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楼盖芯模的固定结构及空心楼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2296阅读:646来源:国知局
空心楼盖芯模的固定结构及空心楼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心楼盖芯模的固定结构及空心楼盖。



背景技术:

空心楼盖是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盖;也叫现浇无梁空心楼盖,安装芯模产品后现浇而成的空心无明梁楼盖。空心楼盖,包括钢筋、混凝土、芯模,芯模埋置在钢筋混凝土中,其特征在于芯模为填充式轻质材料。在施工过程中,芯模的抗浮和抗漂移技术是空心楼盖施工的重点和难点,现场施工时会出现芯模的跑位现象,造成浇筑的混凝土对芯模的保护层厚度不足。

其中,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动棒和混凝土的冲击,是芯模垫块发生位移的主要原因,经过分析,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动棒和混凝土的冲击会导致芯模垫块在混凝土的冲击下倾倒,是导致芯模位移的最主要原因。对芯模进行定位以方便浇筑混凝土,在浇筑混凝土时避免芯模垫块在混凝土的冲击下倾倒,是空心楼盖施工过程中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对空心楼盖施工中进行芯模定位的固定结构,避免混凝土浇筑振捣时造成芯模垫块的倾倒,提高了施工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心楼盖芯模的固定结构,包括模板和模板上方的隔梁骨架,所述隔梁骨架的底部连接有与模板平行的底筋,包括芯模,所述芯模位于所述模板的上方,所述底筋与模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模板与所述芯模的底面之间连接有若干芯模垫块,所述底筋与所述芯模垫块的侧壁贴合;

所述隔梁骨架围成限位空间,所述芯模位于所述限位空间内,所述隔梁骨架上固定连接有压筋,所述压筋与所述芯模的顶部抵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筋包括若干相互垂直布置的横向底筋和纵向底筋,所述横向底筋和纵向底筋交叉围成网状结构;

所述芯模垫块位于所述芯模的底面的各个顶角附近,所述芯模垫块上靠近所述芯模的底面的横向中线和纵向中线的方向的侧壁为定位面,所述底筋与所述定位面贴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芯模为长方体形,所述芯模垫块的数量为4块。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芯模垫块上设有台肩,所述底筋与所述台肩的顶面贴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筋包括若干相互垂直布置的横向底筋和纵向底筋,所述横向底筋和纵向底筋交叉围成网状结构;

所述芯模垫块的底面设有凹槽,所述芯模垫块位于所述芯模的底面的各个顶角附近,所述底筋套接于所述凹槽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凹槽呈直线型,所述横向底筋套接于所述凹槽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凹槽呈直线型,所述纵向底筋套接于所述凹槽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凹槽包括横向凹槽和纵向凹槽,所述芯模垫块设于所述横向底筋和纵向底筋的交点处,所述横向底筋和所述纵向底筋分别套接于所述横向凹槽和纵向凹槽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芯模垫块呈圆台形。

本使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心楼盖,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空心楼盖芯模的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心楼盖芯模的固定结构及空心楼盖,隔梁骨架围成的对芯模的限位空间内用于固定芯模,芯模垫块与底筋相互抵接连接,提高了芯模垫块放置的稳定性,能够避免芯模垫块因冲击而倾倒,同时隔梁骨架顶部连接有与芯模上表面抵接的压筋,得以从芯模上部对芯模进行限位,上、下两侧的固定结构配合以固定芯模。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提高了对芯模固定的稳定性,且在实际浇筑混凝土时,避免了芯模垫块的倾倒,提高了空心楼盖的施工质量。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心楼盖,该空心楼盖具有上述的芯模固定结构,稳定性优良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空心楼盖芯模的固定结构及空心楼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空心楼盖芯模的固定结构及空心楼盖的正视于芯模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处的芯模垫块与底筋贴合连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带台肩的芯模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带凹槽的芯模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带横向凹槽和纵向凹槽的芯模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模板;10、隔梁骨架;20、底筋;21、横向底筋;22、纵向底筋;30、芯模;40、芯模垫块;41、定位面;42、台肩;43、凹槽;431、横向凹槽;432、纵向凹槽;50、限位空间;60、压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空心楼盖芯模的固定结构及空心楼盖,其包括隔梁骨架10构成的对芯模30整体进行限位的限位空间50和模板上设有的对芯模30进行定位的芯模垫块40,隔梁骨架10的顶部连接有对芯模30顶部压紧限位的压筋60,共同对芯模30的顶部和底部进行限位,避免在进行混凝土注浆和振捣时导致芯模30的偏移。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心楼盖芯模的固定结构,包括模板100和连接于模板100上方的隔梁骨架10,隔梁骨架10用于对芯模30的四周进行限位,隔梁骨架10围成的各个芯模30的限位空间为空心楼盖的基本组成单元。同时,隔梁骨架10的底部连接有与模板100平行的底筋20,底筋20与模板100之间留有间隙,底筋20作为对空心楼盖的底部内筋,用于加强空心楼盖的底部强度。

具体地,还包括芯模30,芯模30位于模板100的上方,芯模30用于空心楼盖的填充物,节省了空心楼盖的混凝土的土方量,芯模30采用合适的固定方式,使得芯模30均匀地分布于空心楼盖的中间层部位,具有节省材料、维持空心楼盖强度的效果。

