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椭圆筛二次隔振改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2046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椭圆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椭圆筛二次隔振改造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双层三轴椭圆振动筛在投产后容易出现6.5米平台梁、柱、楼板都随着筛机振动发生共振,而且随着运行时间振动现象越来越严重。

现有技术针对目前6.5米梁、柱、楼板做的加固处理,主要以伸缩缝为界分别停产进行施工。但是这种解决方案不具备操作性,主要受限于双层三轴椭圆振动筛的安装空间。

双层三轴椭圆振动筛隔振改造的主要要求是不影响筛机的运行轨迹,降低筛机对混凝土框架、楼面的冲击动负荷,解决筛机运行冲击引起楼板、车间框架共振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椭圆筛二次隔振改造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不影响筛机的运行轨迹的前提下,降低筛机对混凝土框架、楼面的冲击动负荷,解决筛机运行冲击引起楼板、车间框架共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椭圆筛二次隔振改造装置包括第一隔振梁、第二隔振梁和第三隔振梁,所述的第一隔振梁、第二隔振梁和第三隔振梁互相平行地设置,第一隔振梁、第二隔振梁和第三隔振梁的下方均设置有多个减震弹簧,所述的第一隔振梁的外侧面设置有三个第一侧连接板,所述的第二隔振梁的一端顶面上设置有前支承座,第二隔振梁的另一端顶面上设置有后支承座;所述的第三隔振梁的外侧面设置有三个第二侧连接板,所述的第一隔振梁、第二隔振梁和第三隔振梁的内部装有沙子。

所述的前支承座和后支承座之间沿着所述的第二隔振梁的长度方向在第二隔振梁的顶面上设置有三个中间支承座。

所述的前支承座的侧面设置有弹性阻尼连接杆。

所述的第一隔振梁和第二隔振梁的顶面上还设置有注入孔,第二隔振梁的侧面设置有注入槽。

所述的第三隔振梁的端部的外侧设置有三角铁支撑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椭圆筛二次隔振改造装置实现了不影响筛机的运行轨迹(振幅、振频、产量),使得筛机对混凝土框架、楼面的冲击动负荷降低90%,解除了事故隐患,彻底解决了筛机运行冲击引起楼板、车间框架共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椭圆筛二次隔振改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椭圆筛二次隔振改造装置包括第一隔振梁1、第二隔振梁2和第三隔振梁3,所述的第一隔振梁1、第二隔振梁2和第三隔振梁3互相平行地设置,第一隔振梁1、第二隔振梁2和第三隔振梁3的下方均设置有多个减震弹簧,所述的第一隔振梁1的外侧面设置有三个第一侧连接板11,所述的第二隔振梁2的一端顶面上设置有前支承座21,第二隔振梁2的另一端顶面上设置有后支承座22;所述的第三隔振梁3的外侧面设置有三个第二侧连接板31,所述的第一隔振梁1、第二隔振梁2和第三隔振梁3的内部装有沙子。

所述的前支承座21和后支承座22之间沿着所述的第二隔振梁2的长度方向在第二隔振梁2的顶面上设置有三个中间支承座25。

所述的前支承座21的侧面设置有弹性阻尼连接杆24。

所述的第一隔振梁1和第三隔振梁3的顶面上还设置有注入孔12,第二隔振梁2的侧面设置有注入槽23。

所述的第三隔振梁3的端部的外侧设置有三角铁支撑肋32。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椭圆筛二次隔振改造装置安装时,将第一隔振梁1、第二隔振梁2和第三隔振梁3分别固定在地面上,第一隔振梁1、第二隔振梁2和第三隔振梁3的下方分别安装多个减震弹簧,从注入孔12和注入槽23分别向第一隔振梁1、第二隔振梁2和第三隔振梁3的内部注入沙子,注入的沙子的质量根据椭圆筛的振幅、振频、产量等运行轨迹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不影响筛机的运行轨迹为最终目的。沙子能够起到调节质量和阻尼的作用,通过风机能够将沙子吹入第一隔振梁1、第二隔振梁2和第三隔振梁3,通过工业吸尘器能够将沙子吸出来,从而调节沙子的质量。

将椭圆筛安装固定在前支承座21和后支承座22上,椭圆筛的底部通过螺栓与三个中间支承座25分别固定连接,第一侧连接板11和第二侧连接板31分别固定连接到椭圆筛的侧面,三角铁支撑肋32起到支撑椭圆筛的重量以及加强第三隔振梁3的机械强度的作用。

由于第一隔振梁1、第二隔振梁2和第三隔振梁3相对独立地作用,互相之间没有共振干扰,沙子又能调节质量和阻尼,从而实现了不影响筛机的运行轨迹(振幅、振频、产量),使得筛机对混凝土框架、楼面的冲击动负荷降低90%,解除了事故隐患,不需受限于双层三轴椭圆振动筛的安装空间,彻底解决了筛机运行冲击引起楼板、车间框架共振的问题。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