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扣合型锁扣地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9072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双扣合型锁扣地板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双扣合型锁扣地板,属于由若干类似构件组成的地面或地板层所形成的建筑物楼面的装修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建筑物如楼面的装修工程中,为减少粘合胶、铆钉等辅件的使用,经常会在板材的连接面上设置如专利CN2525156Y,在接边上设置企口,通过榫与槽的配合,实现板材的连接;或者如专利CN 104358383 A在板体1a的两端分别设置榫2a和槽4a,槽4a上端采用卡口3a,该专利采用钩榫、插槽配合的方式实现连接,这两种结构解决了粘合胶、铆钉的使用,使安装成本更低、使用更绿色环保,然而由于这种结构是借助于突出在外的榫和凹陷在内的槽的配合实现两块地板的固定,当水平方向拉伸较大时,榫2a与槽4a会出现脱离;当垂直地板方向压力太大时,则会出现咬死现象,导致难以拉动,单人无法完成安装。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地板安装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安装牢度高、方便拆卸的双扣合型锁扣地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双扣合型锁扣地板,包括板体、插入端、扣合端以及下扣槽和下卡块,板体两端分别为水平榫和水平槽,插入端、下卡块位于水平榫一端,扣合端与下扣槽位于水平槽一端,且下卡块是由水平榫底部向下突出形成的块状结构,下扣槽为水平槽底部向下凹陷形成的槽状结构,两者配合实现相邻两块板体的下部连接;所述的插入端为水平榫顶部设置的方形结构,对应的扣合端为水平槽顶部设置的方形结构,插入端与扣合端的竖直方向长度均不大于3mm,插入端与扣合端相互嵌合,实现相邻板块的上部连接;安装所形成的地板内部预留变形空间,该变形空间位于相邻两块板之间。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的插入端与下卡块错位设置,扣合端与下扣槽错位设置。错位设置的插入端与下卡块、扣合端与下扣槽,使上、下部位的连接可分别进行,方便相邻两块板的连接安装;同时,由于这种连接是借助于相互结构上的配合实现的,错位设置避免了板体在同一竖直方向上结构的缺陷所造成的强度损失,有利于确保整体地板的强度和牢度。

所述的插入端与扣合端的竖直方向长度为0.2-0.3mm。插入端、扣合端竖直方向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板体竖直方向上的强度,导致板块局部断裂,而太小则无法起到连接的效果,经本公司技术人员多次实践,将扣合端、插入端的竖直方向长度控制在不超过3mm时,可同时兼顾板体强度和连接牢度两方面的要求,尤其是当该竖直方向长度在0.2-0.3mm时,其使用效果最佳。

所述的插入端为向下凹陷的插配件一,对应的,扣合端为向下突出的插配件二,插配件一的槽深不超过3mm,插配件二向下突出高度H不超过3mm。更优选的,所述的插入端为其所在板体居中(本申请中,居中是指两侧均有距离,包括且不仅限于正中心位置,下同)凹陷或贴边凹陷形成的块状结构,贴边凹陷时,插配件一外侧形成外限段一,或者内侧形成内限段一;居中凹陷时,插配件一外侧形成外限段一,内侧形成内限段一;外线段一、内限段一为与插配件一的槽状结构开口水平的台状结构。扣合端为其所在板体结构居中突出或贴边突出形成的块状结构,贴边突出时,插配件二外侧形成外限段二,或者在其内侧形成内限段二;居中突出时,插配件二外侧形成外限段二,内侧形成内限段二;外线段一、内限段一为与插配件二的底部水平的台状结构。根据安装的环境和牢度不同要求,插入端可在插配件一的单侧设置外限段一或内限段一,也可在插配件一的两侧分别设置外限段一、内限段一;对应的扣合端可在插配件二的单侧设置外限段二或内限段二,也可在插配件二的两侧分别设置外限段二、内限段二。所述的插配件一可设置多个,对应的插配件二可设置多个,两者形成多阶梯、锯齿状结构,将固定部位分散为多个,分别进行固定。

所述的插入端为向上突出的插配件一,对应的,扣合端为向上凹陷的插配件二,插配件一向上突出的高度不超过3mm,插配件二的槽深H不超过3mm。更优选的,所述的插入端为其所在板体居中突出或贴边突出形成的块状结构,贴边突出时,插配件一外侧形成外限段一,或者内侧形成内限段一;居中突出时,插配件一外侧形成外限段一,内侧形成内限段一;外线段一、内限段一为与插配件一的底部水平的台状结构。扣合端为其所在板体结构居中凹陷或贴边凹陷形成的槽状结构,贴边凹陷时,插配件二外侧形成外限段二,或者在其内侧形成内限段二;居中凹陷时,插配件二外侧形成外限段二,内侧形成内限段二;外线段一、内限段一为与插配件二的槽状结构开口水平的台状结构。根据安装的环境和牢度不同要求,插入端可在插配件一的单侧设置外限段一或内限段一,也可在插配件一的两侧分别设置外限段一、内限段一;对应的扣合端可在插配件二的单侧设置外限段二或内限段二,也可在插配件二的两侧分别设置外限段二、内限段二。所述的插配件一可设置多个,对应的插配件二可设置多个,两者形成多阶梯、锯齿状结构,将固定部位分散为多个,分别进行固定。

