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预制构件的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7640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用于预制构件的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预制构件的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的预制构件都要求在厂房内生产,目前大部分建筑施工场所都没有厂房全部覆盖,在雨天会影响预制构件的施工进度,并且在露天情况下,工人施工的时候容易受到日晒雨淋。

相关技术中一般预制构件生产区域都采用固定厂房,因为考虑到使用大型龙门吊,那么固定厂房高度往往比较高,同时,固定厂房占用面积大,所以固定厂房费用也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用于预制构件的生产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用于预制构件的生产系统,包括吊装机构和移动厂房,所述吊装机构包括设在所述移动厂房外部的第一吊装装置和设置在所述移动厂房内部的第二吊装装置;所述移动厂房包括至少一个厂房单元和用于使所述厂房单元移动的可移动机构,所述厂房单元包括屋盖和用于支撑所述屋盖的框架。

优选地,所述生产系统还包括供所述移动厂房移动的轨道,所述轨道设置在所述移动厂房的上方或者下方。

优选地,所述框架上设有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滑轨,所述第二吊装装置可横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轨上。

优选地,所述框架包括相对间隔竖直设置的若干支腿以及横向设置用于连接所述支腿的连接梁。

优选地,所述框架还包括斜撑,所述斜撑倾斜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支腿之间。

优选地,所述屋盖包括支撑件和用于遮阳的遮阳件,所述遮阳件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

优选地,所述可移动机构包括牵引滚轮和用于驱动所述牵引滚轮的驱动装置。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为螺杆机构;或者,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牵引滚轮连接并带动所述牵引滚轮转动。

优选地,所述移动厂房还包括用于制动所述可移动机构的制动装置和用于固定所述移动厂房的锚定装置。

优选地,所述移动厂房包括两个所述厂房单元,两个所述厂房单元之间相互连接。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操纵灵活,移动厂房可按照施工位置同步跟进,有效地改善施工现场的工况,提高效率;在移动厂房内部和外部均设置了可用于运输移动厂房内的预制构件的吊装装置,能实现互通性,满足多种施工要求;本实用新型在满足预制构件生产要求的同时,移动厂房还能提供一个遮阳避雨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预制构件的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从图1中B侧所见的移动厂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组装节点图;

图4是图2中H-H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预制构件的生产系统,该生产系统可应用于建筑施工等需要露天操作的领域。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预制构件的生产系统包括吊装机构和移动厂房,吊装机构包括设在移动厂房外部的第一吊装装置和设置在移动厂房内部的第二吊装装置;移动厂房包括至少一个厂房单元和用于使厂房单元移动的可移动机构,厂房单元包括屋盖和用于支撑屋盖的框架。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产系统还包括供移动厂房移动的轨道,轨道设置在移动厂房的上方或者下方,移动厂房可以沿着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

吊装机构用于吊装运输预制构件,包括移动厂房外部的第一吊装装置和移动厂房内部的第二吊装装置。吊装装置可以为龙门吊、起重机等可用于吊装物体的装置,在移动厂房的内部和外部均设置吊装装置,能满足多功能要求。设置在移动厂房外部的第一吊装装置可以为大型龙门吊,设置在移动厂房内部的第二吊装装置可以为小型龙门吊,例如10吨龙门吊,当第一吊装装置为大型龙门吊时,可通过降低厂房高度,使移动厂房可安置在大型龙门吊的下方,从而不影响大型龙门吊的正常工作。

移动厂房作为预制构件的生产场所,在移动厂房生产的预制构件可以通过吊装机构进行吊装运输。当厂房单元的数量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时,可以将多个厂房单元连接起来,从而可以增加移动厂房遮蔽的总长度。

厂房单元的屋盖包括支撑件和用于遮阳的遮阳件,遮阳件设置在支撑件上。将遮阳件铺在支撑件上面,从而使整个移动厂房具有遮阳避雨的功能。遮阳件可以为彩瓦、布、玻璃或者木板等。优选地,遮阳件为彩瓦。支撑件包括桁架8,遮阳件搭设在所述桁架8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还包括在桁架8上相对间隔设置的辅助支撑件,例如C型槽钢或者工字钢。

厂房单元的框架包括相对间隔竖直设置的若干支腿以及横向设置用于连接支腿的连接梁。连接梁包括支腿连接梁11、屋盖连接梁7和连接横梁13,连接横梁13和屋盖连接梁7相连接并设置在支腿4的上部,支腿连接梁11设置在支腿4的下部,桁架8设置在屋盖连接梁7的两端。

