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空心砼用非抽芯永久分体芯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28855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现浇空心砼用非抽芯永久分体芯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现浇空心砼用非抽芯永久分体芯模。



背景技术:

在建筑现浇空心混凝土领域,永久芯模作为现浇空心混凝土的填充体,应用十分广泛,其按截面划分:圆形、椭圆形、方形、圆方形等;按材质划分为:纸质、金属、有机玻璃钢、纤维混凝土(GRC)等。现在国内市场普遍采用的是纤维混凝土(GRC)模盒,普遍存在着—易碎,现浇混凝土时,达不到设计空心率,而且体积大,施工困难,制造和运输成本高,没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施工成本。故此,设计一种能够组合使用且便于运输的现浇空心砼用非抽芯永久分体芯模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弥补和改善了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能够组合使用、提高运载量、搬运方便、便于施工及降低制造和运输成本的分体芯模。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现浇空心砼用非抽芯永久分体芯模,包括上模壳和下膜壳,上模壳和下膜壳的高度比为4:6,上模壳的外形为四棱锥形,上模壳的顶部和下膜壳的底部分别设有纵向凹形垫条和横向凹形垫条,纵向凹形垫条和横向凹形垫条上设有均布的凹槽;上模壳和下膜壳的四个棱角通过圆弧过渡。

所述上模壳的四个面的稍度能够保证至少十分之九的上模壳放入下膜壳的空腔内。

所述的上模壳的下口与下膜壳的下口尺寸一致。

所述的横向凹形垫条的凹槽高于纵向凹形垫条的凹槽。

所述的上模壳和下膜壳采用能够循环利用的高分子塑料材质制成。

所述上模壳及其顶部的横向凹形垫条和纵向凹形垫条为一体结构,下膜壳及其底部的横向凹形垫条和纵向凹形垫条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组合使用,提高运载量,搬运方便,便于施工,降低制造和运输成本,易于大规模地推广和使用。为了克服易碎、个大体重、施工困难、制造运输成本高的不足,提高现浇空心混凝土的空心率,最大限度的降低建筑成本。本分体芯模采用高分子塑材,符合国家使用节能环保、循环低能材料的要求。采用机械压制,工厂化施工,做到了体轻不碎。模壳上下体4:6设计,使模壳能够套叠在一起,便于搬运及长距离运输,长距离运输量增价减。同时一套模具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以组合成3种不同规格的芯模,增加了产品规格品种,大大降低了生产投入,根据施工要求的规格,灵活配货,真正做到了降低成本,方便快捷,施工效率明显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上模壳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4是图2的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下膜壳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左视图。

图7是图5的仰视图。

图8是图5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各图,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的高度要求选择两个上模壳1或两个下膜壳2或一个上模壳1和一个下膜壳2的组合;将两个分体的膜壳对扣后通过气排钉或其它连接方式组合成一个封闭的模盒;将钢筋分别放置于纵向凹形垫条3和横向凹形垫条4的凹槽5内,并进行绑扎,垫条增加了整体模盒的强度,凹槽5便于固定及绑扎钢筋,使钢筋的受力均衡;上模壳1能够插放在下膜壳2内,极大地缩小了体积,使得在生产、运输及施工过程中,搬运方便,提高运载量,节约施工成本;整个模盒倒角无棱,使得空心砼受力更合理。本实用新型是现浇空心砼的一项突破,降低了建筑构筑物成本,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难度,极大地推进了现浇空心砼技术的推广与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