本申请的板体两端整体分别呈水平槽和水平榫结构,左端的水平榫底部设置向下突出的下卡块,右端的水平槽底部设置向下凹陷的下卡槽,下卡块与下卡槽配合实现板体下部连接;位于左端的水平榫顶部可设置向上突出的插入端,对应的右端水平槽顶部设置向上凹陷的扣合端;也可将水平榫顶部设置为向下凹陷的插入端,对应的水平槽顶部设置为向下突出的扣合端。安装时,将右侧地板的水平榫插入左侧地板的水平槽中,如此循环即可实现地板的拼装,在连接过程中,右侧地板的下卡块卡入左侧地板的下卡槽中,右侧地板的插入端与左侧地板的扣合端嵌合(块状结构的插入端嵌入槽状结构的扣合端,或者块状结构的扣合端嵌入槽状结构的插入端),如此即完成右侧地板水平榫与左侧地板水平槽的底部和顶部连接,避免了常规榫槽连接所存在的水平连接牢度低和竖直方向强度差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榫槽连接的地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其中一种结构的连接状态图。

图中标号:1. 板体;2. 插入端;21. 插配件一;22. 内壁一;23. 外壁一;24. 底壁一;25. 内限段一;26. 外限段一;3. 扣合端;31. 插配件二;32. 外壁二;33. 内壁二;34. 底壁二;35. 外限段二;36. 内限段二;4. 下扣槽;5. 下卡块;1M.右板体;23M. 右外壁一;31M. 右插配件二;36M. 右内限段二;4M. 右下扣槽;5M. 右下卡块;1N. 左板体;21N. 左插配件一;31N. 左插配件二;33N. 左外壁二;36N. 左内限段一;4N. 左下扣槽;5N. 左下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双扣合型锁扣地板,结合图2,包括板体1、插入端2、扣合端3以及下扣槽4和下卡块5,板体1两端分别为水平榫和水平槽,插入端2、下卡块5位于水平榫一端,扣合端3与下扣槽4位于水平槽一端,且下卡块5是由水平榫底部向下突出形成的块状结构,下扣槽4为水平槽底部向下凹陷形成的槽状结构,两者配合实现相邻两块板体的下部连接。

其中,结合图2,插入端2包括插配件一21、内壁一22、外壁一23、底壁一24和外限段一26,插配件一21是由水平榫顶部沿内壁一22向下凹陷的方槽结构,其内端直接与内壁一22连接,外端则通过外限段一26与外壁一23连接;对应的扣合端3包括插配件二31、外壁二32、内壁二33、底壁二34和内限段二36,内壁二33与内壁一22平行,外壁二32与外壁一23平行,插配件二31是由水平槽顶部沿外壁二32向下突出形成的方块结构,该插配件二31外端直接与外壁二32连接,内端则通过内限段二36与内壁二33连接,底壁二34与底壁一24平行,且底壁二34水平宽度较底壁一24大,插配件一21的高度与插配件二31的槽深H相同或接近,H为0.3-0.5mm,安装完毕后,左侧板体与右侧板体之间在连接处预留出变形空间。

为实现更好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进一步的设置如下:

插入端2与下卡块5错位设置,扣合端3与下扣槽4错位设置。错位设置的插入端2与下卡块5、扣合端3与下扣槽4,使上、下部位的连接可分别进行,方便相邻两块板的连接安装;同时,由于这种连接是借助于相互结构上的配合实现的,错位设置避免了板体在同一竖直方向上结构的缺陷所造成的强度损失,有利于确保整体地板的强度和牢度。

为实现更好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进一步的设置如下:

结合图3,插入端2包括插配件一21、内壁一22、外壁一23、底壁一24、内限段一25和外限段一26,插配件一21是由水平榫顶部居中向下凹陷的方槽结构,其内端通过内限段一25与内壁一22连接,外端则通过外限段一26与外壁一23连接;对应的扣合端3包括插配件二31、外壁二32、内壁二33、底壁二34、外限段二35和内限段二36,内壁二33与内壁一22平行,外壁二32与外壁一23平行,插配件二31是由水平槽顶部居中向下突出形成的方块结构,该插配件二31外端通过外限段二35与外壁二32连接,内端则通过内限段二36与内壁二33连接,底壁二34与底壁一24平行,且底壁二34水平宽度较底壁一24大,插配件一21的高度与插配件二31的槽深H相同或接近,H为0.3-0.5mm,安装完毕后,左侧板体与右侧板体之间在连接处预留出变形空间。

为实现更好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进一步的设置如下:

