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9846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高耸构筑物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在圆筒形钢筋混凝土烟囱的施工中,模板的高效提升及模板中心的准确校正是提高烟囱整体施工效率及保证烟囱施工质量的关键。而现有钢筋砼烟囱常规的施工工艺复杂,模板提升效率不高,尤其是对于外模板提升后对外模板的中心校正十分不便,不但影响施工效率,而且无法较好的保证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高耸类结构的施工效率,并确保其施工质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a、在待成形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搭设脚手架;

b、绑扎好筒壁钢筋网,安装好预埋件,并对筒体直径进行第一次校核;

c、在绑扎好的筒壁钢筋网内外侧分别安装内模板和外模板,并对待浇筑段的筒体直径进行第二次校核;

d、向内模板和外模板配合形成的浇筑空间内浇灌筒体混凝土,形成第一节钢筋混凝土筒体;

e、通过外模板提升装置对外模板进行提升,并与内模板配合依次形成第二节及以上筒体的浇筑空间,脚手架随筒体的升高逐步往上搭设,在脚手架顶部安装有材料运输系统,用于对施工材料的输送;

f、循环作业至结构顶部;

其中,在外模板提升之前,在待浇筑段对应的筒壁钢筋网最上层的环向水平钢筋上等间距地焊接有若干与结构筒壁厚度相同的钢筋头,将外模板和内模板上部分别与对应的钢筋头两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内模板和外模板的下部固定在已浇筑好的结构筒壁混凝土上口,且与结构筒壁重叠一定距离,形成待浇筑段筒体的浇筑空间。

本发明所述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结构筒体中心位置的确定及检验采用激光垂准仪对中的方法,按一定距离段筒身施工分钢筋安装对中检验、定位,外模板的对中检验、定位方法是:在脚手架上端搭设一根水平测量杆,将激光垂准仪红外线对准基础内地坪中心点,再用激光垂准仪的红外线向上找出水平测量杆的中心点,从而确定上部的中心点位置,然后测量所在筒身部位的模板半径尺寸进行模板的安装,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外模、钢筋、预埋件及内模板的对中复检,并作记录。

本发明所述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其所述外模板提升装置挂于结构内脚手架上,所述外模板提升装置包括多个外模板提升架以及设置在外模板提升架上的提升器,当需要对外模板进行提升时,将多个外模板提升架设置在筒壁钢筋网内部,所述多个外模板提升架的下端坐落在下一模已浇筑成形的混凝土筒壁上端面,并通过绑扎的方式与筒壁钢筋网固定连接在一起,通过外模板提升装置同时对外模板进行提升,在所述外模板提升到位后,将外模板通过多根钢丝紧固在筒壁钢筋网外侧,然后将外模板提升装置拆除并挂设在结构内的脚手架上,待下一次提升外模板时使用。

本发明所述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其在结构主体混凝土筒壁施工结束时,利用原结构内脚手架作为耐火砖砌体和隔热层的施工脚手架,在结构主体混凝土筒壁内部砌筑内衬砌体,所述内衬砌体与筒壁之间形成隔热层,在所述内衬砌体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有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筒壁凸起的防沉带,所述防沉带用于对其上方对应隔热层内的隔热材料进行支撑,所述内衬砌体的厚度随结构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本发明所述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砖砌体每砌筑一定高度时,靠混凝土筒壁的一侧放置100mm厚度水泥珍珠岩制品一层,而后灌入松散珍珠岩,再用Φ40元木进行捣实,松散珍珠岩容重轻,施工时施工人员将袋口用刀片划开,再将袋口灌入耐火砖墙体内一定距离,然后慢慢将松散珍珠岩灌入,灌入高度一般低于墙体150mm,以防飘溢出来,每砌筑一定高度移动脚手板一次,如此反复直至结构内衬及隔热层施工结束。

