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手工粗齿纹面陶土板的板面制造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0371阅读:623来源:国知局
仿手工粗齿纹面陶土板的板面制造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土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仿手工粗齿纹面陶土板的板面制造系统。



背景技术:

陶土板通常采用天然陶土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添加剂等其他成分,通过高压挤出成型、低温干燥及高温烧制而成。由于陶土板具有绿色环保、无辐射、色泽温和、不会带来光污染、强度大、自重轻等特点,陶土板越来越受到建筑业的青睐,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装饰领域。现有的粗齿纹面陶土板规格种类多,但其面状单一,很多复杂面状效果均需手工完成,制造成本较高,无法实现大规格大批量的制造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仿手工粗齿纹面陶土板的板面制造系统,能够提高仿手工粗齿纹面陶土板的产品质量,自动处理面状结构,提高仿手工粗齿纹面陶土板的生产效率和成品率,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仿手工粗齿纹面陶土板的板面制造系统,包括陶板挤出模具,还包括输送平台,所述输送平台用于输送从陶板挤出模具的出泥口挤出的坯体,所述陶板挤出模具的出泥口的上方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连接有齿板,所述齿板靠近出泥口的一端设置有刮齿。

该系统还包括滚棒,所述滚棒位于所述输送平台的上方,所述输送平台用于将从陶板挤出模具的出泥口挤出的坯体向所述滚棒处移动,使所述坯体上表面经滚棒滚压后继续移动所述坯体至输出。

所述滚棒上最低点的位置比所述坯体上表面位置低2~4mm。

所述滚棒的外径为30~60mm。

所述刮齿的齿宽为2.5~5mm,全齿高为5~10mm,齿厚和齿槽宽的尺寸相等, 齿厚和齿槽宽均为3~7mm。

所述压板沿所述坯体挤出方向至少连接有两个齿板。

所述滚棒为空心钢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能够提高仿手工粗齿纹面陶土板的产品质量,自动处理面状结构,无需人工处理面状效果,提高了仿手工粗齿纹面陶土板的生产效率和成品率,有效降低制造成本,便于批量生产,可实现大尺寸多规格的陶土板的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陶板挤出模具与齿板、压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4是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陶板挤出模具,11、出泥口,2、压板,3、齿板,31、刮齿,4、滚棒,5、坯体,6、输送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图3所示,一种仿手工粗齿纹面陶土板的板面制造系统,包括陶板挤出模具1,陶板挤出模具1上设置有出泥口11,出泥口11的上方连接有压板2,压板2连接有齿板3,齿板3靠近出泥口11的一端设置有刮齿31;

仿手工粗齿纹面陶土板的板面制造系统还包括输送平台6和滚棒4,滚棒4位于输送平台6的上方,输送平台6用于将从陶板挤出模具1的出泥口11挤出的坯体5向滚棒4处移动,使坯体5的上表面经滚棒4滚压后继续移动,直至坯体5输出至目标位置。

滚棒4上最低点的位置比坯体5上表面位置低2~4mm,以使滚棒4能够对刮齿31犁翻过的坯体5的上表面进行更好的滚压,保证坯体5的面状效果。

进一步地,滚棒4外径为30~60mm,以对坯体5起到更好的滚压效果。

进一步地,滚棒4采用外径为30~60mm,壁厚为1~2mm的不锈钢空心管,以减轻滚棒4的重量,利于滚压。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刮齿31的齿宽为2.5~5mm,全齿高b为5~10mm,齿厚c和齿槽宽a相等, 齿厚c和齿槽宽a均为3~7mm,刮齿31采用上述尺寸能够更好地保证仿手工粗齿纹面陶土板的表面齿纹效果,满足设计需求。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压板2沿坯体5的挤出方向连接有两个齿板3,以利用刮齿31对坯体5的上表面进行两次犁刮,更好地保证坯体5的表面齿纹效果,可以理解地,压板2沿坯体5的挤出方向也可连接有多个齿板3,以进一步保证坯体5的表面齿纹效果,多个齿板3在压板2上的布置高度可以保持相同,以保证坯体5的表面齿纹效果,多个齿板3在压板2上的布置高度也可以沿坯体5的挤出方向逐渐降低,以逐渐加深坯体5的表面齿纹深度。

使用时,将陶土板原料经陶板挤出模具1挤出成型,从出泥口11挤出得到坯体5,坯体5在从出泥口11处挤出时经刮齿31犁刮,使坯体5的上表面如耕田犁地一样呈破裂翻起状,之后输送平台6将犁刮过的坯体5输送至滚棒4处,滚棒4对坯体5进行轻微滚压,将犁刮过的坯体5的上表面略微撵平,然后输送平台6将滚压过的坯体5继续移动,直至坯体5输出至目标位置。

本实施例中利用滚棒4对犁刮过的坯体5进行轻微滚压,能够防止犁刮过的坯体5表面过度松散,坯体5表面过度松散会导致干燥、烧成过程中表面易掉落,也会使得坯体5的面状在再加工、运输、安装过程中易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不利于面状效果的保持。因此,本实施例采用轻质滚棒4轻压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保证陶土板的面状效果。

本实施例的陶土板原料配方按照重量份数比包括以下组分:黏土和太湖淤泥共计50~80份,长石5~25份,废陶砖粒子(粒径为12~50目)10~25份,色料0~3.5份,羟甲基纤维素(CMC)3~8份,碳酸钡0.1份。该配方优化了现有陶板配方,增加了废陶砖粒子的加入量,废陶砖粒子的粒度加粗,又加入适量CMC,改善了配方塑性;

上述陶土板原料配方中黏土和太湖淤泥共计50~80份,也可以替换为黏土50~80份,或者替换为太湖淤泥50~80份。

本实施例的粗齿纹面陶土板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并混合,按照配方对陶土板原料进行配比称重;

2、将混合好的原料加水搅拌均匀,加水比例占所述原料的14~17%,将搅拌均匀后的原料放入真空挤出机中挤出成型,得到坯体5;

其中挤出成型装置采用真空度为-0.09~-0.1个大气压,成型压力为2.5~3.2MPa的真空挤出成型机;

3、坯体5经出泥口11处的刮齿31犁刮,使坯体5的表面如耕田犁地一样呈破裂翻起状,再将坯体5经输送平台6输送至滚棒4处,利用滚棒4对坯体5的表面轻微滚压,将犁刮后的坯体5的表面略微撵平,制作出所需面状效果;

4、将经滚棒4滚压过的坯体5放入干燥窑,进行干燥,得到干坯;其中干燥窑采用10~200℃的辊道干燥窖;

5、将干坯放入烧成窑烧成,冷却后得到所述陶土板;其中烧成窑采用1000~1600℃的辊道烧成窖。

经过上述配方、真空高压成型、滚压、干燥、烧成步骤可得到本实用新型的仿手工粗齿纹面陶土板,上述粗齿纹面陶土板的加工工艺优化了现有陶土板生产工艺,能够更好地改善坯体性能,保证面状效果。

本实施例能够有效提高仿手工粗齿纹面陶土板的产品质量,自动处理面状结构,提高了仿手工粗齿纹面陶土板的生产效率和成品率,有效降低制造成本,便于批量生产,可实现大尺寸多规格的陶土板的生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