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基边坡生态骨架护坡制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6743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路基边坡生态骨架护坡制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路基工程边坡防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路基边坡生态骨架护坡制作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家对铁路、公路的投资稳定增长,交通基础建设迎来了高峰期,多条新建线路相继批复和开通。路基作为承载上部静载和动载的直接结构,其好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寿命,而加强路基的边坡防护是保障路基质量的重要环节,如果边坡防护措施不当,在雨水冲刷和风蚀作用下,就会加速边坡的破坏,进而引起一系列的路基病害,影响行车的安全和舒适度,同时增加道路的维修管理费用。因此,加强路基的边坡防护意义重大。

路基边坡防护主要分为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两大类。工程防护是传统的防护措施,主要包括框格防护、封面、护面墙、干砌片石护坡、浆砌片石护坡、浆砌预制块护坡、锚杆钢丝网喷浆、喷射混凝土护坡等,具有初期防护效果好、见效快、工期短等优点,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大,生态环境效益极差。植物防护也称生态防护,是一种新型防护措施,主要包括种草、铺草皮、植树等,一般作为工程防护的辅助措施,具有防护周期长、景观协调、涵养水源等特点,但具有局限性,前期需要不断养护。

近年来,混凝土空心六角护坡骨架由于具有施工简便、见效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路基边坡防护,但其与周围景观和环境不协调,既不符合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政策,也不符合现代民众追求的生态环保的生活环境,因此,发展类似的生态护坡骨架成为了一种趋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路基边坡生态骨架护坡制作装置,能够制作与周围景观和环境协调,既符合节能减排政策,也符合现代民众追求的生态环保生活环境的生物六角护坡骨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路基边坡生态骨架护坡制作装置,包括底座、内筒、外筒、横梁、丝杆、压盖和两根拉杆;

所述的底座包括底板,底板上固接有环形的限位圈、两个拉座和两个“L”形的限位块,两个限位块和两个拉座均相对于限位圈对称设置,限位块位于限位圈与拉座之间;限位块与限位圈之间有空隙;外筒为筒形,外筒的内壁和外壁均为正六棱柱;使用时:内筒套在限位圈上,然后,将外筒与内筒同轴设置,使外筒位于限位块和内筒之间,外筒和内筒之间有空腔,通过销轴连接拉杆和拉座,两根拉杆通过横梁相连接,横梁与丝杆螺纹连接,丝杆上的压头穿入压盖内。

本实用新型制作装置能将拌和好的营养基质制成生态空心六角块。当生态空心六角块满足设计强度后,将其安置在边坡上,前期稳定边坡,待后期植物成活后为其提供营养基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制作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制作装置中底座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制作装置中外筒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制作装置中压盖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制作装置中拉杆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制作装置中丝杆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限位圈,3.内筒,4.限位块,5.拉座,6.销轴,7.外筒,8.拉杆,9.横梁,10.丝杆,11.转杆,12.压盖,13.底板,14.外筒组件,15.把手,16.连板,17.压紧件,18.端盖,19.提手,20.压座,21.定位凹槽,22.固定孔,23.拉杆本体,24.连接孔,25.扭矩孔,26.丝杆本体,27.压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制作装置,包括底座1、内筒3、外筒7、横梁9、丝杆10、压盖12和两根拉杆8。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制作装置中的底座1,包括底板13,底板13上固接有环形的限位圈2、两个限位块4和两个拉座5,两个限位块4相对于限位圈2对称设置,两个拉座5相对于限位圈2对称设置,且限位块4位于限位圈2与拉座5之间;限位块4为“L”形,限位块4的一个边与底板13固接,限位块4的另一个边朝向限位圈2并竖直设置,限位块4与限位圈2之间有空隙;拉座5上加工有销轴孔。

本实用新型制作装置中的外筒7由图4所示的两个外筒组件14构成,外筒组件14为水渠形,外筒组件14的截面为正六边形的一半,外筒组件14两个侧壁的端部固接有连板16,外筒组件14的底部固接有把手

如图5和6所示,本实用新型制作装置中的压盖12,包括筒形的压紧件17,压紧件17外壁为正六棱柱形,压紧件17的内壁为圆柱形,压紧件17的一端固接有端盖18,端盖18上固接有开口水平设置的U形的压座20,压座20的一个侧边与端盖18固接,另一个侧边上加工有开口槽,压座20与端盖18固接的侧边上远离端盖18的面上加工有定位凹槽21,端盖18上安装有两个提手19,两个提手19相对于压座20对称设置。

如图7,本实用新型制作装置中的拉杆8,包括拉杆本体23,拉杆本体23的一端加工有固定孔22,拉杆本体23的另一端加工有连接孔24。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制作装置中的丝杆10,包括丝杆本体26,丝杆本体26上加工有螺纹,丝杆本体26的一端加工有扭矩孔25,丝杆本体26的另一端固接有半球形的压头27,压头27的直径大于丝杆本体26的直径,丝杆本体26的直径与压座20开口槽的宽度相适配。

内筒3为圆筒形。横梁8上加工有螺纹孔。

使用本实用新型制作装置时:将底座1安放在平地上;将内筒3套在限位圈2上,将两个外筒组件14防在限位块4和限位圈2之间,使两个外筒组件14的开口相对设置,通过螺栓连接该两个外筒组件14,形成正六棱柱形的外筒7,内筒3与外筒7之间有空腔,将营养基质装入该空腔内,首次装入营养基质的量为外筒7高度的1/3;通过销轴6连接拉杆8上的连接孔24和拉座5上的销轴孔,将压盖12安放在内筒3和外筒7的顶端,使压紧件17伸入内筒3与外筒7之间的空腔内,通过横梁9连接两根拉杆8,将丝杆10与横梁8螺纹连接,使丝杆10上的压头27穿入压座20,并伸入压座20上的定位凹槽内,在丝杆10的扭矩孔25内穿入转杆11,旋转转杆11,丝杆10向下移动,压头27向下压压盖12,压盖12进而压紧内筒3和外筒7之间空腔内的营养基质,然后,旋转转杆11,丝杆10向上移动,并提起压盖12,再向该空腔内添加营养基质后,转动转杆11,丝杆10向下移动,将压盖12放在内筒3和外筒7的顶部,使压紧件17伸入内筒3与外筒7之间的空腔内,继续转动转杆11,压实该空腔内添加的营养基质;重复提起压盖12,添加营养基质,压实营养基质的过程,直到营养基质的高度满足要求;取下压盖12,取下内筒3,松开连接外筒组件14的螺栓,晃动外筒组件14,直到外筒组件14与营养基质脱开,取走外筒组件14;在底板上形成内圆外六方的营养基质六角块,表面水分风干后,从底板1上转移至阴凉处继续风干。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