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防风能力的通讯铁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0853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防风能力的通讯铁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铁塔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防风能力的通讯铁塔。



背景技术:

通讯铁塔由塔体、平台、避雷针、爬梯、天线支撑等钢构件组成,并经热镀锌防腐处理,主要用于微波、超短波、无线网络信号的传输与发射等。为了保证无线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一般把通讯天线安置到最高点以增加服务半径,以达到理想的通讯效果。而通讯天线必须有通讯塔来增加高度,所以通讯铁塔在通讯网络系统中起了重要作用。现有的通讯铁塔大都通过自身的钢结构及外形的设计来提高防风能力,对于不同强度的风,其防风能力是不变的,因此在风力较大时,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防风能力的通讯铁塔。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防风能力的通讯铁塔,包括塔身、避雷针、基础、支撑环、连接机构、传感机构、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所述避雷针设置在塔身的顶部,所述基础设置在塔身的底部,所述支撑环水平设置,所述支撑环套设在塔身上,所述塔身通过连接机构与支撑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环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水平设置,所述传感机构位于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支撑机构设置在支撑环的下方,所述第二支撑机构设置在第一支撑机构内,所述传感机构和第一支撑机构分别位于塔身的两侧,所述基础的顶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朝上设置,所述第二凹槽的侧面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有两个,两个支撑槽关于第二凹槽的竖向中心轴线对称,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位于第二凹槽的上方,所述支撑环上还设有PLC,所述传感机构通过PLC分别与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电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气缸、支撑板、支撑柱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第二凹槽的槽底,所述支撑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与支撑板垂直连接,所述支撑柱竖向设置,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支撑环和支撑柱之间,所述支撑柱的下端面与支撑板的上端面抵靠,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设有驱动室,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位于驱动室内;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蜗杆、轴承、蜗轮、丝杆、套筒、限位块、限位杆和支杆,所述电机设置在支撑环的下端面上,所述蜗杆与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设置,所述蜗杆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蜗轮套设在丝杆上,所述蜗轮与蜗杆啮合,所述丝杆竖向设置,所述丝杆的顶端通过轴承与支撑环的下端面连接,所述丝杆的底端位于套筒内,所述套筒的内壁设有螺纹,所述丝杆与套筒螺纹连接,所述套筒的外壁上设有燕尾槽,所述燕尾槽沿着套筒的外壁轴向延伸,所述限位块位于燕尾槽内,所述限位块与燕尾槽匹配,所述限位块与燕尾槽滑动连接,所述支杆竖向设置,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限位块连接,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与支杆的底端连接,所述支杆的顶端与支撑环的下端面连接,所述套筒的底端与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包括第二气缸、第一齿条和支撑组件,所述第二气缸设置在驱动室的顶面上,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竖向设置,所述第一齿条竖向设置,所述第一齿条的顶端与第二气缸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一齿条的相对的两个侧面均设有齿,所述第一齿条与支撑组件传动连接;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个支撑单元,两个支撑单元关于齿条的竖向中心轴线对称,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圆柱齿轮、转轴、第二齿条、滑槽和支撑块,所述第二齿条水平设置,所述第二齿条通过滑槽与驱动室的底面连接,所述第二齿条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圆柱齿轮通过转轴与驱动室的侧面连接,所述圆柱齿轮沿着转轴自转,所述圆柱齿轮位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之间,所述圆柱齿轮分别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啮合,所述支撑柱的侧面设有开口,所述开口有两个,两个开口关于第一齿条的竖向中心轴线对称,所述支撑块水平设置,所述支撑块的一端与第二齿条的远离第一齿条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块的另一端位于开口内,两个支撑块分别与两个支撑槽匹配。

