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卸的吊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4130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拆卸的吊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拆卸的吊顶。



背景技术:

吊顶是指房屋居住环境的顶部装修。简单的说,就是指天花板的装修,是室内装饰的重要部分之一。经常被用作电气、通风空调、通信和防火、报警管线设备等工程的隐蔽层。公告号为“CN10366967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吊顶结构,包括立柱、主龙骨、副龙骨,立柱的一端固定在屋顶上,另一端与主龙骨连接,主龙骨之间互相平行,副龙骨垂直于主龙骨固定在主龙骨上,使主龙骨与副龙骨之间形成供放置面板的区域。

这种吊顶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面板常通过粘合等方式固定在主龙骨与副龙骨上。由于吊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吊顶上方隐藏的各种线路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需要拆下吊顶的面板,已便于查看线路。但是这种吊顶的面板被固定在主龙骨和副龙骨上之后,不容易被拆下,给排查线路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拆卸的吊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吊顶,包括立柱、龙骨、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一端固定在屋顶上另一端与龙骨连接,所述龙骨水平排列,所述龙骨的侧面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上表面是水平的,所述固定件的底部包括一个倾斜的斜面,所述龙骨的侧壁上设置有供固定件水平滑移的滑移腔,所述滑移腔内水平设置有两端分别与龙骨和固定件相抵接的第一弹簧,所述面板能够被固定件固定在龙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面板可以被放置在固定件的上方,由于第一弹簧与固定件抵接,因此能够将固定件保持在龙骨侧面的外部,进而使固定件被固定在龙骨上,将面板取下来时,向龙骨侧面的方向按压固定件,固定件在滑移腔中滑动,此时固定件能够压缩弹簧,进而使固定件向龙骨方向移动,固定件则无法阻挡面板,此时面板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向下移动,因此能够被取下,故拆卸比较方便;要将面板重新装回去时,直接将面板向上移动,面板与固定件下方的斜面抵接,使面板施加在固定件上的竖直方向上的部分作用力被转化为水平方向,进而挤压第一弹簧,使固定件向龙骨所在的方向移动,因为固定件位置移动后不再阻挡面板,所以面板能够继续向上移动,当面板移动到一定高度时,不与固定件接触,此时固定件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归原位,将面板固定在龙骨上,因此面板的安装也比较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的上方设置有限制面板位置的限位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在向上移动面板安装面板时若用力过猛,面板可能会从手上脱离,容易砸到别的东西,限位装置能够防止面板从使用者的手中滑脱,方便使用者安装面板。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水平设置在固定架上方的挡板和位于挡板与固定件之间的限位腔,所述面板放置在限位腔中能够被固定在挡板与固定件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将面板移动到固定件上方的限位腔时,若使用者的力量无法及时收住,面板会在继续上移的过程中碰到挡板,被挡板挡住,因此无法继续向上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腔中竖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接在挡板上另外一端抵接在面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弹簧能够抵接在面板的边缘与挡板之间,进而使挡板的边缘保持与固定件接触,能够防止面板的边缘与固定件之间产生缝隙,进而防止面板上方的灰尘从缝隙中进入面板下方,破坏房间的清洁。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滑移腔、第一弹簧分别设置在相邻龙骨相对的侧面上,所述面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邻龙骨相对的侧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面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邻两个龙骨相对的两个侧面上,且面板的两端在龙骨上都通过固定件和第一弹簧等被固定在龙骨的侧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面板的一端铰接在龙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面板的一端从固定件上方移动下来时,由于其一端铰接在龙骨上,因此此时面板能够竖直悬挂在龙骨上,不会立刻掉下来,使用者不必费力把面板放好,可直接探查面板上方的情况,因此使用更加方便;使用者作业结束后,将面板向上翻起即可把面板重新水平固定在龙骨上,非常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面板上设置有防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房间上方常常会渗水,水进入到房间内部容易影响室内的卫生,通过设置防水层,能够防止水进入到室内,保持室内干燥卫生。

作为优选,所述防水层包覆在面板的四周,所述防水层为橡胶材料制成,所述防水层与龙骨的侧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橡胶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面板被固定在龙骨之间时,橡胶与龙骨抵接,能够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防止水渗透过面板与龙骨之间的缝隙;同时,具有弹性的防水层包覆在面板的四周,能够防止面板在安装过程中与固定件接触的过程中挤压损坏。

作为优选,所述面板朝下的一面设置有吸声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吸收室内的噪声,时室内保持清净,同时能够增加房间的隔音效果,有效保护个人隐私。

