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装置和太阳能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8876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太阳能装置和太阳能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太阳能装置和太阳能墙。



背景技术: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现有的太阳能墙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太阳能墙整体热效率较低,以及太阳墙板直接暴露于空气或仅有简单的遮挡,导致太阳墙板容易损坏,寿命短,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并在提高太阳能墙的整体热效率的同时,延长其使用寿命,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装置和太阳能墙,通过对太阳能装置的巧妙设计,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太阳能装置的整体热效率,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太阳能装置,应用于开设有室内进风口和室内回风口的墙体,所述太阳能装置包括太阳墙板和透明盖板;

所述太阳墙板设置于所述墙体并遮挡所述室内进风口和室内回风口以形成连通所述室内进风口和室内回风口的空气通道,所述透明盖板设置于所述太阳墙板远离所述墙体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较佳的选择中,所述透明盖板与所述太阳墙板之间存在用于空气流通的空腔。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较佳的选择中,所述太阳能装置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空气通道且位于所述室内回风口与所述室内进风口之间,以将该空气通道划分为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空腔形成回风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空腔形成进风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较佳的选择中,所述隔板为太阳墙板。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较佳的选择中,所述太阳能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管,所述太阳墙板开设有上风口,所述上风口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室内进风口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较佳的选择中,所述太阳能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管,所述太阳墙板开设有下风口,所述室内回风口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下风口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较佳的选择中,所述太阳能装置还包括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所述太阳墙板开设有上风口和下风口,所述室内进风口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管与所述上风口连通,所述室内回风口通过所述第四连接管与所述下风口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较佳的选择中,所述太阳能装置还包括室内送风机,所述室内送风机设置于所述室内进风口,且与所述空气通道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较佳的选择中,所述空气通道中的太阳墙板与所述墙体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0-20cm。

一种太阳能墙,所述太阳能墙包括墙体、连接件和上述的太阳能装置,所述太阳能装置通过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墙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装置和太阳能墙,通过对太阳能装置的巧妙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太阳能装置的整体热效率,并延长其使用寿命,且结构简单,使用方方便。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太阳能装置的不同实施方式,在增加太阳能装置的适用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装置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装置的另一结构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装置的另一结构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装置的另一结构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装置的又一结构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标:10-太阳能墙;20-太阳能装置;21-太阳墙板;210-上风口;220-下风口;22-透明盖板;23-空气通道;24-空腔;25-隔板;250-第一通道;251-第二通道;26-第一连接管;27-第二连接管;28-第三连接管;29-第四连接管;30-室内送风机;40-墙体;41-室内回风口;42-室内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只是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循环系统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从而提高系统的热效率和稳定性,该内循环系统加热的空气来自室内,提高回风口初始温度,进而提高空气的加热速度。其中,本实施例利用太阳墙板21获取太阳辐射以对来自于室内的空气进行循环加热,再将加热后的空气送回室内,提高室内的舒适性。

其中,所述太阳墙板21又名太阳能集热板,可用于吸收太阳辐射能量并对介质进行加热。根据实际需求,本实施例可以,但不限于采用设置有微循环孔且能进行双面加热的太阳墙板21。

具体地,根据实际需求的不同,本实施例给出了以下几种太阳能装置20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太阳能装置20,应用于开设有室内进风口42和室内回风口41的墙体40,所述太阳能装置20包括太阳墙板21和透明盖板22。所述太阳墙板21设置于所述墙体40并遮挡所述室内进风口42和室内回风口41,以形成连通所述室内进风口42和室内回风口41的空气通道23,所述透明盖板22设置于所述太阳墙板21远离所述墙体40的一侧。其中,所述空气通道23由所述室内进风口42、室内回风口41、墙体40和所述太阳墙板21构成,使得室内的空气能够通过所述室内回风口41进入所述空气通道23,经所述太阳墙板21加热后,再由所述室内进风口42流入室内。其中,所述太阳墙板21可以不设置微循环孔。此外,所述空气通道23可以为密闭性空气通道23。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盖板22用于提高所述太阳墙板21的耐候性,同时延长整个太阳能装置20的使用寿命。此外,在实际实施时,所述透明盖板22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所述太阳能装置20的整体热效率。例如,所述透明盖板22设置于所述太阳墙板21远离墙体40的一侧,既能防止风、雨等气候现象对该太阳能装置20的损坏,又能最大范围的保证太阳辐射的能量透过该透明盖板22,进入所述太强墙板以对空气通道23中的空气进行加热。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盖板22的具体材质等在此不做限制,例如,所述透明盖板22可以选用玻璃盖板等。

实际实施时,所述空气通道23中的太阳墙板21与所述墙体40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0-20cm,例如,10cm、15cm等。应理解,所述空气通道23的大小等均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设计,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地,所述墙体40可以是,但不限于原结构墙体40或基材符合墙体40等。实际实施时,所述太阳能装置20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材质的墙体40。

应注意,本实施例1中,所述透明盖板22与所述太阳墙板21之间可以紧密切合,也可以形成空腔24,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实施例2

