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旋转式桥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1481阅读:8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旋转式桥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旋转式桥架,属于建筑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迅猛增长、城市人口的快速成长,城市建设用地的日益减少的矛盾更加凸出,超高层建筑由于用地少、城市基础设施费用低,可提高城市面貌等优点得到了迅速发展,而随着现代工程项目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施工技术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在提高,特别涉及一些不规则的建筑外观的施工时,施工技术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越来越高,尤其是进行外装饰时由于受地理位置、建筑施工场地的限制,安全防护已成为超高层建筑的一大难题,目前国内超高层建筑工程一般采用吊蓝式外装饰施工,该方法至今尚没有安全防范规范可参考,而且对于不规则的建筑外观有时为了方便装修需要进行高处上的角度调整,但是吊篮只能进行高度调整,不方便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旋转式桥架,该可旋转式桥架可在高处上进行角度调整,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以及保证施工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旋转式桥架,包括旋转机构、爬升机构、操作平台和驱动机构;爬升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空间支架以及上下相对的上端盖和下端盖;上端盖和下端盖上均设置有通孔,上端盖和下端盖通过通孔套设在空间支架上且与空间支架可拆卸连接;旋转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圆柱形的框架和固定于框架上的连接部,框架套设于上端盖和下端盖之间的空间支架上;框架通过连接部与操作平台固定连接;驱动机构驱动框架围绕空间支架转动。

其中,所述空间支架为桁架结构。

其中,所述上端盖和下端盖与框架的相对面上分别开设有围绕空间支架的环形凹槽,框架的上下端面分别开设置有与环形凹槽相对且弧度相等的环形滑槽;若干滚珠一侧套设在环形凹槽内,另一侧套设于环形滑槽内,使得所述上端盖和下端盖与框架通过滚珠配合固定。

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上连接件、第二上连接件以及下连接件;第一上连接件、第二上连接件一端固定于框架上外沿,另一端与操作平台连接;下连接件一端固定于框架下外沿,另一端与操作平台连接。

其中,所述下连接件下方设置有调节件,调节件包括支撑板和调节杆;支撑板与下连接件固定连接且相互垂直;支撑板上设置有螺纹孔,调节杆一端设置有与下端盖接触的抵靠部,框架转动过程中,抵靠部沿着下端盖外沿运动;调节杆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且穿过支撑板上的螺纹孔后套设有螺母。

其中,所述操作平台包括站立板、设置于站立板正下方且与站立板长方向相平行的横杆以及若干支杆,支杆一端固定于站立板下表面,另一端固定于横杆上,若干支杆和横杆连接形成上大下小的三角桁架结构;站立板朝向空间支架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两上配合部,两上配合部分别与第一上连接件和第二上连接件连接;横杆朝向空间支架的一端设置有与下连接件连接的下配合部。

其中,所述站立板上部外沿固定设置有防护栏。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下端盖固定连接的马达和固定设置于框架下部内侧且围绕空间支架设置的环形齿条;马达的转轴竖直设置且套设有与环形齿条相啮合的齿轮。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桥架主要应用于高层、超高层、规则及不规则的建筑外墙、中空竖井、烟囱的装饰、装修、改造、幕墙安装和干挂石材等危险高空作业。旋转式桥架尤其在解决各种不规则的建筑外立面造型的装饰、装修、改造等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可在高处上进行角度调整,空间支架的桁架结构保障竖直方向的高度和安全性,框架旋转带动操作平台旋转,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以及保证施工安全。

3、本实用新型的框架设置于空间支架的上端盖和下端盖之间,上端盖和下端盖可以起到支撑框架和限制框架位置的作用,使得连接更牢固;上端盖和下端盖与框架接触面设置有滚珠,这样接触更光滑,有利于框架的旋转。

4、本实用新型的框架和操作平台的连接处呈三角分布,使得连接更稳固,保障施工安全。

5、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调节件,保证在旋转的过程中框架带动的操作平台与空间支架的垂直度,使得旋转平稳。

