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建筑墙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6795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建筑墙面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墙面。



背景技术:

室内装修时,对墙面的处理需要经过清理墙面→修补墙面→刮腻子→刷第一遍乳胶漆→刷第二遍乳胶漆→刷第三遍乳胶漆等多道工序,不但费时费力,还影响工程进展。

因此,有业者发明了一种建筑墙面,可直接安装且环保,相对于普通装修,可大大减少人工成本。但是现有技术的建筑墙面之间的连接区通常只有一个单一性状的对接结构,连接处不紧密且易外翻,造成墙面裂缝、渗水等现象;另外,墙面与墙体的接触面通常为平滑面,导致墙面与墙体的固定度较低,需要使用大量的粘合剂进行固定,不仅增加人为劳动,降低工作效率,还增加装饰成本,并且粘合剂的牢固性差,会降低建筑墙面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建筑墙面,结构稳定,墙面之间连接紧密,墙面的使用寿命长且具有隔音防尘效果,实用性较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建筑墙面,所述建筑墙面由外向内依次为装饰板、吸音板、支撑板和防潮板,所述装饰板、所述吸音板和所述防潮板的大小相等,所述装饰板与所述吸音板的侧面齐平;

所述支撑板的相对两侧边分别设有第一咬合部和第二咬合部,所述第一咬合部由侧壁向内凹陷形成的锯齿状结构以及位于所述锯齿状结构下端的凸板组成,所述凸板与所述防潮板贴合且所述凸板与所述防潮板的侧面齐平,所述凸板设有贯穿所述支撑板和防潮板的沉头孔;所述第二咬合部与所述第一咬合部为过盈配合;

所述防潮板与墙体固定的一面为粗糙接触面。

进一步地说,所述沉头孔内设有将所述建筑墙面固定在墙体上的螺钉。

进一步地说,所述锯齿状结构的齿数为2-4个。

进一步地说,所述锯齿状结构为连续的顶角为30°-40°的等腰三角形锯齿。

进一步地说,所述防潮板上的粗糙接触面表面为磨砂、格纹或条纹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说,所述吸音板为聚酯纤维吸音板。

进一步地说,所述支撑板为轻钢龙骨材料构成。

进一步地说,所述防潮板为铝合金板。

进一步地说,所述装饰板为玻璃板、石料板、人造装饰板或金属板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说,所述装饰板的外表面复合有一层瓷釉涂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具有以下几点:

一、本实用新型墙面之间采用锯齿状结构相互扣合连接,锯齿状结构为连续的三角形,有效提高墙面之间连接的紧密型与牢固性,避免墙面连接处发生裂缝、渗水等现象;

二、本实用新型防潮板与墙体固定的一面为粗糙接触面,增强与墙体之间的牢固度,避免粘合剂的大量使用,降低经济成本;

三、本实用新型墙面采用聚酯纤维吸音板,其吸音系数随频率的提高而增加,降噪系数在0.8-1.1左右,是一种较佳的吸音材料,除此之外,聚酯纤维吸音板还具有阻燃、隔热和防霉变等优点,是室内装饰材料优选材料之一;

四、本实用新型装饰板的外表面复合有一层瓷釉涂料,瓷釉涂料具有耐水、耐碱和耐油等性能,可有效保护墙面的外表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装饰板1、吸音板2、支撑板3、防潮板4、螺钉5、墙体6、第一咬合部31、第二咬合部32、锯齿状结构311和凸板3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种新型建筑墙面,如图1所示,所述建筑墙面由外向内依次为装饰板1、吸音板2、支撑板3和防潮板4,所述装饰板1、所述吸音板2和所述防潮板4的大小相等,所述装饰板1与所述吸音板2的侧面齐平;

所述支撑板3的相对两侧边分别设有第一咬合部31和第二咬合部32,所述第一咬合部31由侧壁向内凹陷形成的锯齿状结构311以及位于所述锯齿状结构311下端的凸板312组成,所述凸板312与所述防潮板4贴合且所述凸板312与所述防潮板4的侧面齐平,所述凸板312设有贯穿所述支撑板3和防潮板4的沉头孔;所述第二咬合部32与所述第一咬合部31为过盈配合;

所述防潮板4与墙体6固定的一面为粗糙接触面。

所述沉头孔内设有将所述建筑墙面固定在墙体上的螺钉5。

所述锯齿状结构311的齿数为2-4个。

所述锯齿状结构311为连续的顶角为30°-40°的等腰三角形锯齿。

所述防潮板4上的粗糙接触面表面为磨砂、格纹或条纹中的一种。

所述吸音板2为聚酯纤维吸音板。

所述支撑板3为轻钢龙骨材料构成。

所述防潮板4为铝合金板。

所述装饰板1为玻璃板、石料板、人造装饰板或金属板中的一种。

所述装饰板1的外表面复合有一层瓷釉涂料。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2所示,先将螺钉穿过沉头孔,将一块建筑墙面固定在墙体上,然后将另一块建筑墙面的凸起的一侧与前一块的凹部配合并压紧,其中凹部处事先涂抹粘合剂,使两块建筑墙面牢固贴合,然后再利用螺钉将第二块建筑墙面固定在墙体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