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架单元快速拼装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0973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网架单元快速拼装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辅助工具,具体涉及一种网架单元快速拼装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建筑施工水平的迅猛发展,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逐渐扩大以提供空间利用率,所以很多建筑物都是钢结构建造而成。在施工过程中,则通常采用网架结构进行施工,如大型工业厂房、大型的体育建筑和公关建筑,以及飞机场建筑等。

网架结构施工包括高空散装、分片拼装、整体提升、整体吊装、滑移等施工方法,无论何种方法,均需在工作面范围组拼网架球及杆件。因工作面有限,拼装时只能按部就班进行网架结构的拼装。另外,以上各种拼装方法都是属于高处作业,不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网架结构的拼装精度较差,直接影响网架结构的施工工期、质量、施工人员安全等方面。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网架单元快速拼装支架,以解决现有网架结构高处拼装施工存在的施工人员的安全隐患和网架结构拼装精度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网架单元快速拼装支架,包括:

第一盒体,所述第一盒体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形成有第一槽体;

第二盒体,交叉设置于所述第一盒体上,所述第二盒体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形成有第二槽体,所述第二盒体与所述第一盒体的交叉处形成有竖向贯孔,所述竖向贯孔连通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

高度可调节的第一立柱,可移动的插设于所述第一槽体且可转动的穿设于所述竖向贯孔和所述第二槽体,所述第一立柱的顶部形成有供网架单元的网架球搁置的第一支撑面;

高度可调节的第二立柱,可移动的插设于所述第一槽体,所述第二立柱 的顶部形成有供所述网架单元的网架球搁置的第二支撑面;以及

高度可调节的第三立柱,可移动的插设于所述第二槽体,所述第三立柱的顶部形成有供所述网架单元的网架球搁置的第三支撑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立柱包括:

第一柱体,可移动的插设于所述第一槽体且可转动的穿设于所述竖向贯孔和所述第二槽体;

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一端形成有所述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二端套设于所述第一柱体;以及

第一紧固件,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一套管以固定所述第一立柱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柱体形成有第一横向贯孔,所述第一套管的侧壁开设有相对应的第一横向穿孔和第二横向穿孔,所述第一紧固件可拆卸的穿设于所述第一横向穿孔、所述第一横向贯孔和所述第二横向穿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向贯孔为条形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立柱的侧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盒体的第一限位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

第一限位板,设于所述第一立柱的侧部且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二盒体的顶部;以及

第一卡挡块,设于所述第一立柱的侧部,所述第一盒体具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中形成有所述第一槽体,所述第一卡挡块位于所述第一空腔中且抵靠于所述第一盒体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立柱包括:

第二柱体,可移动的插设于所述第一槽体;

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的第一端形成有所述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二套管的第二端套设于所述第二柱体;以及

第二紧固件,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二柱体和所述第二套管以固定所述第二立柱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柱体形成有第二横向贯孔,所述第二套管的侧壁开设有相对应的第三横向穿孔和第四横向穿孔,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三横向穿孔、所述第二横向贯孔和所述第四横向穿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立柱的侧部设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可拆 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一盒体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工程进度方面,采用网架单元快速拼装支架进行施工,可与工作面范围内的其他工作同时开展。工作面范围的其他工作包括满堂架搭设或胎架支设等。因此,减少了在工作面范围内组拼所占用的时间。采用网架单元快速拼装支架对所需场地不受限制,大量将少高处作业量,可同时组织多个班组进行网架球与杆件的组拼,最终通过吊装就位完成网架结构的拼装工作,大大加快施工进度。在施工质量方面,采用网架单元快速拼装支架进行施工,拼装工具在平面及标高上的调整具有灵活性,能很好的保证网架球、杆件的空间位置,将拼装误差降低到最低。此外,地面焊接或栓接工作更具可控性,最终确保网架结构的整体施工质量。在安全方面,采用网架单元快速拼装支架进行施工,网架单元快速拼装支架放置在地面,不存在高空作业,另外在网架单元快速拼装支架范围的可采取的安全措施更灵活和稳妥,减少了安全隐患,确保网架结构拼装的施工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网架单元快速拼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网架单元快速拼装支架的第一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网架单元快速拼装支架的第一盒体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A处的剖面图。

