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附着升降脚手架防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5341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附着升降脚手架防坠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设备,尤其是一种附着升降脚手架防坠装置。



背景技术: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由于具有成本低、安装快、使用方便和适应性强等优点,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相比落地式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有着明显的经济性,为此,建设部早在1998年就将其列入重点推广应用的十项新技术之一。

随着技术的进步,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但附着式脚手架依附于高层建筑物主体结构上,依靠提升设备电动葫芦自行升降,仍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因素。所以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属于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附着升降脚手架防坠装置,不仅在脚手架上升过程可以防止其坠落,而且在下降过程同样可以防止其坠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附着升降脚手架的防坠装置,可旋转的安装于附墙支座,用于防止脚手架坠落,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以及贯穿所述第一、第二支撑臂过渡部的圆孔;所述第一支撑臂位于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上方,且两支撑臂端部之间的距离小于爬升导轨相临横杆的距离;所述圆孔用于穿设转轴,使所述防坠装置通过所述转轴安装于所述附墙支座,并使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可绕所述转轴旋转;当所述脚手架上升,所述第二支撑臂通过复位装置与所述附墙支座的支撑部连接,使所述第一支撑臂呈水平状态,所述第二支撑臂抵靠于所述支撑部;当所述脚手架下降,所述第一支撑臂通过复位装置与所述附墙支座的支撑部连接,使所述第二支撑臂呈水平状态,所述第一支撑臂抵靠于所述支撑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过渡部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前端靠近所述第二支撑臂的表面设有倒角或圆角。

进一步,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前部靠近所述第一支撑臂的表面设有倒角或圆角。

优选的,所述支撑部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两根横梁,分别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

进一步,所述圆孔距离两所述横梁的距离相等。

优选的,所述复位装置为弹簧。

进一步,所述支撑部对应所述第一、第二支撑臂设有两弹簧固定部,用于可拆卸的安装所述弹簧。

优选的,所述圆孔内设有滚珠轴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附着升降脚手架防坠装置,不仅在脚手架上升过程可以防止其坠落,而且在下降过程同样可以防止其坠落。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与过渡部一体成型,所述过渡部呈三角形,所述防坠装置结构简单且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坠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坠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附着升降脚手架上升过程所述防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述防坠装置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4所示附着升降脚手架上升时所述防坠装置的状态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附着升降脚手架下降过程所述防坠装置的剖视图;

图7为图6所示附着升降脚手架下降时所述防坠装置的状态剖视图;

图8为图7所示附着升降脚手架正常下降时所述防坠装置的剖视图;

图9为图7所示附着升降脚手架异常坠落时所述防坠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需要说明的图1中的爬升导轨3包括竖直设置的主杆31和水平间隔设置的横杆32组成,其中所述横杆32为长方形结构;其他附图中,包含所述爬升导轨3的,所述横杆32为圆柱形,此为所述横杆32的不同实施例,视为同一结构,不作区别。

请参照图1、图2和图5,一种附着升降脚手架的防坠装置1,可旋转的安装于附墙支座2,用于防止爬升导轨3坠落,进而防止附着升降脚手架坠落,所述防倾装置1包括第一支撑臂11、第二支撑臂12、过渡部13、圆孔14、转轴15和复位装置16。

请参照图2至图4,所述第一支撑臂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12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支撑臂11位于所述第二支撑臂12的上方,两支撑臂端部之间的距离小于爬升导轨3相邻横杆32的距离;所述第一支撑臂11的前端靠近所述第二支撑臂12的表面设有倒角;所述第二支撑臂12的前部靠近所述第一支撑臂11的表面同样设有倒角。所述第一支撑臂11、所述第二支撑臂12与所述过渡部13一体成型,所述过渡部13呈三角形。所述圆孔14贯穿所述第一11、第二支撑臂12的过渡部13,用于穿设转轴15,使所述防坠装置1通过所述转轴15安装于所述附墙支座2,并使所述第一支撑臂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12可绕所述转轴15旋转。优选的,所述圆孔14内设有滚珠轴承(未图示)。

请参照图3至图5,为所述爬升导轨3上升(即所述附着升降脚手架爬升)过程中,所述防坠装置1的运动过程。其中,如图4为所述爬升导轨3的横杆32未接触所述第一11或第二支撑臂12时,所述第二支撑12臂通过复位装置16与所述附墙支座2的支撑部21连接,使所述第一支撑臂11呈水平状态,所述第二支撑臂12抵靠(也可以有缝隙)于所述支撑部21;如图5为所述爬升导轨3的横杆32向上顶起所述第一支撑臂11时,所述第一支撑臂11向上运动,所述第二支撑臂12远离所述支撑部21,当所述横杆32通过所述第一支撑臂11,在所述复位装置16的作用下,所述防坠装置1恢复到图4的原始状态;未图示的,当所述爬升导轨3坠落时,所述横杆32向下抵压所述第一支撑臂11,此时所述第二支撑臂12抵压所述支撑部21,使所述第一支撑臂11无法向下运动,从而阻止所述爬升导轨3继续下落。

请参照图6至图9,为所述爬升导轨3下降(即所述附着升降脚手架下降)过程中,所述防坠装置1的运动过程。其中,如图6为所述爬升导轨3的横杆32未接触所述第一11或第二支撑臂12时,所述第一支撑臂11通过复位装置16与所述附墙支座2的支撑部21连接,使所述第二支撑臂12呈水平状态,所述第一支撑臂11由于所述复位装置16的作用抵靠(也可以有缝隙)于所述支撑部21;如图7为所述爬升导轨3的横杆32向下抵压所述第二支撑臂12时,所述第二支撑臂12向下运动,所述第一支撑臂11远离所述支撑部21;如图8为所述爬升导轨3正常下降时,当所述横杆32通过所述第二支撑臂12,此时上面的横杆32未接触所述第一支撑臂11,在所述复位装置16的作用下,所述防坠装置1恢复到图6的原始状态;如图9为所述爬升导轨3坠落时,当所述横杆32通过所述第二支撑臂12,由于下坠速度快,所述第一支撑臂11未来得及恢复到原始状态,此时上面的横杆32已经接触所述第一支撑臂11,并向下抵压所述第一支撑臂11,最终所述第二支撑臂12抵压所述支撑部21或所述复位装置16到达最大行程,使所述第一支撑臂11无法继续向下运动,从而阻止所述爬升导轨3继续下落。

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支撑部21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两根横梁(未图示),分别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支撑臂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12。所述圆孔14距离两所述横梁的距离相等。

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复位装置16为弹簧。所述支撑部21对应所述第一11、第二支撑臂12设有两弹簧固定部(未图示),用于可拆卸的安装所述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附着升降脚手架防坠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不仅在脚手架上升过程可以防止其坠落,而且在下降过程同样可以防止其坠落。

(2)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与过渡部一体成型,所述过渡部呈三角形,所述防坠装置结构简单且稳定。

(3)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前端靠近所述第二支撑臂的表面设有倒角,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前部靠近所述第一支撑臂的表面同样设有倒角,利于所述爬升导轨在正常升降过程,所述横杆顺利通过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