具体地,模板100与芯模30的底面之间连接有若干芯模垫块40,采用芯模垫块40对芯模30定位,使得芯模30与模板100分离,采用芯模垫块40提高了对芯模30定位的面积,提高了芯模30定位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底筋20与芯模垫块40的侧壁贴合,使得与隔梁骨架10固定连接的底筋20能够对芯模垫块40进行定位,提高芯模垫块40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对芯模30的定位效果。

具体地,隔梁骨架10围成对芯模30的限位空间50,芯模30位于限位空间50内,隔梁骨架10上固定连接有压筋60,压筋60与芯模30的顶部抵接。在实际施工时,首先安装定位隔梁骨架10,隔梁骨架10采用钢筋相互连接而成,隔梁骨架10上留有的对芯模30进行限位的限位空间50得以后续安装芯模30。

优选地,底筋20包括若干相互垂直布置的横向底筋21和纵向底筋22,横向底筋21和纵向底筋22交叉围成网状结构,相互交叉组合连接的横向底筋21和纵向底筋22的结构形式,将芯模30定位于横向底筋21和纵向底筋22相互围城的网状空隙内,便于后续在底筋的网状空隙内进一步固定芯模30。

优选地,芯模垫块40位于芯模30的底面的各个顶角附近,芯模垫块40处于芯模30底面上的各个边角处,提高了对芯模30定位的平衡性、稳定性。

进一步地,芯模垫块40上靠近芯模30的底面的横向中线和纵向中线的方向的侧壁为定位面41,底筋20与定位面41贴合,通过将芯模垫块40置于底筋20的靠近芯模30底面中心的位置,避免了芯模30因混凝土注浆而受到冲击倾倒,芯模30如果倾倒将会影响芯模30的定位、严重影响空心楼盖的施工质量。

在实际施工中,首先将芯模30定位于芯模垫块40上,然后向隔梁骨架10与芯模30之间空隙内注浆,待混凝土凝固实现对芯模30的定位,如图1所示,芯模30四周均匀注浆时,由于混凝土进入芯模30底面四周的空隙,芯模垫块40在混凝土的冲击下会受到来自芯模30底面四周的冲击力,而底筋20将芯模30从靠近芯模30底面的中心的侧壁抵接,实现了对芯模30受到的混凝土的冲击力的平衡,避免芯模垫块40在混凝土注浆时受到冲击而倾倒。

优选地,芯模30为长方体形,芯模垫块40的数量为4块。芯模30采用长方体形,便于采用芯模垫块40对芯模的底部进行支撑,采用4块芯模垫块40对芯模30进行支撑定位,提高了对芯模30定位的稳定性。

作为替代方案,如图4所示,芯模垫块40上设有台肩42,底筋20与台肩42的顶面贴合。底筋20搁置定位于台肩42上,通过台肩42对底筋20进行支撑和定位,进一步提高了底筋20的固定效果,减小了底筋20在混凝土的压力下而向下变形量,同时,通过底筋20对芯模垫块40向下的压力作用,使得芯模垫块40更加稳固,避免了芯模垫块40在混凝土的冲击下倾倒。

同样地,底筋20包括若干相互垂直布置的横向底筋21和纵向底筋22,横向底筋21和纵向底筋22交叉围成网状结构。

在芯模垫块40的底面设有凹槽43,芯模垫块40位于芯模30的底面的各个顶角附近,底筋20套接于凹槽43内,芯模垫块40通过凹槽43卡装于底筋20上,使得芯模垫块40得以通过底筋20而限位。

如图5所示,优选地,凹槽43呈直线型,横向底筋21套接于凹槽43内。

优选地,凹槽43呈直线型,纵向底筋22套接于凹槽43内。

通过横向底筋21和纵向底筋22分别套接于凹槽43内,实现横向底筋21和纵向底筋22共同对芯模垫块40限位,提高了芯模垫块40的安放位置的稳定性。

作为替代方案,如图6所示,凹槽43也可以设置为横向凹槽431和纵向凹槽432组合,芯模垫块40设于横向底筋431和纵向底筋432的交点处,芯模垫块40底面上相应的设有与横向底筋432和纵向底筋432套接的十字形凹槽43,横向底筋432和纵向底筋432分别套接于横向凹槽431和纵向凹槽432内,这种十字形凹槽43的结构,进一步地提高了底筋20对芯模30的定位效果。

优选地,芯模垫块40呈圆台形,采用圆台形结构,便于实际生产芯模垫块40时,通过模具浇筑混凝土结构的芯模垫块40。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心楼盖,包括前述的空心楼盖芯模的固定结构,通过这种空心楼盖芯模的固定结构能够有效提高空心楼盖的稳固性,同时,本空心楼盖也具有很好的经济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心楼盖芯模的固定结构,隔梁骨架围成的对芯模的限位空间内设有芯模,芯模的限位结构包括用于对芯模垫块进行固定的芯模垫块,芯模垫块与底筋相互抵接连接,提高了芯模垫块放置的稳定性,能够避免芯模垫块因冲击而倾倒,同时隔梁骨架顶部连接的位于芯模上表面的压筋得以从芯模上部对芯模进行限位,上、下两侧的固定结构配合,使得芯模得以固定。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提高了对芯模固定的稳定性,且在实际浇筑混凝土时,避免了芯模垫块的倾倒,提高了空心楼盖的施工质量。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心楼盖,该空心楼盖具有上述的芯模固定结构,稳定性优良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