图5为图1中B-B处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网架单元快速拼装支架的使用状态图。

图7为应用网架单元快速拼装支架的网架单元拼装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网架单元快速拼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网架单元快速拼装支架的第一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 型网架单元快速拼装支架的第一盒体的横截面的示意图,图4为图1中A-A处的剖面图,图5为图1中B-B处的剖面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网架单元快速拼装支架的使用状态图。

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网架单元快速拼装支架,包括第一盒体1、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3、第二盒体4以及第三立柱5。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3以及第三立柱5的高度可调节,且结构相似。

第一盒体1包括底板、顶板和连接在底板和顶板之间的侧板构成的盒体,盒体内部具有第一空腔。第一盒体1的顶板上形成有矩形的第一开口11和与第一开口11平行的矩形的第三开口12,第一开口11和第三开口12均连通第一空腔,第一开口11与第一空腔形成第一槽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开口12为两条,设于第一开口11的相对两侧。第一盒体1可以采用各种硬质的板材制成,当然也可以选用施工工地的废弃的钢板焊接而成。

第二盒体4和第一盒体1的结构相似,也包括底板、顶板和连接在底板和顶板之间的侧板构成的盒体,盒体内部具有第二空腔。第二盒体4的顶板上形成有矩形的第二开口和与第二开口平行的矩形的第四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12均连通第二空腔。第二开口和第二空腔形成第二槽体。第二盒体4也可以采用各种硬质的板材制成,当然也可以选用施工工地的废弃的钢板焊接而成。第二盒体4交叉设置在第一盒体1上。在第二盒体4与第一盒体1交叉处,第二盒体4的底板上开设有竖向贯孔,竖向贯孔连通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第一立柱2可移动的插设在第一槽体中且可转动的穿设在竖向贯孔和所述第二槽体中。因此,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4之间的交叉的角度也可以根据需要以第一立柱2为轴进行转动,调整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4的交叉的角度大小。

第二立柱3和第三立柱5的结构相同,第一立柱2与第二立柱3的结构相似。

第一立柱2的顶部形成有供网架单元的网架球搁置的具有弧度的第一支撑面,第一立柱2插设在第一槽体中且可沿第一开口11移动位置,还可转动的穿设于竖向贯孔和第二槽体中。

第一立柱2包括第一柱体21、第一套管22、第一紧固件23、第一限位件24以及第一滚轮25。第一柱体21可移动的插设于第一槽体且可转动的穿设于竖向贯孔和第二槽体。第一柱体21形成有第一横向贯孔,第一横向贯孔为条形孔。第一套管22的第一端形成有具有弧度的第一支撑面,第一 套管22的第二端套设于第一柱体21。第一套管22的侧壁上开设有相对应的第一横向穿孔和第二横向穿孔。第一紧固件23可拆卸的穿设于第一横向穿孔、第一横向贯孔和第二横向穿孔中。第一柱体21的侧部的设有第一限位件24以便能将第二盒体4固定在第一盒体1上。第一柱体21的底部设有第一滚轮25以便第一立柱2在第一槽体中调整位置。

具体的,第一柱体21可以选用圆钢、方钢等材料制成。第一套管22套设在第一柱体21的顶部。第一套管22,可以是两端都开口的套管,也可以是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套管。第一套管22的一端或封闭端形成有第一支撑面。第一支撑面可以具有一定的弧度,以适配于网架球6的侧面的弧度,使得放置在第一支撑面上的网架球6坠落。第一套管22可以是横截面是矩形的方套管、或圆形的圆套管等。第一套管22与第一柱体21相适配。第一紧固件23包括第一螺杆和一对第一螺合件。第一柱体21上开设有第一横向贯孔。第一横向贯孔为条形孔。第一套管22的侧壁开设有相对应的第一横向穿孔和第二横向穿孔。第一螺杆穿设在第一横向穿孔、第一横向贯孔和第二横向穿孔中。第一螺合件可以是螺母。一对第一螺合件分别螺合在第一螺杆的端部且抵靠在第一套管22的外侧以固定第一立柱2的高度。

