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建筑物的加固构造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42171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旧建筑物的加固构造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旧建筑物的施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旧建筑物的加固构造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旧建筑物经长期使用后因各种原因会出现承载力下降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旧建筑物的墙体因沉降等原因出现裂缝,或者墙体承载力不能满足现有荷载的要求;旧建筑物的混凝土梁因混凝土碳化会出现承载力下降,或者因使用标准的提升而出现承载力不能达到要求。因此对于旧建筑物,要加强结构的整体承力效果,改善结构的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旧建筑物的加固构造施工方法,解决墙体承载力和混凝土梁承载力不够的问题。

本发明针对墙体强度不够,采取以下加固结构:墙体剥离粉刷后在墙体表面布置一皮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筋直径为12~14mm,预应力钢筋间距为150~300mm,预应力钢筋上面再布置非预应力加强筋,预应力钢筋与加强筋进行焊接连接,加强筋直径为12~14mm,加强筋钢筋间距为150~300mm。预应力钢筋初布置方向与水平夹角为45度,加强筋布置方向与预应力钢筋初布置方向垂直。预应力钢筋张拉完毕后将预应力钢筋通过固定筋进行固定,固定筋与预应力钢筋进行焊接固定,固定筋直径为14~16mm。固定筋间距为150~300mm,每个张拉单元长度为150~300mm,在张拉单元的两个端头设置加强筋。预应力钢筋与非预应力加强筋形成的张拉单元内布置注浆管,注浆管间距为350~450mm,注浆管为直径10mm的不锈钢钢管,注浆管埋入墙体灰缝,埋入深度为60mm,用结构胶进行固定。注浆管与储浆罐之间设置三通阀门。

还可以采用下列加固结构:墙体剥离粉刷后在墙体表面布置一皮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筋直径为12~14mm,预应力钢筋间距为150~300mm,预应力钢筋上面再布置非预应力加强筋,预应力钢筋与加强筋进行焊接连接,加强筋直径为12~14mm,加强筋钢筋间距为150~300mm。预应力钢筋初布置方向为水平,加强筋布置方向为竖向布置。预应力钢筋张拉完毕后将预应力钢筋通过固定筋进行固定,固定筋与预应力钢筋进行焊接固定,固定筋直径为14~16mm。固定筋间距为300~600mm,每个张拉单元长度为300~600mm,在张拉单元的两个端头设置加强筋,在端头竖向加强筋和竖向固定筋之间布置一排加强筋。预应力钢筋与非预应力加强筋形成的张拉单元内布置注浆管,注浆管间距为350~450mm,注浆管为直径10mm的不锈钢钢管,注浆管埋入墙体灰缝,埋入深度为60mm,用结构胶进行固定。注浆管与储浆罐之间设置三通阀门。

墙体表面设置预应力钢筋后,墙体结构性能会有很大的提升,即使是结构的破坏形态也会很大的改善,会从塑性破坏过渡到弹性破坏,对结构安全会有显著的作用。

墙体加固施工步骤采用如下:

(1)剥离粉刷层,预钻注浆管的埋设孔,注浆管的埋设孔直径为12mm;预钻埋设孔使用电动旋转金刚石取芯钻,用水冷却钻头并带出砖屑;采用钢丝清理墙体表面的灰尘及浮渣或者松散部位并保持干燥;

(2)挂设预应力钢筋,通过u形铁扣将预应力钢筋固定在墙体,u形铁扣插入墙体灰缝;

(3)在预应力钢筋上面挂设加强筋,用钢丝将预应力钢筋与加强筋进行初步连接;

(4)对预应力钢筋进行预应力张拉,预应力钢筋张拉采用杠杆式夹紧工具,杠杆式夹紧工具的阻力臂与动力臂的比值为0.05~0.15。张拉工艺采用如下:将预应力钢筋初张拉张拉至10%的控制张拉应力,持荷3min建立初始应力,再张拉至控制张拉应力,持荷5min建立预应力。

(5)预应力张拉完毕后用固定筋将预应力钢筋进行焊接锚定,将预应力钢筋与加强筋进行焊接固定;

(6)埋设注浆管,注浆管与埋设孔的空隙采用结构胶进行封闭;

(7)对墙体进行注浆;用压力注浆机械浆液注入墙体,注浆从最下排位置开始,逐步向上和对称向两侧发展,在每一个注射点达到预期压力或者浆液在邻近注射点自由流出,注射方可终止,把注射孔堵塞。

