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型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2112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型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房屋板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型板。



背景技术:

压型板是一种薄钢板经冷压或冷轧成型的钢材。钢板采用有机涂层薄钢板(或称彩色钢板)、镀锌薄钢板、防腐薄钢板(含石棉沥青层)或其他薄钢板等。压型板具有单位重量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施工快速、外形美观等优点,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和构件,主要用于围护结构、楼板,也可用于其他构筑物。根据不同使用功能要求,压型钢板可压成波形、双曲波形、肋形、 V形、加劲型等。

现有的压型板例如在公告号为CN204059771U的实用新型中有所提到,该申请专利公开了一种屋面压型板360度锁边结构,包括底板、母扣和子扣,母扣和子扣设置于底板的两侧,母扣包括母扣竖直部、母扣第二弯折部和母扣第一弯折部,母扣竖直部的下端与底板相连,母扣竖直部的上端与母扣第二弯折部的一端相连,母扣第二弯折部的另一端设置有竖直向下的母扣第一弯折部;子扣包括子扣竖直部和子扣弯折部,子扣竖直部的下端与底板的另一端相连,子扣竖直部的上端连接有子扣弯折部。

上述技术方案提到压型板的锁边结构能够进行360度全方位锁合,但是在其中一块受损需要进行更换时,工作人员需要先将母扣第一折弯部和子口第一折弯部进行反向弯折,然后在将母扣第二折弯部与子扣第二折弯部进行反向弯折,进而才能够实现相邻两块压型板之间进行分离,两次的反向弯折首先就具有拆卸操作繁琐的缺点,同时在当拆卸后,压型板的母扣和子扣形变量大,当继续使用时难以能够与新的压型板进行较好的胶合,因此重复使用效率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型板,具有重复使用率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压型板,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两侧的母扣体和子扣体,所述母扣体与子扣体呈可相扣合设置,所述母扣体设置有母扣第一折弯部和母扣第二折弯部,所述子扣体包括子扣第一折弯部和子扣第二折弯部,所述母扣第一折弯部与母扣第二折弯部的水平间距小于子扣第一折弯部和子扣第二折弯部的水平间距,且所述子扣第二折弯部向外设置有第一拱状部,所述母扣第一折弯部向外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拱状部呈卡嵌配合的第一卡嵌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底板两侧设置母扣体和子扣体,母扣体上的母扣第一折弯部与母扣第二折弯部的水平间距小于子扣第一折弯部和子扣第二折弯部的水平间距,然后再通过卡嵌使得第一拱状部卡嵌在第一卡嵌部从而实现相邻两块压型板之间固定,而当其中一块损坏,就按压住一块对另一块施加向上的拉力,继而能过使得两者脱开,更换下损坏的压型板,另一块压型板可以继续使用,同时该种拆卸方式对压型板的损坏程度小。

作为优选地,所述子扣第一折弯部向外设置有第二拱状部,所述母扣第二折弯部向外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拱状部呈卡嵌配合的第二卡嵌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子扣体卡嵌在母扣体内的时候,第二拱状部卡嵌于第二卡嵌部内,卡嵌后使得相邻两块压型板之间更加不容易分离,因此具有提高连接结构强度的效果。

作为优选地,所述底板向上拱起设置有第一波槽和第二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第一波槽和第二波槽能够使得底板受到一些外作用力的时候能够弯折一定的幅度,而不受到外作用力时能够恢复到原状,防止压型板产生永久性的形变。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波槽与第二波槽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钢筋桁架的隔离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桁架设置在隔离部的两侧,并且通过隔离部的阻挡不容易产生位移。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波槽与第二波槽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波槽与母扣体之间八倍的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波槽与第二波槽之间的距离过大容易降低底板的结构强度,所以第一波槽与母扣体之间的距离不易过大。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波槽与第二波槽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波槽与子扣体之间八倍的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波槽与第二波槽之间的距离过大容易降低底板的结构强度,所以第二波槽与子扣体之间的距离也不易过大。

作为优选地,所述底板、母扣体和子扣体表面均设置有镀锌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镀锌层具有耐磨损的特点,镀锌层受到外界的刮擦进而不容易被磨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拆卸方式对压型板的损坏程度小,当其中一块损坏,就按压住一块对另一块施加向上的拉力,继而能过使得两者脱开,更换下损坏的压型板,另一块压型板可以继续使用,从而达到在维持相邻两块压型板之间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的同时,重复使用率也同样比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用于展示母扣体与子扣体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板;2、母扣体;21、母扣第一折弯部;22、母扣第二折弯部;23、第一卡嵌部;24、第二卡嵌部;3、子扣体;31、子扣第一折弯部;32、子扣第二折弯部;33、第一拱状部;34、第二拱状部;4、第一波槽;5、第二波槽;6、隔离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参见图1与图2,一种压型板,每块压型板包括表面镀有镀锌层底板1和设置在底板1两侧的母扣体2和子扣体3。压型板的底板1是特殊M头楼承板的底板,其搭接使用抓勾式组装方式,同时底板M头上面与钢筋桁架腹筋进行焊接,进而实现钢筋桁架与压型板两者之间的稳定连接。

底板1左端沿背离其方向斜向上弯折,弯折的端部与母扣体2相连接,母扣体2包括母扣第一折弯部21和母扣第二折弯部22,两个折弯部均呈钝角设置,并且两者相连接,母扣第二折弯部22直接与底板1相连接,而母扣第一折弯部21向侧边拱起设置有第一卡嵌部23;子扣体3包括子扣第一折弯部31和子扣第二折弯部32,子扣体3的两个折弯部也均呈钝角设置,并且子扣第二折弯部32与底板1的另一端相连接,而子扣第二向外设置有第一拱状部33。

子扣体3的两个折弯部水平间距略大于母扣体2的两个折弯部水平间距;当两个相邻的压型板进行搭合时,将子扣体3插入到母扣体2内,子扣体3能够卡嵌在母扣体2内,同时第二拱状部34呈卡嵌配合在第二卡嵌部24内,继而实现在竖直方向上,相邻两块压型板不容易发生位移。

为了提高相邻两块压型板上的母扣体2和子扣体3连接更加紧密,同时在子扣第一折弯部31向外拱起设置有第二拱状部34,而在母扣第二折弯部22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二卡嵌部24,当两个相邻的压型板进行搭合,第一拱状部33卡嵌第一卡嵌部23内的同时,第二拱状部34也卡嵌在第二卡嵌部24内,

一种压型板,包括,所述母扣体2与子扣体3呈可相扣合设置,所述母扣体2设置有母扣第一折弯部21和母扣第二折弯部22,所述子扣体3包括子扣第一折弯部31和子扣第二折弯部32,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扣第一折弯部21与母扣第二折弯部22的水平间距小于子扣第一折弯部31和第二折弯部的水平间距,且所述子扣第二折弯部32,所述母扣第一折弯部21向外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拱状部33呈卡嵌配合的第一卡嵌部23。卡嵌后使得相邻两块压型板之间更加不容易分离,因此具有提高连接结构强度的效果。

底部向上拱起设置有第一波槽4和第二波槽5,第一波槽4与第二波槽5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波槽4与母扣体2之间八倍的距离;第一波槽4与第二波槽5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波槽5与子扣体3之间八倍的距离,因为第一波槽4与第二波槽5之间的距离过大容易降低底板1的结构强度。同时在第一波槽4与第二波槽5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钢筋桁架的隔离部6,一块压型板上放置有两个钢筋桁架,两个钢筋桁架位于隔离部6的两侧,隔离部6能够限制两侧钢筋桁架的左右移动,钢筋桁架能够被摆放整齐。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