当需要调整第一立柱2的高度时,只需拧松一个第一螺合件,就可以上下调整第一套管22的在第一柱体21上的高度。当第一套管22的位置调整到标高时,将拧松的那一个第一螺合件再次拧紧即可固定住第一立柱2的高度。

第一柱体21的侧部还设有第一限位件24,第一限位件24主要用于固定第二盒体4以使在搭设网架单元时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4之间的角度不能随意的改变。

第一限位件24包括第一限位板241、第一卡挡块242和第三紧固件。第一限位板241为一块矩形板。第一限位板241上开设有二个第一穿孔。第一穿孔的位置对应于第四开口。第一限位板241固定在第一柱体21的侧部。第一卡挡块242则位于第一空腔中,第一卡挡块242固定在第一柱体21的侧部且抵靠在第一盒体1的顶板的底部。第三紧固件包括第三螺杆、一对第三螺合件。第三螺合件为螺母。第三螺杆穿设在第一穿孔和第四开口中,一对第三螺合件分别螺合在第三螺杆两端,一第三螺合件抵靠在第一限位板241的顶部,另一个第三螺合件抵靠在第二盒体4的顶板的底部。第一卡挡块242可以是贴合于第一柱体21的外侧壁的弧形板,也可以是套设在第一 柱体21的外侧壁的环形管。第一卡挡块242位于第一空腔中,且第一卡挡块242的顶部抵靠在第一盒体1的顶板的底部。通过设在第一柱体21的侧部的第一限位板241和第一卡挡块242将第二盒体4固定在第一盒体1上,以避免在焊接网架单元时,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4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网架单元的焊接精度。

当需要移动第一立柱2在第一槽体中的位置时,只需将第三螺合件拧松,则可以将第一立柱2移动到相应的位置,再将第三螺合件拧紧则可以固定第一立柱2在第一槽体中的位置。

为了能轻松方便的调整第一立柱2在第一槽体中的位置,第一柱体21的底部还安装有第一滑轮25。

第二立柱3包括第二柱体31、第二套管32、第二紧固件33、第二限位件34以及第二滚轮。第二柱体31可移动的插设于第一槽体。第二套管32的第一端形成有具有弧度的第二支撑面,第二套管32的第二端套设于第二柱体31。第二紧固件33可拆卸的连接于第二柱体31和第二套管32以固定第二立柱3的高度。第二柱体31形成有第二横向贯孔,第二套管32的侧壁开设有相对应的第三横向穿孔和第四横向穿孔,第二紧固件33穿设于第三横向穿孔、第二横向贯孔和第四横向穿孔中。第二柱体31的侧部设有第二限位件34,第二限位件34可拆卸的连接于第一盒体1的顶部。第二柱体的31的底部安装有第二滚轮。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立柱3的数量为两根,分别设置在第一立柱2的相对两侧。第二柱体31与第一柱体21类似。第二柱体31插设在第一槽体中,且可沿第一开口11移动。第二柱体31可以选用圆钢、方钢等材料制成。第二套管32的顶端形成有第二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可以是具有弧度内凹的支撑面,以适配于网架球6的球面弧度,原理同第一支撑面一样。第二套管32套设在第二柱体31的顶部。第二套管32与第二柱体31相适配。

第二紧固件33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二柱体31和第二套管32以固定第二立柱3的高度。第二紧固件33包括第二螺杆、一对第二螺合件。