本发明所述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其在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筒壁的内壁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有环形牛腿结构,所述内衬砌体的下端砌筑在对应环形牛腿结构的上端面,所述内衬砌体上端部的高度超过其对应的环形牛腿结构的上端面,并与其上方的内衬砌体的下端部形成重合段,在相邻内衬砌体的重合段处涂抹有耐火泥。

本发明的施工工艺能够在方便外模板快速提升的同时,结合内外模板之间钢筋头的设置,从而便于操作者对于提升后内外模板中心的校正,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效率,保证了施工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施工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施工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模板中心检验、定位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外模板提升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内衬砌筑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筒壁钢筋网,1a为环向水平筋,1b为竖向钢筋,2a为内模板,2b为外模板,3a为脚手架横杆,3b为脚手架竖杆,4为外模板提升架,5为提升器,6为环形牛腿结构,7为钢筋混凝土筒体,8为钢筋头,9为内衬砌体,10为防沉带,11为激光垂准仪,12为水平测量杆,13为耐火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发明。

如图1和2所示,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本实施例以圆筒形钢筋混凝土烟囱的施工为例,具体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a、在待成形的圆筒形钢筋混凝土烟囱内部搭设脚手架,所述脚手架由脚手架横杆3a和脚手架竖杆3b搭设而成。

其中,脚手架顶部四角应设置避雷针,材料为镀锌圆钢上面打尖,并与16mm2铜芯导线可靠连接,下端与烟囱接地装置连接,导线中间用绳与脚手钢管间隔并绑扎;接地装置利用烟囱的避雷接地极即可,当烟囱暂无接地极时,应重新安装,垂直接地体采用∠50×5角钢或者Φ48×3.5钢管(长度2.50米)5根打入地面,每根距离3米~5米,再用-25×4扁钢焊接一体,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b、绑扎好筒壁钢筋网1,所述筒壁钢筋网1由若干层环向水平钢筋1a和若干竖向钢筋1b绑扎而成,安装好预埋件,并对筒体直径进行第一次校核。

其中,所述外模板采用2.0mm厚铁皮模板,加工成1.60m高,1.00m宽,共32块,并在其边缘打孔,再用M5×15螺栓连成四片,总长度按筒体周长为准,施工时按烟囱筒体的收缩比进行外模板的收紧,满足烟囱筒体的要求。将组装好的四片外模板,经刷油处理后移置到已绑扎好的筒壁钢筋外侧进行筒壁外模板的安装,模板下口固定在已焊接好的保护层外侧,在以后的筒壁施工中,每一节外模板的下口可直接固定在已浇好的筒身混凝土上口,与混凝土筒壁重叠30~50㎜,模板上口用φ12钢筋头(长度同烟囱筒壁厚度,钢筋头的一端采用防腐油漆防腐)焊接在筒壁环向钢筋上,控制内外模板保护层,然后根据筒壁外径的实际尺寸进行外模板加固(采用虎头钳将16根φ8的钢丝绳收紧)。当外模板相互重叠≥0.80m以外时,应及时拆除一块外模板,以免重叠过长。

所述内模板为1500×250mm定制的钢模板:采用2.00mm厚度铁皮,加工成1500mm高×250mm宽,四周用打好Φ12孔的∠40×4角钢焊接、中间采用一根-40×4扁钢加颈板焊接而成,共120块;根据筒壁所在半径尺寸在烟囱筒身内壁焊接好钢筋保护层,然后将内模板逐块安装,每块钢模板右侧面有30mm的重叠部位,利用模板的重叠部位就可以解决烟囱筒壁周长的上小下大的问题(即每块模板上口紧靠,下口根据周长离开3mm左右),这样就能保证内模板的上下收分比例问题,内模板加固采用12#铁丝将模板固定在烟囱的钢筋网上,即每块钢模板左侧上、下150mm处采用铁丝固定,后面一块模板再用回型卡与前面一块模板拼连,然后再在钢模板右侧上下150mm处采用铁丝固定,如此反复逐块将一周模板进行安装和固定;一周内模安装好后,再在模板上200mm下120mm处各设置一道Φ48×3.0的圆弧钢管进行加固,圆弧钢管每间隔3米左右用1.00~2.00m短钢管支撑在内脚手架立杆上。

