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及承重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0058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及承重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及承重墙。



背景技术:

加气混凝土因质量轻、导热系数低、防火性能好以及采用采用非烧结工艺生产等多项优点,已经成为建筑工业化过程中的基础墙体材料,更重要的是,在国家大力倡导和推行绿色建材的政策鼓励下,加气混凝土材料表现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加气混凝土砌块是由加气混凝土材料制成的用于建筑施工的基本单元,其特定的微观结构和矿物学特性赋予了加气混凝土轻质、保温、隔热和防火等多项优良的工程应用性能,美中不足的是,这些优良的性能多半归功于其内部较高的孔隙率,而较高的孔隙率带给了加气混凝土砌块较大的吸水率和容易收缩开裂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其在保持轻质、保温、隔热和防火等性能的同时还具有低吸水率和低收缩值。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重墙,其既具有轻质、保温、隔热和防火的基本性能,又具有防水、防潮和不易开裂的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其包括加气混凝土砌块本体和防水层,加气混凝土砌块本体为多面体,防水层设置于加气混凝土砌块本体的至少一面,防水层沿加气混凝土砌块本体表面向外依次包括过渡连接层、第一结构层、防水混凝土层、第二结构层和防水涂料层。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防水混凝土层的内部孔隙率是加气混凝土砌块内部孔隙率的0.2-0.4倍。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加气混凝土砌块本体为长方体。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防水层设置于加气混凝土砌块本体相对的两个面。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防水层的厚度为25-28mm。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防水层的厚度为26.4-26.6mm。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防水涂料层是由丙烯酸防水涂料刷涂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防水层表面设置有防滑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防滑结构包括多个矩形凸起。

一种承重墙,其包括多个上述的加气混凝土砌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加气混凝土砌块本体的表面依次设置过渡连接层、第一结构层、防水混凝土层、第二结构层和防水涂料层,使得加气混凝土砌块在不丧失高强度、轻质、保温、隔热和防火等性能的同时,还具备了很强的防水性能,故包含有上述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承重墙整体上具备优良的综合性能,有利于其在建筑材料领域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承重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承重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承重墙;20-承重墙;100-加气混凝土砌块;200-加气混凝土砌块;120-加气混凝土砌块本体;140-防水层;141-过渡连接层;143-第一结构层;145-防水混凝土层;147-第二结构层;149-防水涂料层;240-防水层;242-防滑结构;249-防水涂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100,其包括加气混凝土砌块本体120和防水层140,加气混凝土砌块本体120为多面体,本实施例优选地为长方体,防水层140设置于加气混凝土砌块本体120的至少一面。

需要说明的是,防水层140的设置主要是用于防止在加气混凝土砌块100使用过程过度吸水受潮造成收缩值增加,从而影响加气混凝土砌块100之间的结构稳定性。另外,防水层140在加气混凝土砌块本体120上设置有几个面主要取决于其在使用过程中对外的表面有几个,如所用加气混凝土砌块100多用于砌12墙,那么加气混凝土砌块本体120表面至少应该有两个相对的表面设置有防水层140;如果所用加气混凝土砌块100多用于砌24墙,那么加气混凝土砌块本体120表面可以至少在其一个表面上设置防水层140,本实施例提供的加气混凝土砌块100具有两个面设置有防水层140,故主要针对砌12墙。需要解释的是,上述指的12墙和24墙,是在工程上常用的墙的规格,具体的是12墙指以全顺的组砌方式砌筑,以砖宽115mm为墙厚,砖长240mm为沿墙的走向摆放砌筑的墙;24墙是以纵横搭接的组砌方式所砌的墙体厚度为240mm的一种墙。

进一步地,防水层140沿加气混凝土砌块本体120表面向外依次包括过渡连接层141、第一结构层143、防水混凝土层145、第二结构层147和防水涂料层149。其中,与加气混凝土砌块本体120直接相连接的为过渡连接层141,其宏观组织结构与加气混凝土砌块本体120的组织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浇注时,里边添加了少量的减水剂,因此,浇注成型后,过渡连接层141处的宏观孔隙率要比加气混凝土砌块本体120的宏观孔隙率小,其吸水性也相应的低。

进一步地,第一结构层143和第二结构层147为高强混凝土结构,其具有抗压强度高、抗变形能力强、密度大、孔隙率低的优越性,其设置于防水层140中主要是为了给整个防水层140提供一定的强度支撑,从而使防水层140更结实,寿命更长。

进一步地,防水混凝土层145设置于第一结构层143和第二结构层147之间,其是起到防水作用的重要一层,其强度不及第一结构层143和第二结构层147,但是其因为在浇注成型过程中添加了足以使其吸水率和收缩值均很低的减水剂,所以其内部孔隙率只有加气混凝土砌块本体120内部孔隙率的0.2-0.4倍。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结构层143、防水混凝土层145和第二结构层147依次设置所形成的结构既能够保证防水层140中的结构强度,又使得其具有了很强的防水特性,故有利于提高加气混凝土砌块100的整体品质。

