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双坡建筑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8813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预制双坡建筑体系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双坡建筑体系,属于建筑物结构构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预制建筑构建中常用的梁有两种,一种为如图1所示的矩形梁板,另一种是如图2所示的工字形梁板。然而两种梁均存在很明显的缺陷,具体归纳如下:

(1)矩形梁板又称为回字型梁板,在与之屋面板固定连接中,这种梁板的与板面的接触面小,不易固定;同时还存在用钢量大、成本高等缺陷;

(2)工字形梁板一定程度扩大了接触面,但其与屋面板的连接契合度差,安装精密度低,梁板与屋面板、墙面板之间缺少有效的拉结锚固,结构安全性差;

(3)上述两种梁板还同时都具有室内梁板外露,影响美观度等缺陷,需二次装修处理,费用较高,尤其是工字形梁板;梁板自重大,施工安装繁琐,连接稳定不易。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预制建筑加工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契合度高、提升屋面与墙体结构的整体抗震性、结构安全性的预制双坡建筑体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预制双坡建筑体系,包括屋面板、墙板以及由腹板、梁板、翼板和若干组封板构成的坡梁,所述的屋面板搭建于墙板上方,墙板与屋面板之间即为坡梁,且坡梁的腹板竖直安装,梁板位于两侧屋面板之间并构成屋面板的屋脊梁,翼板呈斜面状结构,并位于屋面板下方,封板位于屋面板两端,并卡装在对应的墙板外侧。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的翼板包括翼板一和翼板二,翼板一与翼板二形成上大下小的坡面型结构。翼板呈斜面结构,增大了坡梁与屋面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安装结构更加稳定,而两个翼板即翼板一和翼板二不仅起到支撑和定型屋面板的作用,还实现了梁的不暴露,减少了后续的装修工作。

所述的封板由一对卡板一和卡板二构成,卡板一和卡板二对对应的墙板进行卡箍,在进行限位的同时,其结构较为固定,也实现了抗震的效果。

所述的腹板上设置有控孔,控孔通过打孔形成,不仅实现了减重和省料的效果,还为灌浆提供了容纳空间,在安装完毕后的填充水泥、浆料等时,可实现无空漏加工,并将屋面板、坡梁以及墙板形成一体化的结构,无需二次维护。而控孔的设置也起到自动定位的作用,方便销钉、穿透螺栓的固定。

所述的封板设置不少于两组,其中有两组分别位于坡梁两端。更优选的,所述的坡梁中部设置有若干个封板,用于对中间有梁时,对对应的梁进行固定,从而提高安装的稳定性。

所述的梁板宽度为腹板高度的1/2-1/4。梁板作为上端固定部件,其宽度不宜过大,否则会有太多面积暴露在外,也不宜太小,否则容易引起漏水和密封不严实的缺陷。

所述的墙板由若干个墙板单元拼接而成,根据不同的安装环境,进行不同规格墙板结构的组合。

所述的屋面板由若干个墙面单元拼接而成,根据不同的安装环境,进行不同规格屋面板的组合。

本申请建筑系统主要是由屋面板、墙板和坡梁构成,其中的坡梁主要包括作为上翼缘板的梁板、位于中间的腹板、作为下翼缘板的折型翼板以及下部用以连接墙板的封板组合而成,通过穿透螺栓将坡梁与预制板(屋面板、墙板)连接固定,提升了屋面和墙体结构的整体抗震性;其中,腹板采用冲孔形式以减少钢梁自重和钢材用量,节约成本。在屋脊的位置即梁板连接的位置内填防水砂浆,施工方便,防水性能好。

其中,钢粱高度由结构计算确定,梁板宽度约为腹板高度的1/2~1/4,封板中间穿孔到预制板最近距离不小于1倍板厚,翼板斜面角度根据屋面坡度确定。

本申请建筑体系可用于被连接的材料包括轻质混凝土条板(轻质墙板)、各类木板、塑料板、水泥板、硅酸钙板等。

本申请实现的技术效果和有益效果如下:

1、钢梁与屋面板、墙面板安装连接问题,通过采用合理的截面形式,既可满足结构抗震要求,又减少了钢材用量,提高了坡梁与预制板的连接契合度;坡梁和板材通过穿透螺栓相连,提升了屋面和墙体结构的整体抗震性,结构安全性更好,在满足结构计算的前提下,使钢梁与屋面板、墙面板安装连接更合理简便, 提升屋面和墙体结构的整体抗震性。

2、有利于屋面防水的施工,提高屋面整体防水性能。

3、解决了室内钢梁外露的问题,提高使用美观度,节约二次装修成本;

4、钢梁自重减轻,有效节省结构成本,装修成本,使室内空间更美观,提高房宜居性,且便于安装操作和安装,提高施工速度,安全可靠,易于生产制作,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矩形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常规工字形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立体拆分图;

图4为本申请的侧面图;

图5为本申请中坡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中坡梁的侧面图;

图7为本申请中腹板的加工变化图。

图中标号:1.腹板;11. 控孔;2. 梁板;3. 翼板;31. 翼板一;32. 翼板二;4. 封板;41. 卡板一;42. 卡板二;4a. 封板一;4b. 封板二;4c. 封板三;5. 屋面板;6. 墙板;7. 销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预制双坡建筑体系,结合图3和图4,包括屋面板5、墙板6以及由腹板1、梁板2、翼板3和若干组封板4构成的坡梁,屋面板5搭建于墙板6上方,墙板6与屋面板5之间即为坡梁,且结合图5、6和图7,坡梁的腹板1竖直安装,梁板2位于两侧屋面板5之间并构成屋面板5的屋脊梁,翼板3呈斜面状结构,并位于屋面板5下方,封板4设置有两组,分别位于屋面板5两端,并卡装在对应的墙板6外侧。

