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立轴净浆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9287发布日期:2018-06-28 02:25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立轴净浆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立轴净浆搅拌机。



背景技术:

水泥净浆搅拌机是按标准规定的水泥和水混合后搅拌成均匀的实验用浆,供测定水泥标准稠度、凝结时间及制作安定性试块之用,是水泥厂、建筑施工单位、有关专业院校及科研单位水泥试验室必备的,不可缺少的设备之一。现在市场上多为单立轴静浆搅拌。这类搅拌装置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它不能对水泥浆进行充分的搅拌,导致搅拌不均匀,这样就会对实验的结果,造成较大的误差。例如单轴搅拌过程中,随着搅拌轴的转动,水泥浆会随着轴的旋转方向进行圆周运动,形成浆随轴转的涡旋现象。这样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不同质量的颗粒就会分散到不同的层次,从而出现分层现象。这样就导致了搅拌的不均匀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立轴净浆搅拌机,解决了水泥搅拌不充分以及不均匀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立轴净浆搅拌机,包括搅拌筒、同步联轴器Ⅰ和两个搅拌装置,所述两个搅拌装置并排安装在搅拌筒内,搅拌装置包括电机、减速器、同步联轴器Ⅱ、支撑轴承、搅拌轴、搅拌臂和搅拌叶片,电机与减速器连接,减速器上安装有支撑轴承,搅拌轴的一端通过同步联轴器Ⅱ与减速器相连,另一端纵向伸入至搅拌筒内且固定安装搅拌叶片,搅拌轴上对称安装有搅拌臂,搅拌臂的一端安装在搅拌轴上,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搅拌叶片,且两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有一定的搅拌重叠区,两个搅拌装置上的搅拌轴通过同步联轴器Ⅰ连接,两根搅拌轴的转速相同但方向相反。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立轴净浆搅拌机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搅拌臂包括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第一搅拌杆与搅拌轴连接且与搅拌轴形成一定夹角,第二搅拌杆的一端竖直向下连接在第一搅拌杆上,另一端安装有搅拌叶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立轴净浆搅拌机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电机的频率可调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立轴净浆搅拌机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相邻搅拌臂之间连接有加强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立轴净浆搅拌机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搅拌叶片与搅拌臂之间具有安装夹角。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两个搅拌装置,且两个搅拌装置的搅拌轴通过同步联轴器Ⅰ连接,电机与减速器相连,减速器上安装有搅拌轴,搅拌轴的转速相同但方向相反,这种设计,浆料的运动轨迹会分成两股,一股会沿着稍微偏离原来的轨迹运动,一股会进入到另一轴的搅拌区域,沿着另一个轴的搅拌方向进行运动,循环往复就形成倒“∞”的运动状态,这样就有效的客服了涡旋导致的搅拌不均匀现象,同时还能保证较高的搅拌效率和质量;除此之外,左右两端的搅拌叶片有一定的搅拌重叠区,能够充分改变浆料的运动轨迹。本实用新型不仅能改变浆料的运动状态,有效的对浆料进行充分搅拌,还能保证搅拌的效率和搅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立轴搅拌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立轴搅拌机搅拌装置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立轴搅拌机的搅拌装置运动轨迹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搅拌筒,2、同步联轴器Ⅰ,3、电机,4、减速器,5、支撑轴承,6、搅拌轴,7、搅拌臂,8、搅拌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双立轴净浆搅拌机,包括搅拌筒1、同步联轴器Ⅰ2和两个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搅拌装置并排安装在搅拌筒1内,搅拌装置包括电机3、减速器4、同步联轴器Ⅱ、支撑轴承5、搅拌轴6、搅拌臂7和搅拌叶片8,电机3与减速器4连接,电机3的功率可调控,可根据实际需要对转速进行调控;减速器4上安装有支撑轴承5,搅拌轴6的一端通过同步联轴器Ⅱ与减速器4相连,另一端纵向伸入至搅拌筒1内且固定安装搅拌叶片8,搅拌轴6上对称安装有搅拌臂7,搅拌臂7的一端安装在搅拌轴6上,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搅拌叶片8,相邻搅拌臂7之间连接有加强杆,所述搅拌叶片8与搅拌臂7之间具有安装夹角。

且两搅拌轴6上的搅拌叶片8有一定的搅拌重叠区,两个搅拌装置上的搅拌轴6通过同步联轴器Ⅰ2连接,两根搅拌轴6的转速相同但方向相反,两个搅拌轴6的中心距可调。搅拌臂7包括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第一搅拌杆与搅拌轴6连接且与搅拌轴6形成一定夹角,第二搅拌杆的一端竖直向下连接在第一搅拌杆上,另一端安装有搅拌叶片8;工作时,先将浆料通过填料装置通入搅拌筒1内中,开启电机3进行搅拌,刚开始时,两边的水泥浆沿着各自的搅拌轴6运动。当水泥浆进入双立轴搅拌的中央重叠区时,由于两搅拌轴6转速同步反向,浆料的运动轨迹会分成两股,一股会沿着稍微偏离原来的轨迹运动,一股会进入到另一轴的搅拌区域,沿着另一个轴的搅拌方向进行运动,循环往复就形成倒“∞”的运动状态,这样就有效的克服了涡旋导致的搅拌不均匀的情况,同时还能保证较高的搅拌效率和搅拌质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