘处。为了进一步加强防水,设置大孔聚酯布保护层。保护层与XPS板上空铺之聚酯毡搭接,用JS粘接,上表面1.0厚JS保护层5,内边界直至水口斗座内缘,外边界延至孔板外不少于150处。所述压环之上设置箅盖,所述箅盖包含侧向排水口斗座,所述侧向排水口斗座的周围设置大粒径卵石。箅盖材质为铸铁,下环板呈19°斜坡设置。细石砼压置层6的封边处用清水模板,外四方、内八角,内支撑牢固。包括细石砼的封边、配筋,包括密封模条。水落管10与水口斗座20的管部之间设置了定型厚皮丁腈橡胶泡沫密封圈50;水落口屋面内表面及水落管一定范围内设计了补偿PU绝热层;推荐的主防水层涂料为聚氨酯加聚酯布增强;防水卷材为非固化橡胶沥青粘贴改性沥青卷材。本发明通过一个系统性的设计,将带有独特的泄水腔槽的水口斗座与导水装置起来,一方面加强保温层和找坡层内的渗水向水口斗座的排放,另一方面带有独特的泄水腔槽的水口斗座帮助排泄渗水且不产生明水倒流,可以有效降低材料找坡倒置屋面的渗漏水情况。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实质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在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