优选地,框架还包括斜撑12,斜撑12倾斜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支腿之间,将支腿4连接起来。框架上设有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滑轨6,一对滑轨6分别设置在厂房单元的支腿4上部,第二吊装装置可横向滑动地设置在滑轨6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厂房包括两个以及两个以上厂房单元,相邻两个厂房单元之间相互连接。例如,两个厂房单元之间可通过可调拉杆9进行连接。可以理解的,可以通过增加厂房单元的数量,来增加移动厂房遮蔽的总长度。当每个厂房单元内设置有所述滑轨6时,相邻两个厂房单元内的滑轨6也相互连接,以保证整个厂房一起移动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例如,两个厂房单元的滑轨6之间可以采用法兰18与定位销19进行连接。连接时注意保证滑轨之间的连接自然平整,使第二吊装装置能够稳定通过连接处,并且保证其顶部的防漏性能良好。

可移动机构用于使移动厂房能整体移动。优选地,可移动机构包括牵引滚轮和用于驱动牵引滚轮的驱动装置。由驱动装置驱动牵引滚轮17转动,使牵引滚轮17可在地面上或者沿着轨道行走,从而带动所述移动厂房整体移动。优选地,驱动装置为螺杆机构;或者,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电机与牵引滚轮连接并带动牵引滚轮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移动厂房整体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5通过减速机连接牵引滚轮17并驱动牵引滚轮17转动。进一步地,移动厂房还包括控制可移动机构的工作状态的电气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包括遥控操纵装置和电气箱,遥控操纵装置与电气箱电连接。

优选地,移动厂房还包括用于制动可移动机构的制动装置和用于固定移动厂房的锚定装置。该制动装置使可移动机构停止运动,从而使移动厂房停止运动,然后可通过锚定装置16使所述移动厂房定位。制动装置可包括制动器,制动器用于制动所述驱动装置,例如锁住电机5的电机轴。锚定装置16可包括定位油缸、手动夹轨器和钢拉绳,定位油缸和手动夹轨器用于将地梁固定,钢拉绳用于将移动厂房拉紧固定。

参阅图1-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中,该用于预制构件的生产系统包括:厂房单元1、厂房单元2、10吨龙门吊3、支腿4、电机5、滑轨6、屋盖连接梁7、桁架8、可调拉杆9、电缆卷筒10、支腿连接梁11、斜撑12、连接横梁13、C型槽钢14、彩瓦15、锚定装置16、牵引滚轮17、法兰18、定位销19和大型龙门吊20。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用支腿连接梁11、屋盖连接梁7和斜撑12将相对间隔竖直设置的支腿4连接起来,并在相邻屋盖连接梁7处设置连接横梁13,形成框架。屋盖连接梁7设置在支4腿顶部,在屋盖连接梁7两端设置桁架8,桁架8上相对间隔地设置有C型槽钢14,将彩瓦15铺在C型槽钢14上面,形成一个厂房单元整体。

如图3所示,厂房单元1和厂房单元2的连接处使用可调拉杆9进行联接,以保证两个厂房单元一起移动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每个厂房单元包括一对滑轨6和一个10吨龙门吊3,两对滑轨6分别设置在支腿4的上部,10吨龙门吊3可横向移动地设置在一对滑轨6上,并可在一对滑轨6的延伸方向上移动。厂房单元1和厂房单元2的滑轨连接处使用法兰18与定位销19(如图4所示),保证10吨龙门吊3的连接自然平整,使10吨龙门吊3能够稳定通过连接处,能平整通过两个厂房单元,相互不干涉。

参阅图1,整个移动厂房的高度设置低于大型龙门吊20,使移动厂房能安置在大型龙门吊的下方,从而不影响大型龙门吊20的正常工作,在移动厂房生产好预制构件后,将移动厂房移走从而使预制构件暴露出来,再通过大型龙门吊20吊走预制构件。另外,厂房内有两个10吨龙门吊,可实现厂房内部的吊装任务,使整个移动厂房能满足多种生产要求且相互无干涉。

电机5装设在支腿4的下端,支腿连接梁11底面连接有通过减速机连接电机的牵引滚轮17,牵引滚轮17可在轨道上行走。牵引滚轮17由电机5通过减速机驱动,从而带动移动厂房整体移动。

定位时,制动装置的制动器锁住电机5的电机轴,锚定装置16的定位油缸和手动夹轨器将地梁固定,钢拉绳将整个移动厂房拉紧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用于预制构件的生产系统结构操纵灵活,移动厂房可按照施工位置同步跟进,有效地改善施工现场的工况,提高效率;移动厂房高度相对较低,且不影响外部第一吊装装置的工作,比建大型固定厂房要节省投资成本;同时,移动厂房内设置有第二吊装装置,该第二吊装装置也能实现互通性,第一吊装装置和第二吊装装置能满足多种施工要求。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移动厂房在满足预制构件生产要求的同时,还能为工人提供一个遮阳避雨的工作环境。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