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4002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景观亭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景观亭。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景观亭大都采用复古风,虽然复古风可以提高人文精神建设,但是在一些人流量较大的旅游景点,这些古典建筑就较为容易损坏,没对其维修保养费用就成了一笔较大的开支,在长亭建设中,为了使长亭能够避雨,在长亭的顶部设置有盖板,但是这么设置势必会影响长亭包含区域内的采光性能,使游客在游览长亭两侧的景观时,由于光线变暗,使视觉效果受到影响,而把景观亭顶部设置为玻璃,虽然起到了遮雨的效果,当时清洗起来就需要工作人员爬上爬下,而且玻璃易损,更换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景观亭,在保证原有采光性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遮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景观亭,包括支架、用于固定支架并使其悬空的若干支撑杆以及与支架卡接的避雨装置,所述避雨装置包括进风口、连通进风口抽气装置、连通抽气装置的吹气装置以及出风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景亭包括支架、用于固定支架并使其悬空的若干支撑杆以及与支架卡接的避雨装置,使避雨装置设置在景亭的顶端,避雨装置包括进风口、抽气装置、吹气装置以及出风口,通过抽气装置经进风口抽外界空气,在通过吹气装置向出风口吹气,使在并与装置周围形成一气压区域,当下雨时,把该区域内的雨水吹走,实现一露天的避雨区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支架包括支撑部和限位部,所述支撑部和限位部垂直设置并形成以凹槽,所述支撑部和限位部接触位置焊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架包括形成直角的支撑部和限位部,支撑部用于支撑避雨装置,限位部用于对避雨装置水平限位使其不能再水平方向移动,从而形成一用于防止避雨装置的凹槽,其中,支撑部和限位部焊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避雨装置与所述凹槽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避雨装置工作时会有较大的振动,把避雨装置与凹槽相适配,使避雨装置能够固定在凹槽内,防止避雨装置振动与支架产生较大的声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支架设置有连通外界空气与进风口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避雨装置放置在凹槽内时,进风口由于与支架抵触,影响进风口的进风效率,所以在支架上挖有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吹气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螺旋叶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吹气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螺旋叶片,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螺旋叶片转动,使避雨装置内的空气以高速率的排出去,使避雨装置的避雨范围更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抽气装置和吹气装置均耦接一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当前的湿度情况,当湿度大于一预设值时,所述检测模块输出驱动信号,所述抽气装置和吹气装置响应于驱动信号工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抽汽装置和吹气装置均耦接一检测模块,该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当前的湿度情况,当其湿度大于一预设值时,表示下雨了,此时检测模块输出驱动信号,使抽气装置和吹气装置工作,使避雨装置能够自动工作,而由人去控制的话,势必会使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在这个时间差内会有很多游客被雨水淋湿,检测模块的设置完全避免了这一情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采样单元,所述采样单元用于采集当前的湿度情况并输出采样电压;

基准单元,所述基准单元用于提供一基准电压;

比较单元,耦接于所述采样单元和基准单元,当采样电压大于基准单元时输出高电平;

驱动单元,耦接于所述比较单元,响应于所述高电平输出控制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测模块包括采样单元、基准单元、比较单元以及驱动单元,采样单元用于时时检测当前湿度并把当前的湿度情况以电压的形式输出,基准单元用于输出一基准电压,比较单元耦接于采样单元和基准单元,用于比较采样电压和基准电压,当采样电压大于基准电压时输出高电平,驱动单元此处作为控制死角的开关元件用,当接收到高电平时输出驱动信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采样单元包括串联设置的湿敏电阻和采样电阻,所述湿敏电阻和采样电阻耦接的节点输出采样电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湿敏电阻是利用湿敏材料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导致本身电阻值发生变化的这一原理而制成的电阻,把湿敏电阻与采样电阻串联设置,当外界湿度发生变化时,湿敏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利用电阻分压原理在其耦接的节点输出采样电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基准单元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基准电阻和第二基准电阻,所述第一基准电阻和第二基准电阻耦接的节点输出基准电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准单元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基准电阻和第二基准电阻,其中第一基准电阻和第二基准电阻耦接的节点输出基准电压,利用电阻分压的原理对第一基准电阻和第二基准电阻两端的电压进行分压使其基准电压的取值精确度更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包括继电器线圈、第一继电器常开触点以及第二继电器常开触点,所述第一继电器常开触点和第二继电器常开触点互锁设置,所述继电器线圈响应于所述高电平工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路包括继电器,该继电器由继电器线圈、第一继电器常开触点以及第二继电器常开触点组成,该继电器线圈响应于高电平得电工作,此时第一继电器常开触点和第二继电器常开触点均闭合,使与第一继电器常开触点串接的抽气装置以及和第二继电器常开触点串接的吹气装置均得电工作,实现自动控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景亭包括支架、用于固定支架并使其悬空的若干支撑杆以及与支架卡接的避雨装置,使避雨装置设置在景亭的顶端,避雨装置包括进风口、抽气装置、吹气装置以及出风口,通过抽气装置经进风口抽外界空气,在通过吹气装置向出风口吹气,使在并与装置周围形成一气压区域,当下雨时,把该区域内的雨水吹走,实现一露天的避雨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景观亭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避雨装置爆炸图;