进一步地,防水层140最外一层为防水涂料层149。防水涂料层149是将丙烯酸防水涂料刷涂在第二结构层147的表面形成的。需要说明的是,防水涂料层149作为与外界最容易接触的一层,其是防水层140进行防水的第一阻隔层,因此其必须保持一定的厚度,来保证自己的防水特性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防水涂料层149的厚度为2.8-3.0mm。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防水涂料层149的厚度进行控制是出于对其防水性能和使用寿命进行考虑的,但是不是越厚越好,一方面是因为防水涂料层149的厚度太厚容易造成自身负重太大,从而造成防水涂料层149的脱落,另一方面,厚度太大势必会造成防水涂料层149内部内应力的增加,这会很容易的引起防水涂料层149产生皲裂现象,其强度不但大大降低,而且其防水的本质特性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水涂料层149厚度控制在2.8-3.0mm,其在保证防水性能的同时,也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不仅仅是需要控制防水涂料层149的厚度,整个防水层140的厚度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本实施例结合实际的生产经验确定出防水层140的厚度参数,即必须整体保持在25-28mm,优选地,应该保持在26.4-26.6mm。具体地,当防水层140的厚度控制在26.4-26.6mm时,其包含的各层厚度参数为:过渡连接层141保持在3mm,第一结构层143保持在7.2mm,防水混凝土层145保持在8.2mm,第二结构层147保持在5.2mm,防水涂料层149保持在2.8-3.0mm。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对防水层140所包含的各层厚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可以在保持一定强度的基础上,表现出良好的防水特性,并且具有很长的使用寿命,这特别有利于其品质的大幅度提升;另外,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每一层的厚度多少会存在误差,这个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其误差范围不能够使其整体的防水层140厚度超过25-28mm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的加气混凝土砌块100的工作原理:继续参照图1,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100时,加气混凝土砌块100具有防水层140的相对的两个面分别会在砌墙的过程中暴露在外界中,而外界中的水蒸汽或液体水首先会被与之接触的防水涂料层149进行隔绝,使得大部分的水分子被阻隔在防水涂料层149的表面,而即使有少量的水分子渗透进防水涂料层149穿过第二结构层147,也会被第二结构层147和第一结构层143之间的防水混凝土层145所阻隔,防水混凝土层145较小的吸水率会充分发挥作用将少量水进行阻隔,这样整体上防水层140的防水特性已经完全发挥,而所包含的过渡连接层141、第一结构层143和第二结构层147则主要是保证防水层140与加气混凝土砌块本体120的结合强度、防水层140自身的强度以及使用寿命。

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承重墙10,其包括多个上述的加气混凝土砌块100和用于将多个上述的加气混凝土砌块100进行连接的砂浆。需要说明的是,承重墙10是按照12墙的标准砌成的,其每个加气混凝土砌块100具有防水层140的两个面都是和外界接触的,没有防水层140的面均是通过砂浆进行硬化巩固连接。需要强调的是,承重墙10的设计大小和需要填充墙体材料的空间大小成正比,其可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调整。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200,其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加气混凝土砌块100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加气混凝土砌块200的防水层240表面设置有防滑结构242。

进一步地,在第一实施例中防水层140的设置确实会使得加气混凝土砌块100的防水性能得到提高,但是因为防水层140的最外层为经过涂刷而成的防水涂料层149,因此其吸水性和表面粗糙度对于在墙面进行挂灰时会造成一定的困难。而本实施例通过在防水层240的表面设置防滑结构242可以使得挂灰操作更加容易,更重要的是,通过设置防滑结构242可以使得墙面所挂的灰与防水涂料层249结合的更加牢固,有利于其所砌墙体整体工程质量的提升。

需要说明的是,防滑结构242为多个阵列布置的矩形凸起。需要强调的是,多个阵列布置的矩形凸起不但可以使得挂灰更加容易,而且由于是阵列布置,因此其挂好灰后的灰层整体的内应力分布会更加均匀,这无疑为提高灰层的结合质量提供了保障。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当中,并不仅限于本实施例所介绍的这一种防滑结构242,还可以是其它能够起到防滑效果的结构布置,如多个圆点的阵列布置和多个横竖条纹的阵列布置等。

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承重墙20,其包括多个上述的加气混凝土砌块200和用于将多个上述的加气混凝土砌块200进行连接的砂浆。需要说明的是,承重墙20是按照12墙的标准砌成的,其每个加气混凝土砌块200具有防水层240的两个面都是和外界接触的,没有防水层240的面均是通过砂浆进行硬化巩固连接。需要强调的是,承重墙20的设计大小和需要填充墙体材料的空间大小成正比,其可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调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加气混凝土砌块本体的表面依次设置过渡连接层、第一结构层、防水混凝土层、第二结构层和防水涂料层,使得加气混凝土砌块在不丧失高强度、轻质、保温、隔热和防火等性能的同时,还具备了很强的防水性能;另外,通过在加气混泥土砌块表面设置防滑结构,使得挂灰操作更加容易,也使得墙面所挂的灰与防水涂料层结合的更加牢固,有利于其所砌墙体整体工程质量的提升,故包含有上述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承重墙整体上具备优良的综合性能,有利于其在建筑材料领域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