作为优选,所述吸声层为海绵铺设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绵不仅能够吸收室内的噪音,进而增加面板的隔音的效果,同时海绵还能够吸附灰尘,防止吊顶上的灰尘飘落到室内的家具等物品上,保持室内的清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面板取下来时,向龙骨侧面的方向按压固定件,此时固定件能够压缩弹簧,进而使固定件向龙骨方向移动,固定件则无法阻挡面板,此时面板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向下移动,因此能够被取下,故拆卸比较方便,同时面板的安装也比较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龙骨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2是试试例1的剖视图,用于体现固定件与龙骨的连接关系;

图3是实施例1中面板的底面的示意图,用于体现吸声层和防水层的位置;

图4是实施例2的剖视图,用于体现面板的固定方式。

图中,1、立柱;12、滑移腔;13、限位腔;2、龙骨;3、面板;4、固定件;41、斜面;42、第一弹簧;5、限位装置;51、挡板;52、第二弹簧;53、防水层;54、吸声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一种便于拆卸的吊顶,如图1所示,立柱1的上端固定在房顶上,另一端竖直向下并连接有龙骨2,龙骨2的横截面形状为T形,龙骨之间互相平行。

如图2所示,龙骨2的侧壁上向内水平开设有滑移腔12,龙骨2的侧壁安装有固定件4,固定件4的剖面是倒置的梯形,固定件4的一部分垂直插入龙骨2的侧壁中,连接第一弹簧42,第一弹簧42的两端分别与固定件4和龙骨2抵接,使固定件4能够相对龙骨2移动。固定件4位于龙骨2外部的部分上表面是水平的,下表面是一个倾斜的斜面41。龙骨2的侧面安装有一个便于使用者安装面板3的限位装置5,限位装置5包括从龙骨2的侧壁水平向外延伸出的挡板51,挡板51和固定件4之间形成一个限位腔13,挡板51位于固定件4的上方,挡板51下方连接有第二弹簧52,第二弹簧52的一端连接在挡板51上,另一端竖直向下,当面板3被安装在固定件4上方时,面板3的上表面能够与第二弹簧52抵接。

如图2所示,面板3位于龙骨2之间,其形状是长方体,面板3的一边铰接在龙骨2上,另一边能够通过翻转被固定在固定件4的上方。

如图3所示,面板3四周的侧面包覆有橡胶制成的防水层53,面板3的下表面上用海绵材料铺设有一层用于隔音、降噪的吸声层54。

使用方法:当使用者要对吊顶上方的线路进行排查使,先将固定件4向垂直于龙骨2侧面的方向按压,由于固定件4与第一弹簧42抵接,因此固定件4能够挤压第一弹簧42,进而第一将弹簧压缩,因此固定件4能够向龙骨2的方向移动,使面板3与固定件4接触的一端能够向下移动。面板3移到固定件4的下方时,松开按压固定件4的手,固定件4在第一弹簧42的弹力作用下能够恢复原位。由于面板3的另外一端是与相邻的龙骨2铰接的,因此当面板3靠近固定件4的一端被放下后,能够旋转90度进而竖直悬挂在龙骨2上,使用者不必用手拿着面板3,也不必将面板3放置在别的地方,即可直接进行对线路进行排查。

当使用者排查完毕后,转动面板3,使面板3的一端与固定件4上的斜面41接触,固定件4上的斜面41收到来自面板3的作用力,将一部分施加在固定件4上的力转化为水平方向,进而压缩第一弹簧42,使固定件4能够向龙骨2的方向移动,面板3上升至固定件4上方后,不与固定件4接触,施加在固定件4上的作用力消失,固定件4在第一弹簧42的弹力作用下回归原位。面板3的一端被移动到固定件4的上方后,与第二弹簧52抵接。使用者若用力过大,使面板3与第二弹簧52抵接的同时受到第二弹簧52的挤压作用,能够抵消部分向上的作用力,使安装更加简便。

实施例2:一种便于拆卸的吊顶,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如图4所示,相邻两个龙骨2上相对的侧面上各安装有固定件4、第一弹簧42等装置,使面板的两端都能够被固定件4固定住,进而将面板3固定在龙骨2上。

使用方法:本实施例2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使用时,将面板3水平放置,然后将面板3竖直向上移动,进而挤压固定件4,使两个固定件4都向其附近的龙骨2处移动,进而将面板3移动固定件4的上方,使面板3被固定在龙骨2上。

使用者要拆卸面板3时,同时按压固定件4,使固定件4移动至对应的滑移腔12中,即能把面板3取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