本申请建筑系统主要是由屋面板5、墙板6和坡梁构成,其中的坡梁主要包括作为上翼缘板的梁板2、位于中间的腹板1、作为下翼缘板的折型翼板3以及下部用以连接墙板的封板4组合而成,通过穿透螺栓/销钉7将坡梁与预制板(屋面板、墙板)连接固定,提升了屋面和墙体结构的整体抗震性;在屋脊的位置即梁板2连接的位置内填防水砂浆,施工方便,防水性能好。

其中,钢粱高度由结构计算确定,梁板2宽度约为腹板1高度的1/2~1/4,翼板3斜面角度根据屋面坡度确定。

本申请建筑体系可用于被连接的材料包括轻质混凝土条板(轻质墙板)、各类木板、塑料板、水泥板、硅酸钙板等。

本申请实现的技术效果和有益效果如下:

1、钢梁与屋面板、墙面板安装连接问题,通过采用合理的截面形式,既可满足结构抗震要求,又减少了钢材用量,提高了坡梁与预制板的连接契合度;坡梁和板材通过穿透螺栓相连,提升了屋面和墙体结构的整体抗震性,结构安全性更好,在满足结构计算的前提下,使钢梁与屋面板、墙面板安装连接更合理简便, 提升屋面和墙体结构的整体抗震性。

2、有利于屋面防水的施工,提高屋面整体防水性能。

3、解决了室内钢梁外露的问题,提高使用美观度,节约二次装修成本。

4、钢梁自重减轻,有效节省结构成本,装修成本,使室内空间更美观,提高房宜居性,且便于安装操作和安装,提高施工速度,安全可靠,易于生产制作,实用性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6,翼板3包括翼板一31和翼板二32,翼板一31与翼板二32形成上大下小的坡面型结构。翼板3呈斜面结构,增大了坡梁与屋面板5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安装结构更加稳定,而两个翼板即翼板一31和翼板二32不仅起到支撑和定型屋面板的作用,还实现了梁的不暴露,密封和防水效果良好,并减少了后续的装修工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5,封板4由一对卡板一41和卡板二42构成,卡板一41和卡板二42对对应的墙板6进行卡箍,在进行限位的同时,其结构较为固定,也实现了抗震的效果。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5和图7,腹板1上设置有控孔11,控孔11通过打孔形成,不仅实现了减重和省料的效果,还为灌浆提供了容纳空间,在安装完毕后的填充水泥、浆料等时,可实现无空漏加工,并将屋面板5、坡梁以及墙板6形成一体化的结构,无需二次维护。而控孔11的设置也起到自动定位的作用,方便销钉、穿透螺栓的固定。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5,封板4设置有两组,即封板一4a和封板二4b,封板一4a和封板二4b分别位于坡梁的前后两端。当中间有梁的建筑体系,在坡梁中部还可以设置封板三4c,对对应的梁进行固定,从而提高安装的稳定性。

梁板2宽度为腹板1高度的1/2-1/4。梁板2作为上端固定部件,其宽度不宜过大,否则会有太多面积暴露在外,也不宜太小,否则容易引起漏水和密封不严实的缺陷。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墙板6由若干个墙板单元61拼接而成,根据不同的安装环境,进行不同规格墙板结构的组合。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屋面板5由若干个墙面单元51拼接而成,根据不同的安装环境,进行不同规格屋面板的组合。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屋面板5由若干个墙面单元51拼接而成,根据不同的安装环境,进行不同规格屋面板的组合;墙板6由若干个墙板单元61拼接而成,根据不同的安装环境,进行不同规格墙板结构的组合。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屋面板5由若干个墙面单元51拼接而成,根据不同的安装环境,进行不同规格屋面板的组合;墙板6由若干个墙板单元61拼接而成,根据不同的安装环境,进行不同规格墙板结构的组合。封板4设置有两组,即封板一4a和封板二4b,封板一4a和封板二4b分别位于坡梁的前后两端。当中间有梁的建筑体系,在坡梁中部还可以设置封板三4c,对对应的梁进行固定,从而提高安装的稳定性。

梁板2宽度为腹板1高度的1/2-1/4。梁板2作为上端固定部件,其宽度不宜过大,否则会有太多面积暴露在外,也不宜太小,否则容易引起漏水和密封不严实的缺陷。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翼板3包括翼板一31和翼板二32,翼板一31与翼板二32形成上大下小的坡面型结构。翼板3呈斜面结构,增大了坡梁与屋面板5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安装结构更加稳定,而两个翼板即翼板一31和翼板二32不仅起到支撑和定型屋面板的作用,还实现了梁的不暴露,密封和防水效果良好,并减少了后续的装修工作。封板4由一对卡板一41和卡板二42构成,卡板一41和卡板二42对对应的墙板6进行卡箍,在进行限位的同时,其结构较为固定,也实现了抗震的效果。封板4设置有两组,即封板一4a和封板二4b,封板一4a和封板二4b分别位于坡梁的前后两端。当中间有梁的建筑体系,在坡梁中部还可以设置封板三4c,对对应的梁进行固定,从而提高安装的稳定性。屋面板5由若干个墙面单元51拼接而成,根据不同的安装环境,进行不同规格屋面板的组合;墙板6由若干个墙板单元61拼接而成,根据不同的安装环境,进行不同规格墙板结构的组合。

其中,梁板2宽度为腹板1高度的1/2-1/4。梁板2作为上端固定部件,其宽度不宜过大,否则会有太多面积暴露在外,也不宜太小,否则容易引起漏水和密封不严实的缺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