第二柱体31形成有第二横向贯孔。第二横向贯孔为条形孔。第二套管32的侧部开设有相对应的第三横向穿孔和第四横向穿孔。第二螺杆插设在第三横向穿孔、第二横向贯孔以及第四横向穿孔中。一对第二螺合件为螺母。一对第二螺合件分别螺合在第二螺杆的端部且抵靠在第二套管32的外侧壁上以固定第二立柱3的高度。

第二立柱3的高度调整方法与第一立柱2的高度调整方法的原理一致。

在第二立柱3的侧部设有第二限位件34,第二限位件34可拆卸的连接第一盒体1的顶板。第二限位件34包括第二限位板341、第四螺杆342、一对第四螺合件343。第四螺合件343为螺母。第二限位板341为矩形板,第二限位板341开设有一对第二穿孔。第二穿孔的对应于第一盒体1的第三开口12。第二限位板341固定连接在第二柱体31的侧部且贴合于第一盒体1的顶板。第四螺杆342穿设在第二穿孔和第三开口12中。一对第四螺合件343分别螺合在第四螺杆342的端部,一第四螺合件343抵靠在第二限位板341的顶部,另一第四螺合件343抵靠在第一盒体1的顶板的底部。

当需要移动第二立柱3在第一槽体中的位置时,原理同移动第一立柱2的原理。

在第二柱体31的底部安装有第二滚轮,以方便第二立柱3在第一槽体中移动。

第三立柱5与第二立柱3的结构相同。第三立柱5包括第三柱体51、第三套管52、第五紧固件53、第三限位件54以及第三滚轮。第三柱体51可移动的插设于第二槽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立柱5为两根,位于第一立柱2的相对两侧。

第三套管52的第一端形成有具有弧度的第三支撑面,第三套管52套设在第三柱体51。第五紧固件53可拆卸的连接于第三柱体51和第三套管52以固定第三立柱5的高度。第三柱体51形成有第三横向贯孔,第三横向贯孔为条形孔。第三套管52的侧壁开设有相对应的第五横向穿孔和第六横向穿孔,第五紧固件53穿设于第五横向穿孔、第三横向贯孔和第六横向穿孔中。第三柱体51的侧部设有第三限位件54,第三限位件54可拆卸的连接于第二盒体4的顶部。第三柱体51的底部安装有第三滚轮。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立柱5的数量为两根,分别设置在第一立柱2的相对两侧。第三柱体51与第二柱体31结构相同。第三柱体51插设在第额槽体中,且可沿第二开口移动。第三柱体51可以选用圆钢、方钢等材料制成。第三套管52的顶端形成有第三支撑面。第三支撑面可以是具有弧度内凹的支撑面,以适配于网架球6的球面弧度,原理同第一支撑面一样。第三套管52套设在第三柱体51的顶部。第三套管52与第三柱体51相适配。

第五紧固件53可拆卸的连接第三套管52和第三柱体51以固定第三立柱5的高度。第五紧固件53包括第五螺杆、一对第五螺合件。

第三柱体51形成有第三横向贯孔。第三横向贯孔为条形孔。第三套管52的侧壁开设有相对应的第五横向穿孔和第六横向穿孔。第五螺杆插设在第五横向穿孔、第三横向贯孔以及第六横向穿孔中。一对第五螺合件为螺母。一对第五螺合件分别螺合在第五螺杆的端部且抵靠在第三套管52的外侧壁上以固定第三立柱5的高度。

第三立柱5的高度调整方法与第二立柱3的高度调整方法的原理一致。

在第三立柱5的侧部设有第三限位件54,第三限位件54可拆卸的连接第二盒体4的顶板。第三限位件54包括第三限位板和第六紧固件。第六紧固件包括第六螺杆、一对第六螺合件。第六螺合件为螺母。第三限位板为矩形板,第三限位板开设有一对第三穿孔。第三穿孔的对应于第二盒体4的第四开口。第三限位板固定连接在第三柱体51的侧部且贴合于第二盒体4的顶板。第六螺杆穿设在第三穿孔和第四开口中。一对第六螺合件分别螺合在第六螺杆的端部,一第六螺合件抵靠在第三限位板的顶部,另一第六螺合件抵靠在第二盒体4的顶板的底部。