c、在绑扎好的筒壁钢筋网1内外侧分别安装内模板2a和外模板2b,并对待浇筑段的筒体直径进行第二次校核。

d、向内模板2a和外模板2b配合形成的浇筑空间内浇灌筒体混凝土,形成第一节钢筋混凝土筒体7。

e、通过外模板提升装置对外模板进行提升,并与内模板配合依次形成第二节及以上筒体的浇筑空间,脚手架随筒体的升高逐步往上搭设,在脚手架顶部安装有材料运输系统,用于对施工材料的输送。

其中,在外模板2b提升之前,在待浇筑段对应的筒壁钢筋网最上层的环向水平钢筋1a上等间距地焊接有若干与烟囱筒壁厚度相同的钢筋头8,将外模板2b和内模板2a上部分别与对应的钢筋头8两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内模板2a和外模板2b的下部固定在已浇筑好的烟囱筒壁混凝土上口,且与烟囱筒壁重叠一定距离,形成待浇筑段筒体的浇筑空间。

f、循环作业至烟囱顶部。

如图3所示,烟囱筒体中心位置的确定及检验采用激光垂准仪11对中的方法,按一定距离段筒身施工分钢筋安装对中检验、定位,外模板的对中检验、定位方法是:在脚手架上端搭设一根水平测量杆12,将激光垂准仪红外线对准基础内地坪中心点,再用激光垂准仪的红外线向上找出水平测量杆的中心点,从而确定上部的中心点位置,然后测量所在筒身部位的模板半径尺寸进行模板的安装,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外模、钢筋、预埋件及内模板的对中复检,并作记录。

如图4所示,在所述步骤e中,所述外模板提升装置挂于烟囱内脚手架上,所述外模板提升装置包括多个外模板提升架4以及设置在外模板提升架4上的提升器5,当需要对外模板进行提升时,将多个外模板提升架设置在筒壁钢筋网内部,所述多个外模板提升架的下端坐落在下一模已浇筑成形的混凝土筒壁上端面,并通过绑扎的方式与筒壁钢筋网固定连接在一起,通过外模板提升装置同时对外模板进行提升,在所述外模板提升到位后,将外模板通过多根钢丝紧固在筒壁钢筋网外侧,然后将外模板提升装置拆除并挂设在烟囱内的脚手架上,待下一次提升外模板时使用。

如图5所示,在烟囱主体混凝土筒壁施工结束时,利用原烟囱内脚手架作为耐火砖砌体和隔热层的施工脚手架,在烟囱主体混凝土筒壁内部砌筑内衬砌体9,在所述圆筒形钢筋混凝土烟囱筒壁的内壁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有环形牛腿结构6,所述内衬砌体的下端砌筑在对应环形牛腿结构的上端面,所述内衬砌体上端部的高度超过其对应的环形牛腿结构的上端面,并与其上方的内衬砌体的下端部形成重合段,在相邻内衬砌体的重合段处涂抹有耐火泥13;所述内衬砌体9与筒壁之间形成隔热层,在所述内衬砌体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有向圆筒形钢筋混凝土烟囱的筒壁凸起的防沉带10,所述防沉带10用于对其上方对应隔热层内的隔热材料进行支撑,所述内衬砌体的厚度随烟囱高度的增加而减少,在本实施例中,内衬砌体0~60m为345厚度,60m以上为230厚度;砖砌体每砌筑一定高度时,靠混凝土筒壁的一侧放置100mm厚度水泥珍珠岩制品一层,而后灌入松散珍珠岩,再用Φ40元木进行捣实,松散珍珠岩容重轻,施工时施工人员将袋口用刀片划开,再将袋口灌入耐火砖墙体内一定距离,然后慢慢将松散珍珠岩灌入,灌入高度一般低于墙体150mm,以防飘溢出来,每砌筑一定高度移动脚手板一次,如此反复直至烟囱内衬及隔热层施工结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