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折叠屋的底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7644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折叠屋的底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动板房,尤其是一种便携式折叠屋的底板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地、灾区临时居住用房、工厂厂房和仓库等地需要大量的用于人员临时居住的活动房屋,这种活动房屋由于其用途的特殊性,要求此类产品运输体积小,便于装卸,安全可靠,并可重复使用;目前一般一套活动板房零件较多,运输时需占用较大的空间,造成运输成本增加;此外,活动板房组装时需要较大的工作量;活动板房使用完后,拆卸时需将各个侧板、用于的螺栓全部拆卸下来,这将耗费许多时间、人力和物力同时每次拆卸一次仍会造成一定的材料损耗。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折叠屋的底板装置,为活动房屋的运输和组装提供快捷的方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折叠屋的底板装置,它包括承重底板和底板龙骨框架,底板龙骨框架包括设置在承重底板四周的第一底框龙骨、第二底框龙骨、第三底框龙骨、第四底框龙骨,底板龙骨框架通过铰链与便携式折叠屋的侧面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第一底框龙骨的横截面形状的下部分包括竖侧板、上横板和下横板,上横板的左端与竖侧板的上端连接,下横板的左端与竖侧板的下端连接;上部分包括窄口的U型夹板、直角板,U型夹板的底部连接于上横板的左端,直角板的一端与U型夹板的上部连接而另一端与上横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第二底框龙骨的横截面形状的下部分包括竖侧板、上横板和下横板,上横板的左端与竖侧板的上端连接,下横板的左端与竖侧板的下端连接;上部分包括短竖板、窄口的U型夹板、直角板,短竖板连接于上横板的左端,U型夹板的底部左侧连接于短竖板的上端,直角板的一端与U型夹板的上部连接而另一端与上横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第三底框龙骨的横截面形状的下部分包括竖侧板、上横板和下横板,上横板的左端与竖侧板的上端连接,下横板的左端与竖侧板的下端连接;上部分包括长竖板、窄口的U型夹板、第一直角板、第二直角板、第三直角板,第一直角板的高度高于第二直角板,第二直角板的高度高于第三直角板,长竖板的下端连接于上横板的中部,长竖板的上端连接于U型夹板的左侧,第二直角板的一端连接于长竖板,第二直角板的另一端连接于上横板的左端,第一直角板的一端连接于长竖板,第一直角板的另一端连接于上横板,第三直角板的一端与U型夹板的上部连接而另一端与第一直角板的直角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第四底框龙骨的横截面形状的下部分包括竖侧板、上横板和下横板,上横板的左端与竖侧板的上端连接,下横板的左端与竖侧板的下端连接;上部分包括长竖板、窄口的U型夹板、第一直角板、第二直角板、第三直角板,第一直角板的高度高于第二直角板,第二直角板的高度高于第三直角板,长竖板的下端连接于上横板的中部,长竖板的上端连接于U型夹板的左侧,第三直角板的一端连接于长竖板,第三直角板的另一端连接于上横板的左端,第二直角板的一端连接于长竖板,第二直角板的另一端连接于上横板,第三直角板的一端与U型夹板的上部连接而另一端与第二直角板的直角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底板龙骨框架通过铰链与便携式折叠屋的侧面板连接,折叠活动板房从打开状态到折叠状态无需拆卸,快捷方便,且在折叠状态下的运输占用空间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有益技术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图2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便携式折叠屋结构分解图。

图3是便携式折叠屋的屋顶龙骨框架结构分解图。

图4-7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底框龙骨的截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底板龙骨框架与侧面围板之间铰链连接的示意图。

图9-10分别是便携式折叠屋的屋顶龙骨截面图。

图11是便携式折叠屋的屋顶扩展梁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请参阅图1、图4至8,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折叠屋的底板装置包括承重底板和底板龙骨框架,底板龙骨框架包括设置在承重底板四周的第一底框龙骨、第二底框龙骨、第三底框龙骨、第四底框龙骨,底板龙骨框架通过铰链与便携式折叠屋的侧面板连接。

第一底框龙骨的横截面形状的下部分包括竖侧板、上横板和下横板,上横板的左端与竖侧板的上端连接,下横板的左端与竖侧板的下端连接;上部分包括窄口的U型夹板、直角板,U型夹板的底部连接于上横板的左端,直角板的一端与U型夹板的上部连接而另一端与上横板连接。

第二底框龙骨的横截面形状的下部分包括竖侧板、上横板和下横板,上横板的左端与竖侧板的上端连接,下横板的左端与竖侧板的下端连接;上部分包括短竖板、窄口的U型夹板、直角板,短竖板连接于上横板的左端,U型夹板的底部左侧连接于短竖板的上端,直角板的一端与U型夹板的上部连接而另一端与上横板连接。

第三底框龙骨的横截面形状的下部分包括竖侧板、上横板和下横板,上横板的左端与竖侧板的上端连接,下横板的左端与竖侧板的下端连接;上部分包括长竖板、窄口的U型夹板、第一直角板、第二直角板、第三直角板,第一直角板的高度高于第二直角板,第二直角板的高度高于第三直角板,长竖板的下端连接于上横板的中部,长竖板的上端连接于U型夹板的左侧,第二直角板的一端连接于长竖板,第二直角板的另一端连接于上横板的左端,第一直角板的一端连接于长竖板,第一直角板的另一端连接于上横板,第三直角板的一端与U型夹板的上部连接而另一端与第一直角板的直角连接。

第四底框龙骨的横截面形状的下部分包括竖侧板、上横板和下横板,上横板的左端与竖侧板的上端连接,下横板的左端与竖侧板的下端连接;上部分包括长竖板、窄口的U型夹板、第一直角板、第二直角板、第三直角板,第一直角板的高度高于第二直角板,第二直角板的高度高于第三直角板,长竖板的下端连接于上横板的中部,长竖板的上端连接于U型夹板的左侧,第三直角板的一端连接于长竖板,第三直角板的另一端连接于上横板的左端,第二直角板的一端连接于长竖板,第二直角板的另一端连接于上横板,第三直角板的一端与U型夹板的上部连接而另一端与第二直角板的直角连接。

请参阅图1到图11,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折叠屋包括围板装置1、屋顶装置2和底板装置3,屋顶装置2设置在围板装置1上方,底板装置3设置在围板装置1下方,围板装置1包括四块侧面围板11,屋顶装置2包括屋顶面板21和屋顶龙骨框架22,屋顶龙骨框架包括设置在屋顶面板四周的两根屋顶龙骨221、两根屋顶龙骨222,底板装置3包括承重底板31和底板龙骨框架32,底板龙骨框架32包括设置在承重底板31四周的底框龙骨321、底框龙骨322、底框龙骨323、底框龙骨324,各侧面围板11与底板龙骨框架32之间通过铰链4连接。在折叠状态,各侧面围板11分别绕铰链4向内转动至与承重底板31平行并依次叠放,屋顶面板21和屋顶龙骨框架22放置于侧面围板11上;打开状态时,分别将上述构件打开后即可安装固定。

如图1所示的底板龙骨框架32,由截面分别如图4-7的底框龙骨321、322、323、324通过机械连接方式而成,底板龙骨框架32则通过图8所示的铰链4与侧面板11分别相连。图3所示的屋顶装置2,由截面分别如图9-10的屋顶龙骨221、222并与屋顶面板21结合,屋顶扩展梁5与之相连并用于水槽等附件的安装,并与下方的雨水集成装置6相连接;在底板龙骨框架32的底部四角上分别设有一调整脚7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