当需要移动第三立柱5在第二槽体中的位置时,原理同移动第二立柱3的原理。

在第三柱体51的底部安装有第三滚轮,以方便第三立柱5在第二槽体中移动位置。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网架单元快速拼装支架,可以根据设置不同数量的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来拼装不同结构的网架单元。当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以及第三支撑面位于同一平面时,可以拼装三角形、矩形的平面结构的网架单元;当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以及第三支撑面不在同一平面内时,可以拼装如三角锥、四角锥的立体结构的网架单元。

在工程进度方面,采用网架单元快速拼装支架进行施工,可与工作面范围内的其他工作同时开展。工作面范围的其他工作包括满堂架搭设或胎架支设等。因此,减少了在工作面范围内组拼所占用的时间。采用网架单元快速拼装支架对所需场地不受限制,大量将少高处作业量,可同时组织多个班组进行网架球与杆件的组拼,最终通过吊装就位完成网架结构的拼装工作,大大加快施工进度。

在施工质量方面,采用网架单元快速拼装支架进行施工,拼装工具在平面及标高上的调整具有灵活性,能很好的保证网架球、杆件的空间位置,将拼装误差降低到最低。此外,地面焊接或栓接工作更具可控性,最终确保网 架结构的整体施工质量。

在安全方面,采用网架单元快速拼装支架进行施工,网架单元快速拼装支架放置在地面,不存在高空作业,另外在网架单元快速拼装支架范围的可采取的安全措施更灵活和稳妥,减少了安全隐患,确保网架结构拼装的施工安全。

图7为应用网架单元快速拼装支架的网架单元拼装方法的工作流程图。再结合图7所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网架单元快速拼装支架的网架单元拼装方法,步骤如下:

S1:提供一网架单元快速拼装支架并置于工作面上。

具体的,根据网架结构的设计图纸,提取待拼装的网架单元的各个网架球的坐标数据。

先以网架结构的设计图纸为基础,提取出待拼装的网架单元的网架球的节点坐标(X、Y、Z三个方向)。再以网架单元的中心的网架球的坐标为基础(拟定位0、0、0),将网架单元的其他网架球的节点坐标换算为相对于网架单元的中心的网架球的相对坐标,所有换算后的数据作为调整第一立柱的高度、第二立柱的高度、第三立柱的高度、第二立柱到第一立柱的距离、第三立柱到第一立柱的距离以及第一盒体与第二盒体交叉设置所形成的角度的调整依据。

对放置网架单元快速拼装支架的工作面进行平整,以使确保网架单元快速拼装支架的水平度。

将网架单元快速拼装支架放置在平整的工作面上。

S2:根据换算后的数据,调整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交叉设置所形成的角度。

S3:根据换算后的数据,调节第一立柱的高度以使第一支撑面位于标高位置。

S4:根据换算后的数据,移动第二立柱以调整第二立柱与第一立柱之间的距离,调节第二立柱的高度以使第二支撑面位于标高位置。

S5:根据换算后的数据,移动第三立柱以调整所述第三立柱与所述第一立柱之间的距离,调节所述第三立柱的高度以使第三支撑面位于标高位置。

S6:将多个网架球分别置于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以及第三支撑面上。

复测S2至S5步骤的调整是否到位,确保无误。将多个网架球分别置于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以及第三支撑面上。

S7:将杆件固定连接于二所述网架球之间。

在已放置到位的网架球之间,将相应的杆件采用焊接临时固定在网架球之间。在将所有杆件与网架球临时固定后,采用二保焊再次进行焊接拼装形成网架单元。

在完成所有网架球与杆件之间的二保焊后,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对所拼装的网架单元进行探伤检测。

在检测合格后,将网架单元进行吊装、定位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