作为优选,为了使塔身和支撑环间连接得更稳固,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若干根连杆,各连杆位于塔身和支撑环之间,各连杆沿支撑环的圆心均匀周向设置,所述支撑环通过连杆与塔身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增强连杆与支撑环间连接的稳固性,所述连杆与支撑环通过卯榫结构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使铁塔的防风能力随风力调整,所述传感机构包括受力板、滑动块、弹簧、压力传感器和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设置在第一凹槽的槽壁的顶面上,所述滑动块位于滑动组件内,所述滑动块与滑动组件滑动连接,所述受力板竖向设置在滑动块的下方,所述弹簧水平设置,所述弹簧与受力板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第一凹槽的槽底上,所述受力板通过弹簧与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电机、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压力传感器均与PLC电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受力板的滑动精度及滑动过程的稳定性,所述滑动组件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导向杆,两根导向杆与受力板所在的平面垂直,两根导向杆设置在第一凹槽的槽壁的顶面上,所述滑动块位于两根导向杆之间,所述滑动块与导向杆滑动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使设备的工作状态智能化,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连接稳固性的同时避免支撑环带电,所述连杆的制作材料为玻璃钢。

作为优选,为了防锈,从而保障套筒顺利移动,所述丝杆的表面和套筒的内壁上均设有防锈涂料。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维修,所述塔身上设有爬梯。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安全性,所述塔身的周围设有防护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提高防风能力的通讯铁塔,当风力较大时,在背风处,启动第一支撑机构:通过驱动组件使支撑柱伸入基础内,基础对支撑柱提供支持力,并将这种支持力通过支撑环传递给塔身,使塔身的防风性能加强,当风力更大时,启动第二支撑机构:位于支撑柱内的支撑块以水平方向伸入基础内的支撑槽,通过支撑槽提供的支持力使支撑柱更稳固,从而进一步提高铁塔的防风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提高防风能力的通讯铁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B部放大图。

图4是图1的C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提高防风能力的通讯铁塔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提高防风能力的通讯铁塔的塔身、支撑环和连接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提高防风能力的通讯铁塔的传感机构的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提高防风能力的通讯铁塔的支撑住的侧视图。

图中:1.塔身,2.避雷针,3.基础,4.支撑环,5.支撑槽,6.第一气缸,7.支撑板,8.支撑柱,9.驱动室,10.电机,11.蜗杆,12.轴承,13.蜗轮,14.丝杆,15.套筒,16.限位块,17.限位杆,18.支杆,19.第二气缸,20.第一齿条,21.圆柱齿轮,22.转轴,23.第二齿条,24.滑槽,25.支撑块,26.连杆,27.受力板,28.滑动块,29.弹簧,30.压力传感器,31.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8所示,一种提高防风能力的通讯铁塔,包括塔身1、避雷针2、基础3、支撑环4、连接机构、传感机构、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所述避雷针2设置在塔身1的顶部,所述基础3设置在塔身1的底部,所述支撑环4水平设置,所述支撑环4套设在塔身1上,所述塔身1通过连接机构与支撑环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环4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水平设置,所述传感机构位于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支撑机构设置在支撑环4的下方,所述第二支撑机构设置在第一支撑机构内,所述传感机构和第一支撑机构分别位于塔身1的两侧,所述基础3的顶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朝上设置,所述第二凹槽的侧面设有支撑槽5,所述支撑槽5有两个,两个支撑槽5关于第二凹槽的竖向中心轴线对称,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位于第二凹槽的上方,所述支撑环4上还设有PLC,所述传感机构通过PLC分别与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电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气缸6、支撑板7、支撑柱8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气缸6设置在第二凹槽的槽底,所述支撑板7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气缸6的输出轴与支撑板7垂直连接,所述支撑柱8竖向设置,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支撑环4和支撑柱8之间,所述支撑柱8的下端面与支撑板7的上端面抵靠,所述支撑柱8的底部设有驱动室9,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位于驱动室9内;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10、蜗杆11、轴承12、蜗轮13、丝杆14、套筒15、限位块16、限位杆17和支杆18,所述电机10设置在支撑环4的下端面上,所述蜗杆11与电机10的输出轴同轴设置,所述蜗杆11与电机10传动连接,所述蜗轮13套设在丝杆14上,所述蜗轮13与蜗杆11啮合,所述丝杆14竖向设置,所述丝杆14的顶端通过轴承12与支撑环4的下端面连接,所述丝杆14的底端位于套筒15内,所述套筒15的内壁设有螺纹,所述丝杆14与套筒15螺纹连接,所述套筒15的外壁上设有燕尾槽,所述燕尾槽沿着套筒15的外壁轴向延伸,所述限位块16位于燕尾槽内,所述限位块16与燕尾槽匹配,所述限位块16与燕尾槽滑动连接,所述支杆18竖向设置,所述限位杆17的一端与限位块16连接,所述限位杆17的另一端与支杆18的底端连接,所述支杆18的顶端与支撑环4的下端面连接,所述套筒15的底端与支撑柱8的顶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包括第二气缸19、第一齿条20和支撑组件,所述第二气缸19设置在驱动室9的顶面上,所述第二气缸19的输出轴竖向设置,所述第一齿条20竖向设置,所述第一齿条20的顶端与第二气缸19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一齿条20的相对的两个侧面均设有齿,所述第一齿条20与支撑组件传动连接;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个支撑单元,两个支撑单元关于齿条的竖向中心轴线对称,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圆柱齿轮21、转轴22、第二齿条23、滑槽24和支撑块25,所述第二齿条23水平设置,所述第二齿条23通过滑槽24与驱动室9的底面连接,所述第二齿条23与滑槽24滑动连接,所述圆柱齿轮21通过转轴22与驱动室9的侧面连接,所述圆柱齿轮21沿着转轴22自转,所述圆柱齿轮21位于第一齿条20和第二齿条23之间,所述圆柱齿轮21分别与第一齿条20和第二齿条23啮合,所述支撑柱8的侧面设有开口,所述开口有两个,两个开口关于第一齿条20的竖向中心轴线对称,所述支撑块25水平设置,所述支撑块25的一端与第二齿条23的远离第一齿条20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块25的另一端位于开口内,两个支撑块25分别与两个支撑槽5匹配。

