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7609阅读:2319来源:国知局
保温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温板。



背景技术:

我国寒冷地区的既有住宅建筑多属砖混结构,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差、墙体不保温,造成了全年采暖空调能耗居高不下。改进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是节能改造的关键,而外墙节能在建筑节能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目前,我国对房屋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很多城市居民楼尚且都还是简单的平顶屋。外保温是目前大力推广的一种建筑保温节能技术。外保温与内保温相比,技术合理,有其明显的优越性,使用同样规格、同样尺寸和性能的保温材料,外保温比内保温的效果好。外保温技术不仅适用于新建的结构工程,也适用于旧楼改造,适用于范围广,技术含量高;外保温包在主体结构的外侧,能够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的寿命;有效减少了建筑结构的热桥,增加建筑的有效空间;同时消除了冷凝,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根据一系列的节能政策、法规、标准和强制性条文的指导下,我国住宅建设的节能工作不断深入,节能标准不断提高,引进开发了许多新型的节能技术和材料,在住宅建筑中大力推广使用。但我国目前的建筑节能水平,还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仍是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的3倍~5倍。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采暖能耗已占当地全社会能耗的20%以上,且绝大部分都是采用火力发电和燃煤锅炉,同时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所以建筑节能还是本世纪我国建筑业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而同时墙体和屋顶作为建筑物的重要围护物件,而其保温板厚度又是决定于建筑保温水平的重要参数,于是针对增强保温性能和节省热能损失和能源浪费,设计最佳保温板厚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外墙施工铺设保温板时,会遇到某些狭长缝隙内无法嵌入保温板,从而影响外墙整体的保温效果;特别是竖向立面和横向立面相交构成的三角形凹腔,如果使用定制的适应三角形凹腔的保温板,则保温板整体长度过长,容易断裂,制造和运输不方便;缝隙内的保温板由于无支撑,受立面挤压容易变形而影响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温效果好、制造和运输方便、能提供支撑力的保温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保温板,包括依序插接的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直至第m保温层,每个保温层包括楔形的由小到大依序插套的多个子板体,多个所述子板体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直至第n板体,所述m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所述n为大于3的整数,相邻子板体之间,插接在内的子板体的大端外壁的高度小于套设在外的子板体的小端内壁的高度,所述第m保温层展开后构成的凹腔内填充保温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保温板由依序插接的多个保温层构成,且每个保温层由楔形的多个子板体构成,由于相邻子板体之间,插接在内的子板体的大端外壁的高度小于套设在外的子板体的小端内壁的高度,因此展开子板体,第n-1子板体的大端会被第n子板体的小端卡住而限位,多个子板体依序限位展开后,构成接近三角形的保温层,伸入三角形的缝隙中,最后再在第m保温层的凹腔内填充泡沫保温材料,以完成对外墙体缝隙的保温处理,保温效果好;制造时,只需要制作多个子板体后相互套接即可,无需加工长条形的保温层,加工方便,运输时,多个子板体相互套合收拢,整体长度小,方便运输;多个保温层相互插接,支撑力好,且外层的保温层可以由刚性材料制作,进一步增加保温板的支撑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每个子板体包括上顶板和下底板,所述下底板上设有用于防止相邻子板体之间沿推动展开方向脱出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在下底板的下底面沿推动方向延伸的凹槽、设在下底板的上表面用于与凹槽配合的凸起,所述凹槽两侧设有用于与凸起相抵的限位壁,通过所述改进,在内的子板体下底板下底面的凹槽可供在外的子板体下底板的上表面的凸起滑动,以在保温层打开时对子板体进行导向,凹槽两侧设限位壁,限位壁一方面以限定子板体的最大展开量,以辅助在外子板体的小端内壁对在内子板体的大端外壁的限位,避免展开过度而使两者脱离,另一方面限定子板体的最大收拢量,以避免在内子板体从在外子板体的大端脱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凹槽顶部还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宽度大于凹槽的宽度,所述凸起顶部设有用于与限位槽配合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宽度大于凸起的宽度,通过所述改进,限位槽与限位块配合,一方面辅助增强凹槽对凸块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对相邻子板体进行限位,使相邻子板体的下端面互相抵靠,避免相邻子板体之间的窜动,增加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第m保温层的一端设有挡板,通过所述改进,挡板防止第m保温层内的子板体从展开方向的反方向脱出,以方便保温层运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保温板还包括用于推动子板体展开的顶杆,所述顶杆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第一板体的大端外壁的高度,通过所述改进,顶杆可供操作者对保温板进行展开,操作者实用顶杆顶住第一板体的大端即可完成保温板的展开操作,灵活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挡板上设有供顶杆穿过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顶杆间隙配合,通过所述改进,一方面,导向孔供顶杆穿过以方便操作者操作,另一方面,导向孔对顶杆进行导向,以方便操作者对准第一子板体进行展开,再一方面,导向孔对顶杆进行支撑,以使操作者节省力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m为3,所述第一保温层的为高强度支撑层,所述第二保温层为防火层,第三保温层为防水层,通过所述改进,高强度支撑层负责对墙体缝隙进行支撑,防火层可起到防火作用,防水层可起到防水作用,第三保温层凹腔内的保温材料起到保温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单个保温板收拢时结构示意图。

图3为单个保温板打开时结构示意图。

图4为保温板插入三角形缝隙结构示意图。

图5为带有限位结构的单个保温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右视图。

图7为带有挡板的保温板结构示意图。

图8位带有顶杆的保温板结构示意图。

1-第一保温层,2-第二保温层,3-第m保温层,11-第一板体,21-第二板体,31-第n板体, 111-上顶板,211-下底板,2111-凹槽,2112-凸起,2113-限位壁,2114-限位槽,2115-限位块,4-凹腔,5-保温材料,6-挡板,61-导向孔,7-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8所示,

一种保温板,包括依序插接的第一保温层1、第二保温层2直至第m保温层3,每个保温层包括楔形的由小到大依序插套的多个子板体,多个所述子板体包括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 21直至第n板体31,所述m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所述n为大于3的整数,相邻子板体之间,插接在内的子板体的大端外壁的高度小于套设在外的子板体的小端内壁的高度,所述第m保温层3展开后构成的凹腔4内填充保温材料5。

其中,每个子板体包括上顶板111和下底板211,所述下底板211上设有用于防止相邻子板体之间沿推动展开方向脱出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在下底板211的下底面沿推动方向延伸的凹槽2111、设在下底板211的上表面用于与凹槽2111配合的凸起2112,所述凹槽 2111两侧设有用于与凸起2112相抵的限位壁2113。

其中,所述凹槽2111顶部还设有限位槽2114,所述限位槽2114的宽度大于凹槽2111的宽度,所述凸起2112顶部设有用于与限位槽2114配合的限位块2115,所述限位块2115的宽度大于凸起2112的宽度。

其中,第m保温层3的一端设有挡板6。

其中,所述保温板还包括用于推动子板体展开的顶杆7,所述顶杆7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第一板体11的大端外壁的高度。

其中,所述挡板6上设有供顶杆7穿过的导向孔61,所述导向孔61与顶杆7间隙配合。

其中,所述m为3,所述第一保温层1的为高强度支撑层,所述第二保温层2为应力分散层,第三保温层为防水层。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