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保温的屋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5368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防水保温的屋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防水保温的屋顶结构。



背景技术:

屋顶是房屋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起到支撑、遮蔽的作用,根据地理位置及使用需要,房屋的类型有多种多样。比如在夏季降水量多、气温较高的南方,屋顶需要满足排水顺畅和隔热的需要,而在冬季寒冷的北方,气温较低,屋顶需要具备保温的作用。

目前,现有技术中,排气采用的方法是通过穿透设置屋面层的排气管进行排气,这种排气方式在管道处的密封要求比较高,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暴露于空气中的密封部位受到破坏时会发生雨水渗漏的现象,雨水进入并浸泡下方设置的各结构层中,会导致结构层发霉或更严重性的破坏,后期的修补将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保温的屋顶结构,具有防水性能好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水保温的屋顶结构,包括屋顶的底部结构层以及女儿墙,所述底部结构层之上由下至上依次设有保温层、加强结构层、防水层、保护层及隔热层,所述女儿墙内设有末端起始于底部结构层的顶面并往女儿墙顶面的方向延伸的排气槽,所述底部结构层之上相邻的结构层之间设有连通所述排气槽的横向槽,所述排气槽的顶部设有防止水泼溅进入的遮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屋顶的底部结构层之上设有保温层,保温层减小屋内的热量散发,达到屋顶保温的效果,保温层之上设有加强结构层,加强结构层增加保温层之上的屋顶结构的强度,加强结构层之上依次设有防水层、保护层以及隔热层,防水层隔绝了雨水进入加强结构层、保温层以及底部结构层,保护层避免防水层与大气直接接触且可避免太阳的照射,延长防水层的老化,进而增加防水层的使用寿命,隔热层减缓太阳热量向保护层的传递且加快保护层的热量散发,进而降低在夏季时屋顶的热量,女儿墙内从底部结构层的顶面开始往女儿墙顶面的方向设置排气槽,底部结构层之上相邻的结构层之间设有连通排气槽的横向槽,底部结构层之上相邻的结构层之间的在凝固时保留的空气在结构层因温度变化而发生热涨冷缩时可进入横向槽中,进而从排气槽排出到大气中,排气槽不贯穿保温上层以上的建筑层而是设置于女儿墙内并通过横向槽将底部结构层之上的各结构层之间连通,减少了雨水渗透的途径,使屋顶结构更加紧凑,排气槽的顶部设有防止水泼溅进入的遮块,可在排气的同时防止水泼溅进入排气槽,使屋顶更耐用、持久。

优选的,所述排气槽的顶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放置有与凹槽壁相抵的密封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球放置于密封凹槽中依靠自身的重力实现密封,当空气由排气槽内部向外排除时,密封球的下部收到气体向上的作用力而向上运动,进而气体经过凹槽并从密封球底部排出;当排气槽外部的水位高于排气槽的顶端时,密封球在自重以及水的重力下使密封球与凹槽的内壁相抵,水不能进入排气槽,达到良好防水以及密封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保温层包括若干个拼接的保温单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层包括若干个拼接的保温单体,保温单体增加了实际运用的灵活性,可根据不同面积的屋顶组合使用,还方便加工、生产以及运输。

优选的,所述保温层包括保温上层以及保温下层,所述保温上层与保温下层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檩。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上层与保温下层间设有的支撑檩可增加强度,防止保温上层与保温下层变形。

优选的,保温上层和保温下层为聚氨酯硬泡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上层和保温下层为聚氨酯硬泡层,聚氨酯硬泡层保温性能良好,增加屋顶的保温效果。

优选的,所述保温层之上设有绕过女儿墙顶部设置的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连通有抽水设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抽水设备可为排水提供动力,雨水绕过女儿墙顶部设置的排水管道排走,排水管道不穿过女儿墙或其他建筑层,减少了雨水渗透的途径,提高了屋顶的防水性,使屋顶结构更加紧凑。