结合图4,插入端2包括插配件一21、内壁一22、外壁一23、底壁一24和外限段一26,插配件一21是由水平榫顶部沿内壁一22向下凹陷的方槽结构,插配件一21设置两个,相应的外限段一26也设置两个,靠内侧的插配件一内端直接与内壁一22连接,外端通过内侧的外限段一与外侧的插配件一26连接,靠外侧的插配件一外端则通过外侧的外限段一26与外壁一23连接;对应的扣合端3包括插配件二31、外壁二32、内壁二33、底壁二34和内限段二36,内壁二33与内壁一22平行,外壁二32与外壁一23平行,插配件二31是由水平槽顶部沿外壁二32向下突出形成的方块结构,插配件二31设置两个,内限段二36设置两个,外侧的插配件二31外端直接与外壁二32连接,内端通过靠外的内限段二36与靠内的插配件二连接,靠内的插配件二内端则通过靠内侧的内限段二与内壁二33连接,底壁二34与底壁一24平行,且底壁二34水平宽度较底壁一24大,插配件一21的高度与插配件二31的槽深H相同或接近,H为1.0-3mm,安装完毕后,左侧板体与右侧板体之间在连接处预留出变形空间。

结合图8,安装时,将右板体1M的水平榫插入左板体1N的水平槽中,如此循环即可实现地板的拼装,具体来讲,在连接过程中,右板体1M的下卡块5M卡入左板体1N的下卡槽4N中,右板体1N的右插配件一嵌入左板体1N的左插配件二31N中,即完成右板体1M的水平榫与左板体1N水平槽的底部和顶部连接;为减少安装过程中的冲击,并为长期使用中的形变预留空间,安装好后的左内壁二33N与右外壁一23M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为实现更好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进一步的设置如下:

结合图5,插入端2包括插配件一21、内壁一22、外壁一23、底壁一24和内限段一25,插配件一21是由水平榫顶部沿外壁一23向上突出形成的方块结构,其内端通过内限段一25与内壁一22连接,外端则直接与外壁一23连接;对应的扣合端3包括插配件二31、外壁二32、内壁二33、底壁二34和外限段二35,内壁二33与内壁一22平行,外壁二32与外壁一23平行,插配件二31是由水平槽顶部沿内壁二33向上凹陷形成的方槽结构,该插配件二31内端直接与内壁二33连接,外端则通过外限段二35与外壁二32连接,底壁二34与底壁一24平行,且底壁二34水平宽度较底壁一24大,插配件一21的高度与插配件二31的槽深H相同或接近,H为0.5-1.0mm,安装完毕后,左侧板体与右侧板体之间在连接处预留出变形空间。

为实现更好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进一步的设置如下:

结合图6,插入端2包括插配件一21、内壁一22、外壁一23、底壁一24、内限段一25和外限段一26,插配件一21是由水平榫顶部居中向上突出形成的方块结构,其内端通过内限段一25与内壁一22连接,外端则通过外限段一26与外壁一23连接;对应的扣合端3包括插配件二31、外壁二32、内壁二33、底壁二34和外限段二35、内限段二36,内壁二33与内壁一22平行,外壁二32与外壁一23平行,插配件二31是由水平槽顶部居中向上凹陷形成的方槽结构,该插配件二31内端通过内限段二36与内壁二33连接,外端则通过外限段二35与外壁二32连接,底壁二34与底壁一24平行,且底壁二34水平宽度较底壁一24大,插配件一21的高度与插配件二31的槽深H相同或接近,H为0.2-0.3mm,安装完毕后,左侧板体与右侧板体之间在连接处预留出变形空间。

为实现更好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进一步的设置如下:

结合图7,插入端2包括插配件一21、内壁一22、外壁一23、底壁一24和外限段一26,插配件一21是由水平榫顶部向上突出形成的方块结构,插配件一21设置两个,相应的外限段一26也设置两个,靠内侧的插配件一内端直接与内壁一22连接,外端通过内侧的外限段一与内侧的插配件一26连接,靠外侧的插配件一外端则通过外侧的外限段一26与外壁一23连接;对应的扣合端3包括插配件二31、外壁二32、内壁二33、底壁二34和内限段二36,内壁二33与内壁一22平行,外壁二32与外壁一23平行,插配件二31是由水平槽顶部向上凹陷形成的方槽结构,插配件二31设置两个,内限段二36设置两个,外侧的插配件二31外端直接与外壁二32连接,内端通过靠外的内限段二36与靠内的插配件二连接,靠内的插配件二内端则通过靠内侧的内限段二与内壁二33连接,底壁二34与底壁一24平行,且底壁二34水平宽度较底壁一24大,插配件一21的高度与插配件二31的槽深H相同或接近,H为0.1-0.2mm,安装完毕后,左侧板体与右侧板体之间在连接处预留出变形空间。

以上内容是结合本发明创造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所提供技术方案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创造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创造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