基于上述实施例1给出的太阳能装置20,所述透明盖板22与所述太阳墙板21之间存在用于空气流通的空腔24。此外,如图2所示,所述太阳能装置20还包括隔板25,所述隔板25设置于所述空气通道23且位于所述室内回风口41与所述室内进风口42之间,以将该空气通道23划分为第一通道250和第二通道251,所述第一通道250与所述空腔24形成回风通道,所述第二通道251与所述空腔24形成进风通道。应注意,本实施例2中,所述太阳墙板21具有可供空气穿过的微循环孔。

具体地,室内的空气经所述室内回风口41进入所述第一通道250,再穿过所述太阳墙板21进入空腔24,接着再次穿过所述太阳墙板21进入第二通道251,最后,经所述太阳墙板21加热完成的空气由所述室内进风口42流入室内。

应注意,实施例2中的太阳墙板21具有可供空气穿过微循环孔,且该太阳墙板21的两面均可对空气进行加热,从而在空气依次流经所述太阳墙板21时,能够有效提高所述太阳能装置20的整体加热效率。

可选地,本实施例2中,所述隔板25的具体设置位置在此不做限制。此外,所述隔板25可以为,但不限于铁板、合金板或太阳墙板21等,实际实施时,所述隔板25的材质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选取。

实施例3

基于上述实施例1给出的太阳能装置20,所述透明盖板22与所述太阳墙板21之间存在用于空气流通的空腔24。此外,如图3所示,所述太阳能装置20还包括第一连接管26,所述太阳墙板21开设有上风口210;所述上风口21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26与所述室内进风口42连通,以使得所述空腔24、所述上风口210、所述第一连接管26和所述室内进风口42之间连通以形成进风通道,所述室内回风口41、所述第一连接管26、所述太阳墙板21和所述墙体40之间形成回风通道。

具体地,室内的空气经室内回风口41进入空气通道23,再穿过所述太阳墙板21进入所述空腔24,最后,所述空腔24中加热完成的空气经所述上风口210、第一连接管26、室内进风口42流入室内。应注意,与实施例2类似,实施例3中的太阳墙板21同样具有可供空气穿过微循环孔,且该太阳墙板21的两面均可对空气进行加热,从而在空气依次流经所述太阳墙板21时,能够有效提高所述太阳能装置20的整体加热效率。

实施例4

所述透明盖板22与所述太阳墙板21之间存在用于空气流通的空腔24。此外,请参阅图4,所述太阳能装置20包括第二连接管27,所述太阳墙板21开设有下风口220,所述下风口220和所述室内回风口41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27连通,所述空腔24、所述下风口220、所述第二连接管27和所述室内回风口41之间形成回风通道,所述太阳墙板21、所述第二连接管27、所述墙体40和所述室内进风口42之间形成进风通道。其中,所述太阳墙板21仅遮挡室内进风口42,所述透明盖板22凸出设置于所述太阳墙板21并遮挡所述室内回风口41。

具体地,室内的空气由所述室内回风口41、第二连接管27、所述下风口220进入所述空腔24,接着,所述空腔24中的空气穿过所述太阳墙板21进入所述进风通道,最后,加热完成的空气经所述室内进风口42流入室内。应注意,与实施例2类似,实施例4中的太阳墙板21同样具有可供空气穿过微循环孔,且该太阳墙板21的两面均可对空气进行加热,从而在空气依次流经所述太阳墙板21时,能够有效提高所述太阳能装置20的整体加热效率。

实施例5

基于上述实施例1给出的太阳能装置20,所述透明盖板22与所述太阳墙板21之间存在用于空气流通的空腔24。此外,请参阅图5,所述太阳能装置20还包括第三连接管28和第四连接管29,所述太阳墙板21开设有上风口210和下风口220;所述室内进风口42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管28与所述上风口210连通,所述室内回风口41通过所述第四连接管29与所述下风口220连通,以使得室内空气依次经所述室内回风口41、第四连接管29、下风口220、空腔24、上风口210、第三连接管28和室内进风口42流入室内。

应理解,上述的第一连接管26、第二连接管27、第三连接管28和第四连接管29可以选用相同的连接管,也可为不同,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基于对上述太阳能装置20的描述,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太阳能墙10,所述太阳能墙10包括墙体40、连接件和上述的太阳能装置20,所述太阳能装置20通过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墙体40。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可以为,但不限于卡扣、螺钉等,在通过所述连在所述墙体40接件将所述太阳能装置20安装时,可采用焊接等方式。具体地,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根据实际需求,所述太阳能墙10或所述太阳能装置20还可包括室内送风机30,所述室内送风机30设置于所述室内进风口42,以使得所述太阳能装置20中经加热后的空气快速流入室内,提高空气循环速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装置20和太阳能墙10,其中,通过对太阳能装置20的巧妙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太阳能墙10体的整体热效率,并延长其使用寿命,且结构简单,使用方方便。

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给出了太阳能装置20的不同实施方式,大幅提升了太阳能装置20的适用性,并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