如果浆液有渗漏,如找不到漏失通道,将浆液掺入速凝剂持续小量的注射使漏失通道逐渐沉淀堵塞。

浆液完全凝固后,拆除注浆管并进行封孔。

如果墙体有裂缝,在步骤(7)前要进行以下处理:

1)在裂缝中部埋设灌浆嘴,灌注点间距根据裂缝宽度和裂缝深度综合确定,间距为200~300mm;

2)封闭裂缝,灌浆嘴埋设后采用环氧胶泥封闭,形成一个密闭空间,预留浆液进出口,再用针筒将浆液压入缝隙,使其注满。

3)密封检查,沿裂缝涂一层肥皂,从灌浆嘴通入压缩空气,漏气部位予以修补密封至不漏为止。

4)灌浆,当裂缝宽度小于0.3mm时,采用环氧胶泥封闭裂缝后,再采用甲基丙烯酸脂类浆液灌注;当裂缝宽度大于或等于0.3mm且小于1mm时,采用环氧树脂类浆液灌注;当裂缝宽度大于或等于1mm时,采用水泥浆液灌注。

根据混凝土梁的受力特点,混凝土梁加固采取如下:在混凝土梁的1/3和2/3处施加向上的预应力会大大缓解混凝土梁的最大弯矩,所以本发明中角钢在1/3和2/3处弯折,角钢弯折处切出三角形缺口,三角形缺口背面焊接钢板进行加强,焊接钢板焊接宽度为150~200mm,钢板厚度为12~14mm。角钢弯折处设置紧固螺杆,紧固螺杆直径为18~22mm,螺帽高度大于螺杆直径的1.5倍。混凝土梁下面两个角部均布置角钢,左角部角钢和右角部角钢之间焊接缀板,缀板厚度为10~12mm,缀板宽度为100~120mm。

混凝土梁施工步骤采用如下:

(1)在混凝土梁下面设置临时支撑;

(2)凿除支承混凝土梁的砖墙250~300mm,为角钢施工留置操作空间;

(3)混凝土梁表面清理后插入角钢;

(4)安装紧固螺杆,对角钢进行预应力张拉;

(5)焊接钢板和缀板。

本发明结构性能好,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墙体加固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墙体加固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混凝土加固前结构示意图,图4为混凝土加固结构示意图。

各附图中:1、预应力钢筋,2、加强筋,3、固定筋,4、注浆管,5、角钢,6、紧固螺杆,7、钢板,8、缀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针对墙体强度不够,采取以下加固结构:墙体剥离粉刷后在墙体表面布置一皮预应力钢筋1,预应力钢筋1直径为12mm,预应力钢筋1间距为200mm,预应力钢筋1上面再布置非预应力加强筋2,预应力钢筋1与加强筋2进行焊接连接,加强筋2直径为12mm,加强筋2钢筋间距为200mm。预应力钢筋1初布置方向与水平夹角为45度,加强筋2布置方向与预应力钢筋1初布置方向垂直,预应力钢筋1初布置为图1虚线位置,预应力钢筋1经张拉后变成实线位置。预应力钢筋1张拉完毕后将预应力钢筋1通过固定筋3进行固定,固定筋3与预应力钢筋1进行焊接固定,固定筋3直径为14mm。固定筋3间距为200mm,每个张拉单元长度为200mm,在张拉单元的两个端头设置加强筋2。预应力钢筋1与非预应力加强筋2形成的张拉单元内布置注浆管4,注浆管4间距为400mm,注浆管4为直径10mm的不锈钢钢管,注浆管4埋入墙体灰缝,埋入深度为60mm,用结构胶进行固定。注浆管4与储浆罐之间设置三通阀门。

还可以采用下列加固结构:墙体剥离粉刷后在墙体表面布置一皮预应力钢筋1,预应力钢筋1直径为12mm,预应力钢筋1间距为200mm,预应力钢筋1上面再布置非预应力加强筋2,预应力钢筋1与加强筋2进行焊接连接,加强筋2直径为12mm,加强筋2钢筋间距为200mm。预应力钢筋1初布置方向为水平,加强筋2布置方向为竖向布置,预应力钢筋1初布置为图2虚线位置,预应力钢筋1经张拉后变成实线位置。预应力钢筋1张拉完毕后将预应力钢筋1通过固定筋3进行固定,固定筋3与预应力钢筋1进行焊接固定,固定筋3直径为14~16mm。固定筋3间距为400mm,每个张拉单元长度为400mm,在张拉单元的两个端头设置加强筋2,在端头竖向加强筋2和竖向固定筋3之间布置一排加强筋2。预应力钢筋1与非预应力加强筋2形成的张拉单元内布置注浆管4,注浆管4间距为400mm,注浆管4为直径10mm的不锈钢钢管,注浆管4埋入墙体灰缝,埋入深度为60mm,用结构胶进行固定。注浆管4与储浆罐之间设置三通阀门。