作为优选,为了使塔身1和支撑环4间连接得更稳固,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若干根连杆26,各连杆26位于塔身1和支撑环4之间,各连杆26沿支撑环4的圆心均匀周向设置,所述支撑环4通过连杆26与塔身1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增强连杆26与支撑环4间连接的稳固性,所述连杆26与支撑环4通过卯榫结构连接,由于卯榫结构使连杆26与支撑环4的接合处的摩擦力增大,故增强了稳固性。

作为优选,为了使铁塔的防风能力随风力调整,所述传感机构包括受力板27、滑动块28、弹簧29、压力传感器30和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设置在第一凹槽的槽壁的顶面上,所述滑动块28位于滑动组件内,所述滑动块28与滑动组件滑动连接,所述受力板27竖向设置在滑动块28的下方,所述弹簧29水平设置,所述弹簧29与受力板27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压力传感器30设置在第一凹槽的槽底上,所述受力板27通过弹簧29与压力传感器30连接,所述电机10、第一气缸6、第二气缸19和压力传感器30均与PLC电连接,当受力板27收到风力时,将风力通过弹簧29传给压力传感器30,压力传感器30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给PLC,当风力较大时,PLC接收到超出设定值的电信号,PLC控制电机10和第一气缸6工作,使第一支撑机构工作,当风力更大时,PLC控制第二气缸19工作,使第二支撑机构工作,从而实时调整防风能力。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受力板27的滑动精度及滑动过程的稳定性,所述滑动组件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导向杆31,两根导向杆31与受力板27所在的平面垂直,两根导向杆31设置在第一凹槽的槽壁的顶面上,所述滑动块28位于两根导向杆31之间,所述滑动块28与导向杆31滑动连接,因相互平行的导向杆31将滑动块28的滑动轨迹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故实现了滑动过程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作为优选,为了使设备的工作状态智能化,所述电机10为伺服电机,由于伺服电机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故能形成智能操控系统,从而灵活掌控支撑柱8的工作状态。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连接稳固性的同时避免支撑环4带电,所述连杆26的制作材料为玻璃钢,由于玻璃钢质地坚硬且不导电,故可提高支撑环4与塔身1间连接的稳固性,且避免由于支撑环4带电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作为优选,为了防锈,从而保障套筒15顺利移动,所述丝杆14的表面和套筒15的内壁上均设有防锈涂料,由于室外环境容易腐蚀金属,如果丝杆14的表面或套筒15的内壁生锈了,会使套筒15的移动不顺畅,因而降低套筒15移动的速度。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维修,所述塔身1上设有爬梯。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安全性,所述塔身1的周围设有防护网。