优选的,所述保护层上设有与排水管道连通的集水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层上设有与排水管道连通的集水槽,集水槽可对保护层上的雨水进行收集,集中排水,提高排水效率。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道与集水槽连通的部分包括导流部和吸水面罩,所述吸水面罩的端部设有滤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网可用于过滤杂物,防止杂物阻塞吸水面罩,提高排水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女儿墙内设有的用于排气的排气槽不贯穿保温上层以上的建筑层,排水管道悬空设于保护层之上而不穿过女儿墙或其他建筑层,利用抽水设备进行排水,从而减少了雨水渗透的途径,提高了屋顶的防水性,使屋顶结构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中D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E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中C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混凝土结构层;100、底部结构层;101、女儿墙;1010、排气槽;1011、横向槽;2、保温层;20、保温下层;200、保温单体;201、保温腔;202、排气空隙;21、保温上层;3、支撑檩;4、加强结构层;5、防水层;6、保护层;61、集水槽;7、隔热层;8、排水管道;80、分排水管;801、导流部;802、吸水面罩;8021、通孔;803、滤网;804、螺钉;81、主排水管;9、安装件;90、第一安装块;91、第二安装块;10、抽水设备;11、阀门;12、第一下水道;13、第二下水道;14、主下水道;15、遮块;16、密封球;17、凹槽;18、单向排气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1,一种防水保温的屋顶结构,包括混凝土结构层1,混凝土结构层1之上依次设置有保温层2、加强结构层4、防水层5、保护层6以及隔热层7,混凝土结构层1包括底部结构层100层及女儿墙101,保温层2包括由聚氨酯硬泡体保温板形成的保温上层21和保温下层20,保温上层21和保温下层20包括多个拼接的保温单体200,保温上层21之上为用于增强屋顶结构并保护保温上层21的混凝土加强结构层4,防水层5铺设于加强结构层4之上,并延伸到女儿墙101侧壁中部的位置上,防水层5之上设有用于保护层6,保护层6用于避免防水层5因长期暴露于空气中而被暴晒破坏,进而影响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的问题。

参见图1,女儿墙101上安装有排水结构,排水结构包括排水管道8以及抽水设备10,排水管道8包括主排水管81及分排水管80,分排水管80分别由安装件9固定于女儿墙101上,安装件9包括第一安装块90以及第二安装块91,分排水管80通过第一安装块90固定安装于女儿墙101的顶面,分排水管80通过第二安装块91固定安装于女儿墙101的侧壁,主排水管81连接有为排水提供动力的抽水设备10,主排水管81与抽水设备10之间设有阀门11,主排水管81与阀门11之间连接有第一下排水道12,抽水设备10的出水口与第二下水道13相连。第一下排水道12与第二下水道13相连于主下水道14上,隔热层7包括若干个空心的隔热砖,起到隔热的效果。

参见图2以及图3,保护层6设有半圆形的集水槽61,分排水管80的末端延伸到集水槽61中,分排水管80的末端与集水槽61的距离为5mm,分排水管80包括导流部801、中空的半球型的吸水面罩802、覆于吸水面罩802表面的滤网803以及用于安装滤网803的螺钉804,导流部801与吸水面罩802固定密封连接,吸水面罩802上设有若干个供吸水用的通孔8021,滤网803通过螺钉804与吸水面罩802连接。

参照图1和图5,女儿墙101内设有供排气用的排气槽1010,排气槽1010从保温上层21的顶面开始设置并延伸到防水层5的顶端之上,排气槽1010之上设有防止雨水泼溅进入排气槽1010和防水层5之间的缝隙的遮块15,遮块15从女儿墙101向下倾斜延伸到防水层5的下方,排气槽1010的顶端设有单向排气结构18,排气结构18包括密封球16以及供密封球16放置的凹槽17,密封球16放置于密封凹槽17中依靠自身的重力实现密封,当空气由排气槽1010内部向外排除时,单向排气结构18打开;当排气槽1010外部的水位高于排气槽1010的顶端时,单向排气结构18关闭。

参照图6,相邻的两个保温单体200之间的拼接处设有用于支撑保温单体200的支撑檩3,并且两个保温单体200之间留有可用于排气的排气空隙202,支撑檩3、保温上层21和保温下层20之间形成保温腔201,保温腔201中的空气增强保温效果的作用。

参见图2以及4,底部结构层100与保温下层20之间、保温下层20与支撑檩3之间、支撑檩3与保温上层21之间、保温上层21与加强结构层4之间以及加强结构层4与防水层5之间靠近女儿墙101一侧的交界处设有连通排气槽1010的横向槽1011,因此,底部结构层100与保温下层20之间、保温下层20与支撑檩3之间、支撑檩3与保温上层21之间、保温上层21与加强结构层4之间以及加强结构层4与防水层5之间的空气可从横向进入排气槽1010中。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工作过程:

参见图5,排气的过程中,建筑层中的空气由横向槽1011进入排气槽1010并向排气槽1010的顶部运动,空气对密封球16的底部施与向上的力,使密封球16向上运动从而与凹槽17间出现缝隙,单向排气结构18打开,气体经过从缝隙中排出;当排气槽1010外部的水位高于排气槽1010的顶端时,水的重力对密封球16的上部施力,密封球16在自重以及水的重力下与凹槽18侧壁相抵从而单向排气结构18关闭,进而水不能进入排气槽1010,达到良好防水以及密封的效果。

参见图1、图2以及图3,排水的过程中,当吸水面罩802完全浸于集水槽61的雨水中时,启动抽水设备10,打开阀门11,此时,雨水由主排水管81经过阀门11、抽水设备10流入第二下水道13中或直接流入第一下水道12,当雨水完全填充于分排水管80时,关闭抽水设备10,关闭阀门11,根据虹吸的原理,分排水管80中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到主排水管81中,进而流到第一下水道12中,因此,抽水设备10在提供初始的排水动力后,屋顶上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自主排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