墙体加固施工步骤采用如下:

(1)剥离粉刷层,预钻注浆管4的埋设孔,注浆管4的埋设孔直径为12mm;预钻埋设孔使用电动旋转金刚石取芯钻,用水冷却钻头并带出砖屑;采用钢丝清理墙体表面的灰尘及浮渣或者松散部位并保持干燥;

(2)挂设预应力钢筋1,通过u形铁扣将预应力钢筋1固定在墙体,u形铁扣插入墙体灰缝;

(3)在预应力钢筋1上面挂设加强筋2,用钢丝将预应力钢筋1与加强筋2进行初步连接;

(4)对预应力钢筋1进行预应力张拉,预应力钢筋1张拉采用杠杆式夹紧工具,杠杆式夹紧工具的阻力臂与动力臂的比值为0.05~0.15。张拉工艺采用如下:将预应力钢筋1初张拉张拉至10%的控制张拉应力,持荷3min建立初始应力,再张拉至控制张拉应力,持荷5min建立预应力。

(5)预应力张拉完毕后用固定筋3将预应力钢筋1进行焊接锚定,将预应力钢筋1与加强筋2进行焊接固定;

(6)埋设注浆管4,注浆管4与埋设孔的空隙采用结构胶进行封闭;

(7)对墙体进行注浆;用压力注浆机械浆液注入墙体,注浆从最下排位置开始,逐步向上和对称向两侧发展,在每一个注射点达到预期压力或者浆液在邻近注射点自由流出,注射方可终止,把注射孔堵塞。

如果浆液有渗漏,如找不到漏失通道,将浆液掺入速凝剂持续小量的注射使漏失通道逐渐沉淀堵塞。

浆液完全凝固后,拆除注浆管4并进行封孔。

如果墙体有裂缝,在步骤(7)前要进行以下处理:

1)在裂缝中部埋设灌浆嘴,灌注点间距根据裂缝宽度和裂缝深度综合确定,间距为200~300mm;

2)封闭裂缝,灌浆嘴埋设后采用环氧胶泥封闭,形成一个密闭空间,预留浆液进出口,再用针筒将浆液压入缝隙,使其注满。

3)密封检查,沿裂缝涂一层肥皂,从灌浆嘴通入压缩空气,漏气部位予以修补密封至不漏为止。

4)灌浆,当裂缝宽度小于0.3mm时,采用环氧胶泥封闭裂缝后,再采用甲基丙烯酸脂类浆液灌注;当裂缝宽度大于或等于0.3mm且小于1mm时,采用环氧树脂类浆液灌注;当裂缝宽度大于或等于1mm时,采用水泥浆液灌注。

混凝土梁加固采取如下:在混凝土梁的1/3和2/3处施加向上的预应力会大大缓解混凝土梁的最大弯矩,所以本发明中角钢5在1/3和2/3处弯折,角钢5弯折处切出三角形缺口,三角形缺口背面焊接钢板7进行加强,焊接钢板7焊接宽度为180mm,钢板7厚度为12mm。角钢5弯折处设置紧固螺杆6,紧固螺杆6直径为20mm,螺帽高度为40mm。混凝土梁下面两个角部均布置角钢5,由于混凝土梁中部弯矩较大,两个角部角钢5之间焊接缀板8,缀板8厚度为10mm,缀板8宽度为100mm。

混凝土梁施工步骤采用如下:

(1)在混凝土梁下面设置临时支撑;

(2)凿除支承混凝土梁的砖墙280mm,为角钢5施工留置操作空间;

(3)混凝土梁表面清理后插入角钢5;

(4)安装紧固螺杆6,对角钢5进行预应力张拉;