6、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平台设置有防护栏,若干支杆和横杆连接形成上大下小的三角桁架结构,使得操作平台更加稳固,进一步保障施工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爬升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下连接件和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旋转机构、11-框架、12-第一上连接件、13-第二上连接件、14-下连接件、15-调节件、16-支撑板、17-调节杆、18-螺母、19-抵靠部、2-爬升机构、21-空间支架、22-上端盖、23-下端盖、24-通孔、25-环形滑槽、26-环形凹槽、3-操作平台、31-站立板、32-横杆、33-支杆、34-上配合部、35-下配合部、36-防护栏、4-驱动机构、41-马达、42-环形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3,一种可旋转式桥架装置,包括旋转机构1、爬升机构2、操作平台3和驱动机构4;爬升机构2包括竖直设置的空间支架21以及平行设置且上下相对的上端盖22和下端盖23;上端盖22和下端盖23上均设置有通孔24,上端盖22和下端盖23通过通孔24套设在空间支架21上,上端盖22和下端盖23分别通过螺栓与空间支架21连接;旋转机构1包括竖直设置的圆柱形的框架11和固定于框架11上的连接部,框架11的圆周上设置有缺口,方便框架11安装在空间支架21上;框架11套设于上端盖22和下端盖23之间的空间支架21上;上端盖22和下端盖23起到支撑和限制框架11的作用;框架11通过连接部与操作平台3固定连接,工人站在操作平台3上对建筑外观进行施工操作;驱动机构4驱动框架11围绕空间支架21转动,使得框架11得以带动操作平台3旋转,方便工人对于不规则外墙进行连续操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参见图3,所述空间支架21为桁架结构,更加稳固,保证施工安全性。

参见图3,所述上端盖22和下端盖23与框架11的相对面上分别开设有围绕空间支架21的环形凹槽26,框架11的上下端面分别开设置有与环形凹槽26相对且弧度相等的环形滑槽25;若干滚珠一侧套设在环形凹槽26内,另一侧套设于环形滑槽25内,使得所述上端盖22和下端盖23与框架11通过滚珠配合固定;这样设置使得框架11在转动的过程中与上端盖22和下端盖23接触更平滑,方便框架11的转动。

参见图2,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上连接件12、第二上连接件13以及下连接件14;第一上连接件12、第二上连接件13一端固定于框架11上外沿,另一端与操作平台3连接;下连接件14一端固定于框架11下外沿,另一端与操作平台3连接;第一上连接件12、第二上连接件13以及下连接件14三者之间与操作平台3连接形成三角形的关系,使得连接更稳定和牢固。

参见图6,所述下连接件14下方设置有调节件15,调节件15包括支撑板16和调节杆17;支撑板16与下连接件14固定连接且相互垂直;支撑板16上设置有螺纹孔,调节杆17一端设置有与下端盖23接触的抵靠部19,框架11转动过程中,抵靠部19沿着下端盖23外沿运动;调节杆17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且穿过支撑板16上的螺纹孔后套设有螺母18,这样保证框架11在旋转的过程中不会旋转偏移,从而保证操作平台3与空间支架21的垂直度。

参见图5,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与下端盖23固定连接的马达41和固定设置于框架11下部内侧且围绕空间支架21设置的环形齿条42;马达41的转轴竖直设置且套设有与环形齿条42相啮合的齿轮。

参见图4,所述操作平台3包括站立板31、设置于站立板31正下方且与站立板31长方向相平行的横杆32以及若干支杆33,支杆33一端固定于站立板31下表面,另一端固定于横杆32上,若干支杆33和横杆32连接形成上大下小的三角桁架结构,使得操作平台3更加稳固;站立板31朝向空间支架2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两上配合部34,两上配合部34分别与第一上连接件12和第二上连接件13连接;横杆32朝向空间支架21的一端设置有与下连接件14连接的下配合部35;两上配合部34和下配合部35与框架11的连接也呈三角分布,使得连接更稳定。

参见图4,所述站立板31上部外沿固定设置有防护栏36,以保障工人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当进行高层建筑的装修或改造时,先在建筑外侧搭设爬升机构2,然后安装好旋转机构1,将操作平台3与旋转机构1连接好,然后工人站于操作平台3上进行操作,然后对于不规则的建筑外形,需要转换角度进行操作,此时,驱动机构4工作,马达41工作,使得旋转机构1带动操作平台3旋转到一定的角度,工人站于操作平台3上继续进行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