该提高防风能力的通讯铁塔,传感机构设置在迎着风的一端,当受力板27收到风力时,由于受力板27通过弹簧29与压力传感器30连接,故受力板27将风力通过弹簧29传给压力传感器30,压力传感器30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给PLC,当风力较大时,PLC接收到超出设定值的电信号并控制电机10工作,电机10通过蜗杆11驱动蜗轮13转动,由于蜗轮13套设在丝杆14上,故丝杆14转动,由于丝杆14竖向设置,丝杆14的底端位于套筒15内,套筒15的内壁设有螺纹,丝杆14与套筒15螺纹连接,又因套筒15的外壁上设有燕尾槽,燕尾槽沿着套筒15的外壁轴向延伸,限位块16位于燕尾槽内,限位块16与燕尾槽匹配,限位块16与燕尾槽滑动连接,而支杆18竖向设置,限位杆17的一端与限位块16连接,限位杆17的另一端与支杆18的底端连接,支杆18的顶端与支撑环4的下端面连接,故套筒15在丝杆14的驱动下向下移动,由于套筒15的底端与支撑柱8的顶端固定连接,故支撑柱8竖直向下运动,此时PLC控制第一气缸6工作,由于基础3的顶面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槽口朝上设置,第一气缸6设置在第二凹槽的底面,支撑板7水平设置,第一气缸6的输出轴与支撑板7垂直连接,故第一气缸6的输出轴收回,带动支撑板7向第二凹槽的底部运动,由于支撑柱8的下端面与支撑板7的上端面抵靠,而传感机构和第一支撑机构分别位于塔身1的两侧,故在背风处,支撑柱8伸入基础3的第二凹槽内,由于驱动组件设置在支撑环4和支撑柱8之间,塔身1通过连接机构与支撑环4固定连接,故基础3对支撑柱8提供支持力,并将这种支持力通过支撑环4传递给塔身1,使塔身1的防风性能加强,当风力更大时,PLC控制第二气缸19工作,由于支撑柱8的底部设有驱动室9,第二气缸19设置在驱动室9的顶面上,第二气缸19的输出轴竖向设置,第一齿条20竖向设置,第一齿条20的顶端与第二气缸19的底端连接,故第一齿条20在第二气缸19的驱动下竖直向下运动,由于第二齿条23水平设置,第二齿条23通过滑槽24与驱动室9的底面连接,第二齿条23与滑槽24滑动连接,圆柱齿轮21通过转轴22与驱动室9的侧面连接,圆柱齿轮21沿着转轴22自转,圆柱齿轮21位于第一齿条20和第二齿条23之间,圆柱齿轮21分别与第一齿条20和第二齿条23啮合,故第二齿条23水平运动,又因为支撑柱8的侧面设有开口,支撑块25水平设置,支撑块25的一端与第二齿条23的远离第一齿条20的一端连接,支撑块25的另一端位于开口内,故支撑块25在第二齿条23的驱动下经开口伸出支撑柱8,由于第一齿条20的相对的两个侧面均设有齿,圆柱齿轮21、第二齿条23、支撑块25、开口均有两个且关于第一齿条20的竖向中心轴线对称,故两个支撑块25分别经两个开口伸出支撑柱8,由于两个支撑块25分别与两个支撑槽5匹配,且此时两个支撑块25分别与两个支撑槽5对应,故支撑块25以水平方向伸入基础3内的支撑槽5,通过支撑槽5提供的支持力使支撑柱8更稳固,从而进一步提高铁塔的防风能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提高防风能力的通讯铁塔,当风力较大时,在背风处,启动第一支撑机构:通过驱动组件使支撑柱8伸入基础3内,基础3对支撑柱8提供支持力,并将这种支持力通过支撑环4传递给塔身1,使塔身1的防风性能加强,当风力更大时,启动第二支撑机构:位于支撑柱8内的支撑块25以水平方向伸入基础3内的支撑槽5,通过支撑槽5提供的支持力使支撑柱8更稳固,从而进一步提高铁塔的防风能力。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