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径实心钢拉杆末端二次悬挑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3851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大直径实心钢拉杆末端二次悬挑节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大直径实心钢拉杆末端二次悬挑节点。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突出表现为大跨(悬挑)楼层结构的涌现,其相应的跨度也越来越大。当大跨(悬挑)楼层结构采用实心钢拉杆吊挂体系一次悬挑到位时,存在着悬挑角度固定,悬挑长度短以及影响建筑使用功能、美观等一系列的问题。

大直径实心钢拉杆末端二次悬挑节点在钢拉杆一次悬挑的基础上仍能将建筑往外延伸,且二次悬挑结构截面尺寸更小,结构形式灵活多样,进一步满足建筑大空间的使用要求,当建筑对大悬挑区域限制高度或使用功能不一样,需要分两次悬挑时,采用该装置优势明显,必将得到广泛运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直径实心钢拉杆末端二次悬挑节点,不仅能连接大直径实心钢拉杆,而且能为二次悬挑提供支点,解决大直径实心钢拉杆末端二次悬挑困难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大直径实心钢拉杆末端二次悬挑节点,用于连接大直径实心钢拉杆末端和作为二次悬挑结构的支点,包括圆钢管柱、楼面梁和贯通板,贯通板设置于圆钢管柱和楼面梁连接节点处,贯通板贯穿圆钢管柱和楼面梁,贯通板分别与圆钢管柱和楼面梁刚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连接大直径实心钢拉杆,也就是为一次悬挑构件提供侧向支撑,而且能够为二次悬挑结构提供支点,使建筑在一次悬挑的基础上仍然能够往外延伸;本实用新型的节点能够承受多种形式的二次悬挑结构,比如变截面钢梁、管桁架等,选择灵活多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贯通板的边缘焊接有上翼板和下翼板,上翼板和下翼板分别垂直于贯通板,上翼板与圆钢管柱之间用上加劲杆固定连接,下翼板与楼面梁之间用下加劲杆固定连接。这样的结构既增加了圆钢管柱的抗弯刚度,又提高了贯通板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贯通板包括延伸部,延伸部从圆钢管柱内部向上延伸,延伸至圆钢管柱的上端部,延伸部与圆钢管柱焊接固定。延伸部提高了圆钢管柱的抗弯刚度,为二次悬挑提供可靠的支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圆钢管柱内设有若干个第一加劲板,第一加劲板与圆钢管柱的内壁焊接固定,且与贯通板焊接固定。第一加劲板提高了圆钢管柱的抗弯刚度,为二次悬挑提供可靠的支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楼面梁焊接有第二加劲板。第二加劲板能提高楼面梁的刚度和抗弯性能,强化节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贯通板的两个表面分别固定有加强板,两加强板与贯通板形成厚耳板,厚耳板上设有销孔。厚耳板解决了贯通板与实心钢拉杆连接处的应力集中问题,防止贯通板层状撕裂,保证了贯通板的安全。销孔用于连接大直径实心钢拉杆末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圆钢管柱的规格为Φ600x30mm,贯通板为10cm厚的钢板。能够满足大跨悬挑的使用要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加劲杆和下加劲杆为规格是Φ299x16mm的钢管,上翼板和下翼板均为5cm厚的钢板。能够满足大跨悬挑的使用要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强板为3cm厚的钢板,厚耳板的厚度为16cm。能够满足大跨悬挑的使用要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楼面梁为H型钢,在贯通板贯穿楼面梁的位置,贯通板以1:4的坡度变化至与楼面梁的腹板同厚。贯通板本身与楼面梁的腹板的厚度不同,在贯通板贯穿楼面梁时,在贯穿位置,贯通板的厚度需要与楼面梁的腹板的厚度相同,采用1:4的坡度,能避免厚度变化过大而导致的应力集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2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示意简图。如图1和图2所示,大直径实心钢拉杆末端二次悬挑节点,包括圆钢管柱1、楼面梁2和贯通板3,贯通板3贯穿圆钢管柱1和楼面梁2,贯通板3分别与圆钢管柱1和楼面梁2刚性连接。贯通板3通过焊接的方法固定在圆钢管柱1与楼面梁2连接的节点处。

如图1所示,贯通板3的边缘焊接有上翼板4和下翼板5,上翼板4和下翼板5分别垂直于贯通板3。上翼板4与圆钢管柱1的柱头之间用上加劲杆6焊接连接,下翼板5与楼面梁2之间用下加劲杆7焊接连接,这样的结构既增加了圆钢管柱1的抗弯刚度,又提高了贯通板3的稳定性。

贯通板3包括延伸部301,延伸部301从圆钢管柱1内部向上延伸,延伸至圆钢管柱1的上端部。圆钢管柱1内设有若干个第一加劲板8,第一加劲板8与圆钢管柱1的内壁焊接固定,且与贯通板3焊接固定。延伸部301和第一加劲板8提高了圆钢管柱1的抗弯刚度,为二次悬挑提供可靠支点。

楼面梁2上焊接有第二加劲板9。具体地,楼面梁2为H型钢,第二加劲板9的两端分别与H型钢的两个翼缘焊接固定。第二加劲板9能提高楼面梁2的刚度。

贯通板3的两个表面分别固定有加强板,两加强板与贯通板3形成厚耳板10,厚耳板10上设有销孔,销孔用于连接一次悬挑构件,也就是图1中的实心钢拉杆11。加强板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焊接或者高强度螺栓连接。厚耳板10解决了贯通板3与实心钢拉杆连接处的应力集中问题,防止贯通板3层状撕裂,保证了贯通板3的安全。

如图1所示,楼面梁2为H型钢,在贯通板3贯穿楼面梁2的位置,贯通板3以1:4的坡度变化至与楼面梁2的腹板同厚。贯通板本身与楼面梁的腹板的厚度不同,贯通板3贯穿楼面梁2时,在贯穿位置,贯通板3的厚度需要与楼面梁2的腹板的厚度相同,采用1:4的坡度,能避免厚度变化过大而导致的应力集中。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应用场景中,A区为二次悬挑结构,B区为一次悬挑结构,C区为本实用新型的大直径实心钢拉杆末端二次悬挑节点。一次悬挑需吊挂四层楼面荷载,悬挑最大处达14m,采用大直径实心钢拉杆。在一次悬挑以外,仍有8m跨大屋檐需二次悬挑,采用管桁架结构。在一次悬挑与二次悬挑连接处(即C区),采用了本项实用新型装置,即大直径实心钢拉杆末端二次悬挑节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圆钢管柱1的规格为Φ600x30mm,贯通板3为10cm厚的钢板,上加劲杆6和下加劲杆7为规格是Φ299x16mm的钢管,上翼板4和下翼板5均为5cm厚的钢板,加强板为3cm厚的钢板,厚耳板10的厚度为16cm。

本实用新型根据结构受力特点,采用实心钢拉杆末端二次悬挑节点装置,在大直径实心钢拉杆的一次悬挑末端提供刚性支撑点,将二次悬挑的荷载清晰地传递到一次悬挑构件上,为大跨度二次悬挑带来可能。采用此节点后二次悬挑可采用变截面钢梁,管桁架等多种形式,选择灵活多样。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