图4是检测模块接线电路图。

图中,1、支架;2、支撑杆;3、避雨装置;41、支撑部;42、限位部;5、抽气装置;6、吹气装置;61、驱动电机;62、螺旋叶片;7、出风口;8、采样单元;9、基准单元;10、比较单元;11、驱动单元;12、进风口;1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3所示,一种景观亭,该景亭包括支架1、用于固定支架1并使其悬空的若干支撑杆2以及与支架1卡接的避雨装置3,支架1包括形成直角的支撑部41和限位部42,支撑部41用于支撑避雨装置3,限位部42用于对避雨装置3水平限位使其不能再水平方向移动,从而形成一用于防止避雨装置3的凹槽,其中,支撑部41和限位部42焊接,进一步提高固定的牢固性,使避雨装置3设置在景亭的顶端,避雨装置3工作时会有较大的振动,把避雨装置3与凹槽相适配,使避雨装置3能够固定在凹槽内,防止避雨装置3振动与支架1产生较大的声音,当避雨装置3放置在凹槽内时,进风口12由于与支架1抵触,影响进风口12的进风效率,所以在支架1上挖有通孔13,避雨装置3包括进风口12、抽气装置5、吹气装置6以及出风口7,通过抽气装置5经进风口12抽外界空气,再通过吹气装置6向出风口7吹气,吹气装置6包括驱动电机61和螺旋叶片62,通过驱动电机61带动螺旋叶片62转动,驱动电机61的功率大小决定着避雨区域的大小,一般选用较大功率的三相异步电机,这样即使在大风等恶劣的天气下,也具有一定的避雨功能。其中,抽气装置5和吹气装置6一体设置,使避雨装置3内的空气以高速率的排出去,使避雨装置3的避雨范围更广,使在并与装置周围形成一气压区域,当下雨时,把该区域内的雨水吹走,实现一露天的避雨区域,抽汽装置和吹气装置6均耦接一检测模块,该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当前的湿度情况,当其湿度大于一预设值时,表示下雨了,此时检测模块输出驱动信号,使抽气装置5和吹气装置6工作,使避雨装置3能够自动工作,而由人去控制的话,势必会使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在这个时间差内会有很多游客被雨水淋湿,检测模块的设置完全避免了这一情况,在保障了原有的采光的情况下,给游客留有一个能避雨的港湾。

参照图4所示,检测模块包括采样单元8、基准单元9、比较单元10以及驱动单元11,采样单元8用于时时检测当前湿度并把当前的湿度情况以电压的形式输出,采样单元8包括串联设置的湿敏电阻R1和采样电阻R2,湿敏电阻R1是利用湿敏材料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导致本身电阻值发生变化的这一原理而制成的电阻,把湿敏电阻R1与采样电阻R2串联设置,当外界湿度发生变化时,湿敏电阻R1的阻值发生变化,利用电阻分压原理在其耦接的节点输出采样电压,基准单元9用于输出一基准电压,基准单元9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基准电阻R3和第二基准电阻R4,其中第一基准电阻R3和第二基准电阻R4耦接的节点输出基准电压,利用电阻分压的原理对第一基准电阻R3和第二基准电阻R4两端的电压进行分压使其基准电压的取值精确度更高,比较单元10设置为比较器,该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耦接采样单元8,反向输入端耦接于基准单元9,用于比较采样电压和基准电压,当采样电压大于基准电压时输出高电平,驱动单元11包括NPN三极管和一继电器,此处NPN三极管作为开关元器件用,NPN三极管的基极耦接比较单元10,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耦接电源,NPN三极管的发射集耦接继电器,继电器包括继电器线圈、第一继电器常闭触点以及第二继电器常闭触点,该继电器线圈响应于高电平得电工作,此时第一继电器常开触点和第二继电器常开触点均闭合,使与第一继电器常开触点串接的抽气装置5以及和第二继电器常开触点串接的吹气装置6均得电工作,实现自动控制。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