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护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1098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护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护板。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特别是中高层建筑的施工,广泛采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作为建筑外围的防护。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通过附墙支座安装于墙体上,并可通过电动葫芦带动其沿导轨上下移动。

在脚手架的外侧,为保证安全、防止施工人员或其他物体掉落,通产设有防护装置。现有技术的防护装置大都结构笨重,存在固定不牢、安装不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防护装置固定不牢、安装不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护板。

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护板,包括边框、网孔板、安装槽、固定件、加强框,多条所述边框首尾相接构成一封闭的平面空间,所述网孔板设于所述边框内侧,铺满所述平面空间,所述安装槽设于所述边框外侧,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加强框铺设于所述网孔板,且两端分别连接至二条所述边框。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护板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护板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铺设于所述加强框与所述网孔板之间,并同时连接所述加强框和所述边框。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护板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螺栓、固定螺母、垫板,所述垫板和所述固定螺母分别设于所述安装槽两侧,所述固定螺栓依次贯穿所述垫板、所述安装槽和所述固定螺母。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护板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边框为横截面为“L”形的边框,所述加强框为横截面为“L”形的加强框。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护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所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护板设有所述安装槽和所述固定件,与脚手架的连接牢靠,安装时操作简便,施工效率高。

二、所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护板设有所述加强框和所述加强板,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和抗冲击性能,有效保护人员及各类物资的安全。

三、所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护板的各框架均采用“L”形型材,既具备更好的结构强度,又降低自重,生产、安装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护板1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

所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护板1包括四条边框11,网孔板12、八条安装槽13、四个固定件14、加强框15、二个加强板16。

所述边框11包括二条长边框和二条短边框,四者构成一矩形,所述网孔板12铺设于所述矩形内。

四条所述安装槽13依次设于一所述长边框外侧,另四条所述安装槽13对称设于另一所述长边框外侧。四个所述固定件14相间设于所述安装槽13,保证相邻的二个所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护板1拼接时,所述固定件14相互错开。

所述固定件14包括固定螺栓141、固定螺母142、垫板143。所述垫板143和所述固定螺母142分别设于所述安装槽13两侧,所述固定螺栓141依次贯穿所述垫板143、所述安装槽13和所述固定螺母142。

所述加强框15设于所述矩形的对角线,两端分别连接至二条所述长边框。二个所述加强板16分别设于所述加强框15两端连接处,同时连接相邻的所述长边框、所述短边框、所述加强框15。

特别的,所述边框11为横截面为“L”形的边框,所述加强框15为横截面为“L”形的加强框。

请参阅图3,是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护板1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时,多个所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护板1依次铺设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外侧。由于所述固定件14相互错开,每一所述垫板143均同时与两侧的所述边框11抵接,并通过紧固所述固定螺母142将两侧的所述边框1紧密固定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外侧。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护板1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所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护板1设有所述安装槽13和所述固定件14,与脚手架的连接牢靠,安装时操作简便,施工效率高。

二、所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护板1设有所述加强框15和所述加强板16,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和抗冲击性能,有效保护人员及各类物资的安全。

三、所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护板1的各框架均采用“L”形型材,既具备更好的结构强度,又降低自重,生产、安装更为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