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车棚。
背景技术:
传统光伏车棚多见于钢结构焊接而成,而铝合金材质车棚,往往连接点裸露部件较多,影响外观,强度较为薄弱。这是本申请需要着重改善的地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外观简洁美观、连接牢固的光伏车棚。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车棚该光伏车棚的多个基座与预埋于地表混凝土中的地脚螺栓固定连接,基座的外围轮廓封装在多根立柱的底部内腔中,两根立柱在纵向方向上内隐式连接纵梁组件,两纵梁组件之间连接多根平行设置的导轨组件,构成了光伏车棚的整体框架。
所述纵梁组件包括纵梁和纵梁支撑件,纵梁支撑件为U型结构,U型底面与纵梁的T型槽在纵梁的两端固定连接形成纵梁组件,纵梁支撑件插入立柱顶部的内腔中封闭安装。
所述纵梁为中空的长型管件,上、下面各设有T型槽,底部两侧还设有延伸出的支撑面。
所述导轨组件包括导轨和导轨支撑件,导轨支撑件从端部卡进导轨的内腔固定连接。
所述导轨端部的底面放置于纵梁底部的支撑面上固定连接。
所述导轨上固定安装多个折板瓦支撑件。
所述导轨组件上放置折板瓦,折板瓦上设有端部夹具和中间夹具,在端部夹具和中间夹具上放置光伏面板。
光伏车棚设有排水系统组件和落水系统组件,折板瓦的四角设有装饰包边。
本实用新型光伏车棚优越功效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连接采用内隐式连接方式进行组装,外观简洁美观;
2)本实用新型采用框体式连接方式进行组装,提升了整改结构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光伏车棚的整体框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纵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A部放大图;
图6为图2中B部放大图;
图7为图2中C部放大图;
图8为图2中D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排水系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基座; 2—立柱;
3—纵梁;
301—T型槽; 302-支撑面;
4—纵梁支撑件; 5—导轨195;
6—导轨支撑件; 7—折板瓦;
8—折板瓦支撑件; 9—端部夹具组件;
10—中间夹具组件; 11—光伏面板;
12—排水系统组件;
121—导水槽; 122—水槽吊钩;
13—落水系统组件;
131—管接头; 132—水管;
133—管夹;
14—装饰包边; 15—紧固件A;
16—地脚螺栓; 17—紧固件C;
18—紧固件D; 19—紧固件E;
Z1—导轨组件; Z2—纵梁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框架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车棚该光伏车棚的多个基座1与预埋于地表混凝土中的地脚螺栓16固定连接,基座1的外围轮廓封装在多根立柱2的底部内腔中,两根立柱2在纵向方向上内隐式连接纵梁组件,两纵梁组件之间连接多根平行设置的导轨组件,构成了光伏车棚的整体框架。
如图3所示,所述纵梁组件包括纵梁3和纵梁支撑件4,纵梁支撑件4为U型结构,U型底面与纵梁3的T型槽301在纵梁3的两端固定连接形成纵梁组件,纵梁支撑件4插入立柱2顶部的内腔中,用紧固件A15封闭安装。
如图3和图8所示,所述纵梁3为中空的长型管件,上、下面各设有T型槽301,底部两侧还设有延伸出的支撑面302。纵梁支撑件4底面开有四个安装孔,预先将紧固件D18固定在纵梁支撑件4上,将纵梁支撑件4的U型底面和纵梁3接触,放置在规定的位置,旋转纵梁支撑件4上的紧固件D18并拧紧螺母。
如图4所示,所述导轨组件包括导轨5和导轨支撑件6,导轨支撑件6从端部卡进导轨5的内腔,用紧固件C17对穿封闭安装。
如图8所示,所述导轨5端部的底面放置于纵梁底部的支撑面302上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导轨5上通过紧固件D18固定安装多个折板瓦支撑件8。
如图1所示,所述导轨组件上放置折板瓦2,折板瓦2上设有端部夹具9和中间夹具10,在端部夹具9和中间夹具10上放置光伏面板11。
所述光伏车棚设有排水系统组件12和落水系统组件13,折板瓦7的四角设有装饰包边14,外观简洁美观。如图9所示,折板瓦7上依次固定水槽吊钩122,水槽吊钩122上固定有导水槽121,导水槽121与管接头131相连接,并使用管夹133将水管132固定在立柱2上;多个水管132相连延伸至地面。
所述基座1、立柱2、纵梁3、纵梁支撑件4、导轨5、导轨支撑件6均采用铝合金AL6005-T5 材质挤出成型。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首先在混凝土中预埋好地脚螺栓16,将基座1穿过裸露在地表上的地脚螺栓16,然后拧紧螺母固定;基座两侧面分别设有4个螺纹孔,底面设有4个腰型孔。立柱2从上向下套在基座1上,分别对准基座1和立柱2上的安装孔,立柱两面分别开有四个安装孔,两面分别使用四个紧固件A15安装固定。如图6所示,将纵梁3两端的纵梁支撑件4分别对应前、后立柱2的内腔,从上往下放入,分别对准纵梁支撑件4和立柱2上的安装孔,使用紧固件A15拧紧固定。如图7所示,将预安装好的导轨组件两端分别对应纵梁3上的安装孔,采用四个紧固件C17对穿进行固定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