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2048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震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传统的建筑为地基与建筑物一体状的牢固结合,这种建筑结构适用于地壳比较稳定的地区,但是若建在地壳运动比较频繁的地区,则会因为受到地壳活动的惯性而摆动,最终被晃塌。

现有技术中,抗震效果较好的就是采取下底面面积较大的地基基础,以此提高地基的载荷,但是此结构抗震能力较差,地震时,底面积越大,直接受冲击力的力度及断裂、位移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只采用较大底面积的地基基础是无法实现抗震目的的。

授权公告号为CN205421357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震结构,抗震结构的基坑底层是橡胶轮胎层,橡胶轮胎层的上层是凹形的钢筋混凝土层Ⅰ,钢筋混凝土层Ⅰ与橡胶轮胎层之间由热熔胶填充,钢筋混凝土层Ⅰ的凹槽内设置凹形的钢筋混凝土层Ⅱ,钢筋混凝土层Ⅰ的上顶面和钢筋混凝土层Ⅱ的下底面之间均匀分布着橡胶球,钢筋混凝土层Ⅰ的上顶面和钢筋混凝土层Ⅱ的下底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橡胶球的直径,钢筋混凝土层Ⅰ和钢筋混凝土层Ⅱ的两侧间隙填充有橡胶缓冲物,房屋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层Ⅱ上。该抗震结构作为基础对建筑起到减震效果,但是结构复杂、工程量大,地震时一旦建筑发生坍塌,仍旧会带来较大的灾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震结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能较大程度减轻地震造成的坍塌灾害。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抗震结构,包括结构框架,结构框架包括形状相同的上框架和下框架,下框架包括支撑环和延伸杆,支撑环的形状为设有开口的圆环,延伸杆的一端连接支撑环的一端且斜向上延伸,上框架设置在下框架上方并与下框架呈中心对称,上框架设有至少三个上固定部,下框架设有与上固定部数量相同且呈中心对称的下固定部,每个上固定部与两个下固定部连有支撑钢索并形成倒V型,每个下固定部与两个上固定部连有支撑钢索并形成V型,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分别设有呈中心对称的上定高部和下定高部,上定高部与下定高部的连线位于结构框架的正中心竖直方向,上定高部与下定高部之间连接有定高钢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框架与下框架通过钢索与杆系支撑平衡,将建筑精简为受拉的钢索和受压的杆系两种结构元素,大大减小了构建尺寸,获得了更大的空间;框架结构利用张体内力的特性,靠自身内力获得稳定的内部预应力结构,省去了传统建筑的基础形式;具有良好的系统抗震性能,发生大地震时更多的是发生位移而不是坍塌,因此降低了地震灾害造成的破坏影响;标准化的构件方便工厂加工预制,安装快速,适合抗震救灾、野外特殊地形时快速建造建筑;圆环形状的上框架和下框架大大简化了框架结构,不仅制造容易且安装简便。

优选的,下框架包括三个下固定部和一个下定高部,三个下固定部分别分布在支撑环的两端及中点位置,下定高部设置在延伸杆的上顶点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部均匀设置在框架上,使得框架结构保持稳定、平衡。

优选的,支撑环的开口长度占圆环周长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环的长度在该范围内,一方面能够保证抗震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减少耗材。

优选的,延伸杆的上顶点处设有下弯曲部,且下弯曲部朝向其下顶点处弯曲,下定高部设置在下弯曲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伸杆上设置下弯曲部使得上定高部和下定高部在固定钢索的时候更加方便,且结构稳定性、支撑性更好。

优选的,延伸杆的形状为曲线形,其与支撑环所在平面之间的角度为45°~7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曲线形的延伸杆在与支撑环连接时结构线条更为流畅,因此不易发生应力集中,提高了抗震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优选的,上固定部、下固定部、上定高部和下定高部都采用圆环形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环形式方便钢索固定,且不会破坏框架结构。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抗震结构,不易坍塌,显著降低地震带来的灾害影响;依靠自身内力保持内部预应力结构稳定,无需基础,施工难度降低了很多;框架结构简单,能够预先定制,组装方便,在抗震救灾、野外等环境下快速搭建。

附图说明

图1为抗震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框架;2、下框架;201、支撑环;202、延伸杆;2021、下弯曲部;3、上固定部;4、下固定部;5、支撑钢索;6、上定高部;7、下定高部;8、定高钢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抗震结构,包括结构框架,结构框架包括上框架1和下框架2,上框架1设置在下框架2上方并与下框架2呈中心对称,下框架2具有可支撑在地面的支撑部。

下框架2包括支撑环201和延伸杆202,支撑环201的形状为设有开口的圆环,支撑环201的开口长度占圆环周长的三分之一。延伸杆202的形状为曲线形,其与支撑环201所在平面之间的角度为60°,延伸杆202的一端连接支撑环201的一端且斜向上延伸,延伸杆(202)的上顶点处设有下弯曲部2021,且下弯曲部2021朝向其下顶点处弯曲。下框架2包括三个下固定部4和一个下定高部7,三个下固定部4分别分布在支撑环201的两端及中点位置,下定高部7设置在下弯曲部2021上。

上框架1设有至少三个上固定部3,下框架2设有与上固定部3数量相同且呈中心对称的下固定部4。下框架2包括三个下固定部4和一个下定高部7,其中两个下固定部4设置在支撑杆201上并位于Y型结构的两个前端顶点处,另一个下固定部4设置在定高杆202上并位于与支撑杆201固定的位置,下定高部7设置在定高杆202向上延伸的顶端位置。上固定部3和下固定部4都采用圆环形式。

每个上固定部3与两个下固定部4连有支撑钢索5并形成倒V型,每个下固定部4与两个上固定部3连有支撑钢索5并形成V型。上框架1与下框架2之间分别设有呈中心对称的上定高部6和下定高部7,上定高部6与下定高部7的连线位于结构框架的正中心竖直方向,上定高部6与下定高部7之间连接有定高钢索8。上定高部6和下定高部7都采用圆环形式。

安装时只需将上框架1吊起,然后用定高钢索8将上定高部6和下定高部7固定成一定的高度;最后用支撑钢索5将上框架1和下框架2上的上固定部3和下固定部4以一对二的组合分别连接固定便能完成安装,建造出抗震建筑结构。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