(5)焊接钢板7和缀板8。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采用下列加固结构:墙体剥离粉刷后在墙体表面布置一皮预应力钢筋1,预应力钢筋1直径为12mm,预应力钢筋1间距为200mm,预应力钢筋1上面再布置非预应力加强筋2,预应力钢筋1与加强筋2进行焊接连接,加强筋2直径为12mm,加强筋2钢筋间距为200mm。预应力钢筋1初布置方向为水平,加强筋2布置方向为竖向布置,预应力钢筋1初布置为图2虚线位置,预应力钢筋1经张拉后变成实线位置。预应力钢筋1张拉完毕后将预应力钢筋1通过固定筋3进行固定,固定筋3与预应力钢筋1进行焊接固定,固定筋3直径为14~16mm。固定筋3间距为400mm,每个张拉单元长度为400mm,在张拉单元的两个端头设置加强筋2,在端头竖向加强筋2和竖向固定筋3之间布置一排加强筋2。预应力钢筋1与非预应力加强筋2形成的张拉单元内布置注浆管4,注浆管4间距为400mm,注浆管4为直径10mm的不锈钢钢管,注浆管4埋入墙体灰缝,埋入深度为60mm,用结构胶进行固定。注浆管4与储浆罐之间设置三通阀门。

墙体加固施工步骤采用如下:

(1)剥离粉刷层,预钻注浆管4的埋设孔,注浆管4的埋设孔直径为12mm;预钻埋设孔使用电动旋转金刚石取芯钻,用水冷却钻头并带出砖屑;采用钢丝清理墙体表面的灰尘及浮渣或者松散部位并保持干燥;

(2)挂设预应力钢筋1,通过u形铁扣将预应力钢筋1固定在墙体,u形铁扣插入墙体灰缝;

(3)在预应力钢筋1上面挂设加强筋2,用钢丝将预应力钢筋1与加强筋2进行初步连接;

(4)对预应力钢筋1进行预应力张拉,预应力钢筋1张拉采用杠杆式夹紧工具,杠杆式夹紧工具的阻力臂与动力臂的比值为0.05~0.15。张拉工艺采用如下:将预应力钢筋1初张拉张拉至10%的控制张拉应力,持荷3min建立初始应力,再张拉至控制张拉应力,持荷5min建立预应力。

(5)预应力张拉完毕后用固定筋3将预应力钢筋1进行焊接锚定,将预应力钢筋1与加强筋2进行焊接固定;

(6)埋设注浆管4,注浆管4与埋设孔的空隙采用结构胶进行封闭;

(7)对墙体进行注浆;用压力注浆机械浆液注入墙体,注浆从最下排位置开始,逐步向上和对称向两侧发展,在每一个注射点达到预期压力或者浆液在邻近注射点自由流出,注射方可终止,把注射孔堵塞。

如果浆液有渗漏,如找不到漏失通道,将浆液掺入速凝剂持续小量的注射使漏失通道逐渐沉淀堵塞。

浆液完全凝固后,拆除注浆管4并进行封孔。

如果墙体有裂缝,在步骤(7)前要进行以下处理:

1)在裂缝中部埋设灌浆嘴,灌注点间距根据裂缝宽度和裂缝深度综合确定,间距为200~300mm;

2)封闭裂缝,灌浆嘴埋设后采用环氧胶泥封闭,形成一个密闭空间,预留浆液进出口,再用针筒将浆液压入缝隙,使其注满。

3)密封检查,沿裂缝涂一层肥皂,从灌浆嘴通入压缩空气,漏气部位予以修补密封至不漏为止。

4)灌浆,当裂缝宽度小于0.3mm时,采用环氧胶泥封闭裂缝后,再采用甲基丙烯酸脂类浆液灌注;当裂缝宽度大于或等于0.3mm且小于1mm时,采用环氧树脂类浆液灌注;当裂缝宽度大于或等于1mm时,采用水泥浆液灌注。

混凝土梁加固采取如下:在混凝土梁的1/3和2/3处施加向上的预应力会大大缓解混凝土梁的最大弯矩,所以本发明中角钢5在1/3和2/3处弯折,角钢5弯折处切出三角形缺口,三角形缺口背面焊接钢板7进行加强,焊接钢板7焊接宽度为180mm,钢板7厚度为12mm。角钢5弯折处设置紧固螺杆6,紧固螺杆6直径为20mm,螺帽高度为40mm。混凝土梁下面两个角部均布置角钢5,左角部角钢5和右角部角钢5之间焊接缀板8,缀板8厚度为10mm,缀板8宽度为100mm。

混凝土梁施工步骤采用如下:

(1)在混凝土梁下面设置临时支撑;

(2)凿除支承混凝土梁的砖墙280mm,为角钢5施工留置操作空间;

(3)混凝土梁表面清理后插入角钢5;

(4)安装紧固螺杆6,对角钢5进行预应力张拉;

(5)焊接钢板7和缀板8。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